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红艳

作品数:8 被引量:308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遥感
  • 2篇三峡库区
  • 2篇神经网
  • 2篇神经网络
  • 2篇生态环境
  • 2篇生态环境综合...
  • 2篇生物量
  • 2篇数学模型
  • 2篇气候
  • 2篇青藏
  • 2篇物量
  • 2篇库区
  • 2篇环境综合
  • 2篇环境综合评价
  • 2篇基于GIS
  • 2篇降水
  • 1篇地势
  • 1篇月降水
  • 1篇月降水量
  • 1篇植被

机构

  • 8篇中国林业科学...
  • 2篇西南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国家林业局

作者

  • 8篇何红艳
  • 7篇郭志华
  • 5篇肖文发
  • 2篇王建力
  • 2篇郭泉水
  • 2篇刘祥梅
  • 2篇杨海明
  • 1篇马超
  • 1篇王春玲
  • 1篇谭德远
  • 1篇赵宪文
  • 1篇阎洪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2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热带地理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第十五届全国...

年份

  • 1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利用GIS和多变量分析估算青藏高原月降水被引量:22
2005年
随着空间降水信息需求的日益增加,空间降水插值已被广泛应用。降水区域不同,插值方法不同;时间尺度不同,插值方法也不相同。适合于所有地区的通用降水插值模型是不存在的。青藏高原自然地理特征独特,分析高原降水的时空格局意义重要。以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140个气象站点的月降水信息及其该地区的数字高程数据(DEM)为基础,利用G IS工具,对比分析了五种插值方法在青藏高原不同降水年份(以1998年、1997年分别代表丰水及欠水年份)的干湿季(1998年的干湿季分别以12月份和8月份为代表,1997年的干湿季分别以1月份和7月份为代表)月降水插值中的应用,并对整个高原地区的干季和湿季的月降水进行制图。这5种插值方法分别是:克里金插值法、反距离加权法、样条法、混合插值法Ⅰ和混合插值法Ⅱ,前3种插值方法未考虑海拔高度对降水的影响,而混合插值法则将高程作为降水的重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①在干季,无论是丰水还是欠水年份,月降水量都比较少,高程对降水量的影响较小,在月降水插值时可不考虑高程的影响,克里金法的月降水插值精度最高。②在湿季,月降水量较多,高程的影响较大,混合插值法比局部插值法及克里金插值法的精度高,尤以混合插值法Ⅱ(多元回归和样条法的综合)的精度最高。③干季,整个高原的月降水很少,西部和北部降水最少,东部和南部相对较多;湿季,高原的月降水较多,空间格局表现为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何红艳郭志华肖文发郭泉水
关键词:月降水量青藏高原
遥感在森林地上生物量估算中的现状及展望
<正> 生物量研究是地表C循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量研究有助于加深对全球C平衡的认识和理解。森林是地球最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区域乃至全球尺度上的森林地上生物量估算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难点。在大的空间尺度上,遥感技术...
何红艳郭志华赵宪文
关键词:生物量遥感神经网络数学模型
文献传递
我国以梭梭属植物为优势的潜在荒漠植被分布被引量:51
2005年
以我国最新出版的《中国植被图集》为基础,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ARC/ INFO(NT版)和数字化仪,提取以梭梭属植物为优势的现存荒漠植被地理分布信息,制作地理分布专题图;在生态信息系统(GREEN)软件支持下,定义地理气候适应参数区间,生成以梭梭属植物为优势的潜在荒漠植被分布图;将现存和潜在的分布图叠加并对照比较,揭示以梭梭属植物为优势的潜在荒漠植被分布特征,预测适宜以梭梭属植物为优势的荒漠植被发展的地理空间。结果表明:以梭梭柴为优势的潜在荒漠植被分布的行政区域包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等省(区) ,以白梭梭为优势的潜在荒漠植被分布的行政区域仅限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梭梭柴为优势和以白梭梭为优势的潜在荒漠植被分布与现存的以梭梭柴为优势和以白梭梭为优势的荒漠植被分布的行政区域一致,分布的地貌也基本相同,但两者之间在地理分布边界和面积上存在较大差异。以梭梭柴为优势的潜在荒漠植被分布的北界超出现存的以梭梭柴为优势的荒漠植被的分布北界约0 .9个纬度,南界超出约0 .4个纬度;东界超出约5 .9个经度,西界超出约3.5个经度;以白梭梭为优势的潜在荒漠植被分布的北界超出现存的以白梭梭为优势的荒漠植被分布的北界约1个纬度;南界超出约0 .9个纬度;东界超?
郭泉水郭志华阎洪王春玲谭德远马超何红艳
关键词:梭梭荒漠植被
降水空间插值技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70
2005年
降水的空间分布信息在水资源管理、灾害预测预警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等方面的地位已越来越重要。然而,空间降水插值却一直是个难题,影响降水的因素很多,如经度、纬度、高程、坡度、坡向、离水体的距离等,建立一个通用的降水插值模型几乎是不可能的。空间降水插值方法很多,优缺点和适用性不同。总体上,降水的空间插值方法有3类:整体插值法(趋势面法和多元回归法等)、局部插值法(泰森多边形法、反距离加权法、克里金插值法和样条法)和混合插值法(整体插值法和局部插值法的综合)。近年来,随着应用数学和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发展,很多新方法如BP网络、径向基函数网络等逐渐应用到降水插值中。另外,研究区域和时间尺度的不同决定了所选用的插值方法及模型不同;即使是同一种插值方法,应用于不同的研究区域,所取得的结果也不同。因此,应根据具体的研究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选择不同的插值方法建立不同的插值模型。在各种插值方法中,兼具其它插值方法优点的混合插值法有利于提高降水插值的精度,是未来降水插值研究的一个发展方向。
何红艳郭志华肖文发
关键词:降水插值
基于GIS的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Ⅱ.气候评价被引量:18
2007年
基于三峡库区及周边地区1973—2002年34个气象站点的基本气象数据,计算出各气象站的多年平均气温、大于10℃积温、干燥度、年降水量和年降水变率等。对这些气候指标利用“回归分析+残差修正”的方法进行插值,生成100m×100m的栅格数据,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三峡库区的气候综合评价模型,对三峡库区气候进行综合评价,共分为8个等级。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水热资源丰富,年均温主要在12~19.12℃之间,大于10℃积温平均为4794.56℃,干燥度小于1,年降水量主要在1100~1500mm之间,年降水变率较小,主要在10%~15%之间。气候综合评价等级平均为5.3级,西南部、中部地区气候条件较东部地区好。东部地区气候评价等级最低,小于5级。中部地区气候南北差异较大,河流北岸气候等级在5级以上,气候条件较好;河流南岸相对较差,等级在4~6级之间。西南部地区气候条件最好,评价等级都在6级以上。
刘祥梅郭志华肖文发王建力杨海明何红艳
关键词:气候综合评价三峡库区
基于GIS的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Ⅰ.地势的区域异质性被引量:5
2007年
随着三峡工程的顺利进行,库区的环境问题及工程对库区资源环境的影响等日益受到关注。地势对区域资源环境影响深刻,库区地势的区域异质性是库区资源环境异质性的基础。因此,对库区地势进行异质性评价对于库区资源环境综合评价以及库区资源环境的保护与建设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刘祥梅郭志华肖文发王建力何红艳杨海明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三峡库区
遥感在森林地上生物量估算中的应用被引量:44
2007年
生物量是地表C循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量研究有助于深入认识区域乃至全球的C平衡。森林作为地球最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区域乃至全球尺度的森林地上生物量估算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难点之一。在大的空间尺度上,遥感技术是估算森林地上生物量的有效手段。TM、AVHRR、SAR等数据以及多源数据的融合在森林生物量估算方面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效果。运用遥感技术进行森林生物量估算时,所采用的数据源不同,分析方法也不相同,主要分析方法有: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神经网络和数学模型模拟等。随着测定不同空间、时间和波谱分辨率的各种传感器的广泛使用,以及生物量遥感估算模型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大尺度森林生物量的遥感估算研究必将向前迈进一大步。
何红艳郭志华肖文发
关键词:生物量遥感神经网络数学模型
青藏高原森林生产力格局及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模拟
生态系统净第一性生产力NPP(Net Primary Production)指绿色植物在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上所积累的有机干物质总量,它既对全球气候变化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又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因此,对区域植被NPP的...
何红艳
关键词:森林资源气候变化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