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佟军威

作品数:4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毒性
  • 2篇药物
  • 2篇胚胎
  • 2篇胚胎发育
  • 2篇斑马
  • 2篇斑马鱼
  • 2篇斑马鱼胚胎
  • 1篇地平
  • 1篇药物毒性
  • 1篇药物耳毒性
  • 1篇早期发育
  • 1篇致畸作用
  • 1篇胎发
  • 1篇糖苷类
  • 1篇片剂
  • 1篇苷类
  • 1篇细胞
  • 1篇毛细胞
  • 1篇敏感期
  • 1篇抗生素

机构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国食品药品...

作者

  • 4篇佟军威
  • 3篇孟杰
  • 3篇张靖溥
  • 1篇庾莉菊
  • 1篇游学甫
  • 1篇李婕
  • 1篇胡昌勤
  • 1篇蒋建东
  • 1篇张启明
  • 1篇胡占英
  • 1篇施亚琴
  • 1篇游雪甫
  • 1篇张娜
  • 1篇秦伟
  • 1篇赵壮

传媒

  • 3篇药学学报
  • 1篇遗传

年份

  • 2篇2012
  • 2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非洛地平及其片剂的杂质研究被引量:10
2012年
系统研究非洛地平及其片剂的杂质,完善质量标准对有关物质的控制。采用HPLC-DAD、UPLC-MS、IR和NMR等方法对非洛地平及其片剂中的杂质进行分离、鉴定,并利用斑马鱼模式动物分析杂质的毒性。由非洛地平以及片剂中分离鉴定了3种杂质,分别为杂质1(2,6-二甲基-4-(2,3-二氯苯基)-1,4-二氢-3,5-吡啶二甲酸二甲酯),杂质2(2,6-二甲基-4-(2,3-二氯苯基)-3,5-吡啶二甲酸甲乙酯)和杂质3(2,6-二甲基-4-(2,3-二氯苯基)-1,4-二氢-3,5-吡啶二甲酸二乙酯)。斑马鱼模式动物分析4种化合物的致畸作用依次为:杂质3≥非洛地平>杂质1>杂质2;致死作用依次为:杂质2=杂质3>非洛地平≥杂质1。本研究确证了非洛地平的3种杂质,并对杂质进行了毒性研究,提出了标准修订建议,为生产过程中杂质的控制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张娜庾莉菊李婕佟军威孟杰张启明施亚琴
关键词:非洛地平毒性
三甲双酮对斑马鱼胚胎早期发育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针对抗癫痫药物的临床神经性毒副作用及致畸性,以三甲双酮为探针药建立了抗癫痫药毒性的斑马鱼胚胎模型。结果显示,斑马鱼胚胎暴露于三甲双酮后出现浓度依赖性的畸形和死亡。畸形表型有生长迟缓,脑区、眼和听囊变小,半规管和耳石受损,以及心血管系统异常。这些表型与临床病例和文献报道很相似。毛细胞染色显示听囊ML2神经丘毛细胞数明显减少。原位杂交检测发现脑标志基因zic1和xb51、自噬基因atg5的表达图式发生了异常变化。RT-PCR检测显示听觉基因val和hmx2的表达水平也发生了异常变化。这些结果提示脑组织和控制身体平衡及听力的神经感受器是三甲双酮的主要毒性靶位。斑马鱼胚胎和幼体可以模拟三甲双酮对哺乳动物的致畸和神经毒性反应。
秦伟胡占英佟军威孟杰游雪甫张靖溥
关键词:药物毒性斑马鱼胚胎发育基因表达
氨基糖苷类药物耳毒性的斑马鱼模型的研究被引量:19
2011年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因其抗菌谱广、抗菌能力强,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是临床上常用的抗菌素之一。但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具有很强的耳毒和肾毒作用,在药物致聋因素中排在首位。本研究以庆大霉素(gentamycin)、新霉素(neomycin)、链霉素(streptomycin)等3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为代表性药物,研究其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作用和对幼体毛细胞的损伤作用,并探索了该损伤与听觉相关基因之间的联系。结果显示:①3种药物的致死作用都具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性,其致死作用的强弱顺序为链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②3种药物处理的5 dpf(day past fertilization)幼体出现身体失衡及体位异常,以及耳囊结构的异常变化;③毛细胞染色实验可观察到,3种药物作用的毛细胞和神经丘均出现明显的损伤和数量减少;④与听觉器官发育相关的基因eya1、val、otx2、dlx6a均随3种抗生素药物浓度的升高,出现差异性的表达水平下调。本研究首次探索了这3种耳毒性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处理与斑马鱼听囊结构和听觉基因表达的相关性;并证明利用斑马鱼建立简便、准确、直观、快速地检测药物耳毒性的模型和检测方法的可行性。
赵壮佟军威张靖溥游学甫蒋建东胡昌勤
关键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耳毒性毛细胞
17α-乙炔雌二醇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致畸作用及其基因靶位被引量:8
2011年
随着炔雌二醇临床适用范围的扩大和畜牧渔业中的滥用所导致的环境污染,使得建立准确、简便、快速的体内检测方法和开展对雌二醇的胚胎发育毒理研究愈显重要。本文以17α-乙炔雌二醇(17α-ethynylestradiol,EE2)为代表化合物,利用模式动物斑马鱼研究了EE2的致畸性、靶组织和靶基因及其对胚胎心律的影响。结果表明,EE2的半数致畸浓度(TC50)为0.8μg.mL-1,半数致死浓度(LD50)为3.3μg.mL-1;其致畸靶位涉及脑和眼、心、肌肉、骨骼、色素和内脏。EE2可导致胚胎心率异常。胚胎对EE2敏感期主要在器官形成期之前,且具有时间积累效应。RT-PCR结果显示,EE2可抑制头部发育基因如boz,促进躯干和尾部发育的基因如ntl、spt和成形素shh基因,干扰多功能的Nodal信号基因cyc、sqt和oep。本研究利用斑马鱼建立了快速、有效体内检测炔雌二醇类化合物胚胎毒性的方法。
佟军威张靖溥孟杰
关键词:致畸作用斑马鱼胚胎发育敏感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