何杏桃 作品数:11 被引量:62 H指数:4 供职机构: 长沙市精神病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哲学宗教 更多>>
神经症与正常人的社会心理因素、个性和躯体症状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2 1998年 目的为了探索神经症患者与正常人在社会心理因素、个性和躯体症状方面的差异。方法采用社会心理问题问卷、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躯体症状定式检查表对神经症和正常人进行评定。结果神经症患者的遗传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神经症的艾森克P、N分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男性E分较正常人低(P<005),L分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神经症的情绪不稳和内倾性格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神经症的躯体症状明显多于正常人(P<005)。 邹文华 张宏根 何杏桃关键词:神经症 社会心理因素 躯体症状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正常人社会心理因素、个性特征和生活方式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探寻社会心理因素、个性特征、生活方式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的病因学联系。方法 对51例AMI病人和50例正常人应用生活事件量表(L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生活方式定式调查表及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对照调查。结果 AMI病人发作前有明显心理刺激因素占80.39%,AMI组负性生活事件发生率更高(P<0.01),社会支持度更低(P<0.01),有更多的外倾行为和情绪不稳定性格,E.N分更高(P<0.01),在生活方式方面AMI组有更多的饮食偏咸,不饮牛奶,喜食肥肉、猪油、高脂食品,业余生活单调,缺乏锻炼,嗜烟酒,睡眠差或睡眠无规律等(P<0.01)。结论 负性事件多发,缺乏亲人和社会支持,不良个性和不良生活方式等均是AMI的发病危险因素。 程艳春 邹文华 何杏桃 曹检化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正常人 社会心理因素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负性情绪研究 被引量:2 2003年 Objective:To study etiological relation of negative emotion and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AMI).Methods:51 AMI patients and 50 normal person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SCL-90,SAS,SDS,LES,SSRS.Results:Compared normal group with AMI group,AMI patients got significant higher score in anxiety, depression, obsession,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hostility, phobia, paranoid, somatization and negative life events in a year before AMI as well as had significant lower score in social supports( P <0.01).Conclusion:negative emotion,more negative life events and lacking social supports may be high risk factors of AMI and make patients’ condition worsening. 程艳春 邹文华 巢检化 何杏桃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 负性情绪 刺激量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正常人社会心理因素个性特征和生活方式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为探讨社会心理因素、个性特征、生活方式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的病因学联系。方法对86例AMI病人和86位正常人应用LES、SSRS、EPQ等量表和生活方式、一般状况测查表进行对照调查。结果AMI组发作前有明显心理刺激因素的有68例(79.07%)。与正常组对照,AMI组有更高的E分(68.25±13.56)、N分(62.89±11.21)(P<0.01),有更多的外倾行为和情绪不稳定性格(P<0.05或P<0.01),负性生活事件分更高(P<0.01)。AMI组的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和对支持利用度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生活方式方面,AMI组在饮食不良习惯、业余生活单调、缺乏锻炼、嗜烟酒、睡眠无规律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负性事件多发,缺乏亲人和社会支持,不良的生活方式等均是AMI的发病危险因素。 王民主 邹文华 程艳春 曹检化 何杏桃关键词:负性生活事件 SSRS 主观支持 缺乏锻炼 负性事件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分析 邹文华 何杏桃 王民主影响大学生非健康上网心理特征和父母养育方式的多因素分析 2009年 网络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使他们在尽情享受高科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便利和丰富生活的同时,也在思维方法、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个人成长等方面受到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和冲击,因此,如何合理使用网络,如何做到健康上网?健康上网者和非健康上网者心理特征有何差异都是目前急需研究的问题。目前广泛使用的Young编制的网络成瘾量表(Internet Ad.diction Impairment Index,IAII)根据IAII得分的不同,将网络使用分为网络正常使用、网络使用过度、网络成瘾倾向和网络成瘾。 曹检化 何杏桃 马英姿 谌红献关键词:上网者 父母养育方式 大学生 健康 网络成瘾倾向 阴、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神经认知功能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0 2006年 目的:探讨阳性症状为主型(阳性型)及阴性症状为主型(阴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神经认知功能状况。方法:采用木块图、线方向判断、视觉再生、理解记忆、连线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WCST)测验,对25例阴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0例阳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定。结果:阴性组患者的视觉再生、理解记忆、木块图、连线B时间、思维灵活性以及WCST持续性错误百分数、完成分类数等成绩显著低于阳性组;其中木块图、连线B时间、思维灵活性以及WCST持续性错误百分数指标与SANS总分均有显著相关;视觉再生、理解记忆测验得分及WCST完成分类数与SANS及SAPS总分均有显著相关。结论:不同亚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神经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不同。顶叶及额叶功能下降与阴性症状关系密切;而颞叶功能下降与阴性、阳性症状均密切相关。 樊旭辉 王湘 姚树桥 易运清 朱伟昂 何杏桃 莫春凤 陈铁军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神经认知功能 癔症与正常人社会心理因素及个性和躯体症状对照研究 被引量:3 1999年 目的探索癔症患者与正常人在社会心理应激因素、个性和躯体症状方面的差异。方法采用社会心理问题问卷、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躯体症状定式检查表对癔症和正常人进行评定。结果癔症患者社会心理应激因素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P、E、N、L分高于正常人(P<005);癔症个性以外向居多,且多数为情绪不稳,与正常组对照有显著性差异(P<005);癔症的躯体症状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在临床上正确引导患者认识自己的个性缺陷,并采用相应的心理疏导和特殊治疗方法,对于癔症的防治具有实际意义。 邹文华 张宏根 何杏桃关键词:癔症 社会心理因素 躯体症状 198例神经症患者与正常人的个性特征对照研究 被引量:3 1998年 目的探讨神经症患者与正常人在个性方面的差异。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对神经症患者和正常人进行评定。结果神经症患者的P、N分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男性E分较正常人低(P<0.05),L分二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神经症的情绪不稳定和内倾性格明显高于正常人。结论正确引导患者认识自己的个性缺陷及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对不良性格加以矫正。 邹文华 张宏根 何杏桃关键词:神经症 正常人 大学生心理社会因素与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心理社会因素与大学生应付方式的相互关系,为心理健康辅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962例在校大学生应用应付方式问卷(CSQ)、个人评价问卷(PEI)、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等量表和一般状况调查表进行测查和相关系数分析。结果:解决问题、求助等成熟型应付方式与身高、体重、家庭教养方式、家庭经济状况、班委、PEI各因子分和EPQ-E分呈正相关,而与SCL-90各因子分和EPQ-P、N分呈负相关(P<0.05或<0.01);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等不成熟型和混合型应付方式与身高、体重、家庭教养方式、家庭经济状况、班委、PEI各因子分和EPQ-E分呈负相关,而与SCL-90各因子分和EPQ-P、N分呈正相关(P<0.05或<0.01);男性解决问题、合理化因子分明显高于女性(P<0.05);女性的求助、幻想、退避因子分明显高于男性(P<0.05);自责因子分男女性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心理状况越好者,越多采用解决问题、求助等成熟型应付方式,故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利于提升学生解决问题和采用成熟型应付问题的能力。 何杏桃 邹文华关键词:心理社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