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红英

作品数:23 被引量:207H指数:9
供职机构:北京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2篇骨折
  • 9篇老年
  • 8篇股骨
  • 6篇髓内
  • 6篇内固定
  • 5篇手术
  • 5篇髓内钉
  • 5篇桡骨骨折
  • 5篇骨折固定
  • 5篇骨折固定术
  • 5篇固定术
  • 4篇远端
  • 4篇术后
  • 4篇疗效
  • 4篇颈骨
  • 4篇颈骨折
  • 4篇老年股骨
  • 4篇股骨颈
  • 4篇股骨颈骨折
  • 4篇尺桡

机构

  • 23篇北京军区总医...

作者

  • 23篇何红英
  • 20篇刘智
  • 14篇郭永智
  • 9篇任继鑫
  • 7篇彭城
  • 7篇孙天胜
  • 6篇李绍光
  • 5篇张建政
  • 5篇李京生
  • 5篇王晓伟
  • 5篇李连华
  • 4篇戴鹤玲
  • 4篇赵建文
  • 3篇张浩
  • 2篇王崇伟
  • 2篇孙维
  • 2篇彭诚
  • 2篇叶超群
  • 1篇桑庆华
  • 1篇胡非克

传媒

  • 5篇实用骨科杂志
  • 2篇北京医学
  • 2篇中华创伤骨科...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第十一届全军...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华北国防医药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解放军医药杂...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第七届北京骨...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探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共收治36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男24例,女12例;年龄21~68岁,平均42岁。按Schatzker分型:Ⅳ型,胫骨内髁骨折8例;Ⅴ型,双髁骨折15例;Ⅵ型,外侧髁伴有干骺端与骨干分离的平台骨折13例。采用胫骨近端解剖支持钢板内固定、同种异体骨植骨和早期被动关节功能锻炼治疗。结果3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5年,参照Merchant功能评定标准:优18例,良9例,中3例,差2例,优良率85%。结论胫骨近端解剖支持钢板内固定结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骨折复位满意,关节面平整,内固定坚强,可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被认为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郭永智刘智孙天胜何红英
关键词:胫骨骨折外科手术
经三角肌入路与经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入路治疗老年移位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观察经三角肌入路与经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入路治疗老年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4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经三角肌入路组与经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入路组,每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术后肩关节功能及疼痛。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术后12个月随访。经三角肌入路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显著低于经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入路组(P<0.001);伤口并发症经三角肌入路组1例,经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入路组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术后次日、3 d、7 d、2周、1个月经三角肌入路组Constant Murley评分均优于经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入路组,但术后3个月以后两组Constant Murley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次日、3 d、7 d、2周经三角肌入路组VAS评分均优于经三角肌胸大肌间沟组,但术后1个月以后两组Constant Murle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各有1例近端螺钉松动,但均未出现感染、腋神经损伤、螺钉切出、复位丢失、肱骨头坏死等。结论经三角肌入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短期效果优于经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入路,具有住院时间短、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疼痛轻、肩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任继鑫李连华刘培佳张浩何红英征华勇刘智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老年
外固定架治疗老年和青壮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分析应用外固定架治疗老年人和青壮年桡骨远端骨折临床效果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1-2013年应用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病例,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33例)和青壮年组(27例),分别对其术后功能、影像学结果进行随访。结果术后平均随访6.7个月,两组患者术后尺偏角、掌倾角、桡尺骨高度差、桡骨茎突高度均得到明显恢复,术后6个月老年组桡尺骨高度差与青壮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6±2.8)mm vs.(1.2±2.3)mm,P<0.05]。两组患者术后Dienest腕关节功能评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外固定架固定术后功能与青壮年无明显差异,桡骨高度虽然可以恢复正常范围,但是较青壮年存在差异。
彭城王晓伟刘川刘智何红英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外固定架老年
三种内固定技术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4
2013年
目的比较三种内固定技术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10年10月采用双张力带固定、双钢板垂直固定和双钢板平行固定治疗的75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其中张力带固定(A组)22例,A0分型:C1型5例,C2型11例,C3型6例;双钢板垂直固定(B组)27例,AO分型:C1型4例,C2型13例,C3型10例;双钢板平行固定(C组)26例,A0分型:C1型7例,C2型10例,C3型9例。所有患者均取肘后正中切口,采用肱三头肌两侧或尺骨鹰嘴截骨人路。分别就内固定方式、肘关节伸屈活动度及并发症等指标进行分析,根据改良的Cassebaum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平均18个月随访。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无一例发生伤口感染。最终随访时,肘关节伸屈活动度:A组为(122.06±13.13)°,B组为(118.70±12.37)°,C组为(119.90±11.79)°,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良率:A组为82%,B组为85%,C组为85%(P〉O.05)。结论三种内固定技术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均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符合肱骨远端生物力学要求。
郭永智戴鹤玲赵建文李绍光彭城何红英樊辰刘智
关键词:肱骨骨折内固定器钢板
CS100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康复治疗效果研究
叶超群李连华李绍光彭诚戴鹤玲孙天胜孙维王崇伟刘智郭永智任继鑫李京生张建政何红英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Acumed前臂髓内钉治疗尺桡骨骨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观察Acumed前臂髓内钉治疗尺桡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Acumed前臂髓内钉治疗尺桡骨骨折33例,其中男23例,女10例;年龄21~65岁,平均37.5岁。桡骨干单骨折13例,尺骨干单骨折18例,前臂双骨折2例。结果 30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8~16个月,平均13.4个月,29例顺利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4周,1例桡骨干骨折出现不愈合,后给予更换内固定后愈合。根据Anderson评分,优21例,良7例,可1例,差1例,本组优良率93.3%。结论 Acumed前臂髓内钉具有手术简单、微创等优点,对骨折愈合及伤肢功能恢复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何红英刘智郭永智彭城
关键词:前臂骨折内固定
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康复治疗效果研究
@@2009.12-2010.4间本科收治的26例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实验组)和康复指导组(对照组),在入院第一天分别开始介入康复治疗或康复指导。康复治疗组由治疗师协助执行康复治疗,内容包括:康复指导,躯干肌...
叶超群李连华李绍光彭诚戴鹤玲孙天胜孙维王崇伟刘智郭永智任继鑫李京生张建政何红英
关键词: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康复治疗
解剖型桡骨头假体置换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解剖型桡骨头假体置换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的早期疗效。方法2009年6月至2013年5月,以Acumed解剖型桡骨头假体置换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29~52岁,平均32.5岁。左侧8例,右侧13例。桡骨头骨折均为新鲜闭合粉碎性骨折,其中Mason III型8例, Mason IV型6例,肘部损伤“三联征”3例,Essex-Lopresti损伤2例,II型Monteggia骨折脱位2例。受伤至手术的时间平均为6.8(3~14)天。结果21例均获6~38个月,平均18.75个月的随访。未见切口感染、桡神经损伤、假体松动、肘关节不稳、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肘关节功能满意。其中2例遗留肘关节轻度疼痛;5例出现异位骨化,未对肘和前臂的运动造成明显影响。按照Broberg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估标准进行功能评定:优10例,良8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5.7%。结论 Acumed解剖型桡骨头假体置换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有利于恢复肘关节的稳定、伸屈活动及前臂的旋转活动,可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
郭永智彭城李连华李绍光赵建文何红英戴鹤玲刘智
关键词:桡骨骨折肘关节
PFNA与DHS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Meta分析被引量:62
2014年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检索CNKI、Medline、CBM数据库及Cochrane图书馆中比较PFNA与DHS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效果的随机对照实验和回顾性队列研究文献,并追查已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由至少2位系统评价员做独立的文献筛查、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并交叉核对,不同意见请第3位评价员裁决。所得数据通过RevMan5.0统计软件完成Meta分析,比较PFNA组与DHS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死亡率。结果共纳入了16篇文献中的1 04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DHS组相比,PFNA组的手术操作时间更短、失血量更少、并发症更少;但是在术后死亡率方面,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时,PFNA内固定可以明显短缩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量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但目前尚无足够证据证明PFNA内固定在术后死亡率方面优于DHS,对于PFNA的长期疗效有待更进一步的研究。
郭永智桑庆华于晨彭城李绍光何红英赵建文胡非克刘智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骨质疏松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动力髋螺钉META分析
老年肱骨近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治疗
郭永智刘智孙天胜何红英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