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倪建波

作品数:3 被引量:12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胰腺
  • 2篇胰腺炎
  • 2篇细胞
  • 2篇腺炎
  • 2篇小鼠
  • 1篇星状细胞
  • 1篇炎症
  • 1篇胰腺纤维化
  • 1篇胰腺星状细胞
  • 1篇雨蛙肽
  • 1篇上皮
  • 1篇上皮间质
  • 1篇上皮间质转化
  • 1篇肿瘤
  • 1篇肿瘤微环境
  • 1篇肿瘤细胞
  • 1篇微环境
  • 1篇纤维化
  • 1篇慢性
  • 1篇慢性胰腺炎

机构

  • 2篇同济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3篇倪建波
  • 3篇王兴鹏
  • 1篇胡国勇
  • 1篇万荣
  • 1篇熊杰
  • 1篇赵严
  • 1篇沈杰
  • 1篇郭传勇
  • 1篇汤茂春
  • 1篇胡国勇
  • 1篇万荣

传媒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2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Necrostatin-1对雨蛙肽诱导的小鼠急性胰腺炎的保护作用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观察Necrostatin-1(Nec-1)对雨蛙肽诱导的小鼠急性胰腺炎(AP)的影响。方法 C57BL/6小鼠予以50μg/kg的雨蛙肽腹腔注射7次,间隔1 h,建立AP模型。于第1次雨蛙肽注射后3 h、6 h、9 h和12 h,取出胰腺组织,HE染色。Western blot检测RIP1和RIP3蛋白的表达;C57BL/6小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Vehicle组、Nec-1组和Nec-1i组,予以50μg/kg的雨蛙肽腹腔注射10次,间隔1 h,第1次雨蛙肽注射2 h前,腹腔注射Nec-1(1 mg/kg,每6 h 1次)、Nec-1i或等体积溶剂和空白对照。于第1次雨蛙肽注射后12 h、18 h和24 h,收集血清和胰腺组织。检测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HE染色评估胰腺损伤程度。Real-time RT-PCR检测胰腺组织IL-1β和TNF-αmRNA的表达。结果 RIP1和RIP3蛋白在雨蛙肽诱导的AP中逐渐升高,且与胰腺腺泡细胞的坏死呈正相关;应用Nec-1后,与Vehicle组和Nec-1i组比较,于12 h、18 h和24 h,小鼠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明显降低,胰腺组织病理评分也明显减少,同时胰腺组织中IL-1β和TNF-αmRNA的水平也明显降低。结论 Nec-1对实验性胰腺炎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程序性坏死可能促进了急性胰腺炎的损伤。
胡国勇沈杰熊杰倪建波赵严汤茂春万荣王兴鹏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程序性坏死
白介素-17A在小鼠慢性胰腺炎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7A在小鼠慢性胰腺炎模型中的表达及其对小鼠星状细胞的影响。方法:建立雨蛙肽诱导的小鼠实验性慢性胰腺炎动物模型,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ELISA、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等手段检测白介素-17A在雨蛙肽诱导的小鼠慢性胰腺炎模型中的表达变化及免疫活性。用重组白介素-17A作用于小鼠胰腺星状细胞,检测其对星状细胞活化的作用,并进一步探究其对促胰腺纤维化炎症因子白介素-6、白介素-1β、TGF-β在mRNA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慢性胰腺炎胰腺组织中白介素-17A受体IL-17RA及IL-17RC mRNA水平的表达较正常胰腺明显升高,慢性胰腺炎小鼠胰腺组织中IL-17A蛋白水平较正常小鼠明显升高,CP小鼠血清中IL-17A蛋白水平(56.40±10.50 pg/L)较NC组(27.88±5.74pg/L)亦明显升高,IL-17A在正常胰腺组织中鲜有表达(8.9±2.72%),而在CP组织中呈强阳性表达(55.84±5.71%),其免疫活性主要定位于间质炎性细胞及导管样复合体中;重组白介素-17A可促进小鼠星状细胞活化,并直接诱导星状细胞表达白介素-6、白介素-1β以及TGF-β等促纤维化细胞因子。结论:白介素-17A在雨蛙肽诱导的小鼠慢性胰腺炎模型中表达上调,并可能通过诱导小鼠星状细胞表达促炎细胞因子白介素-6、白介素-1β和TGF-β,促进胰腺星状细胞活化以及胰腺纤维化。
倪建波胡国勇万荣王兴鹏
关键词:慢性胰腺炎胰腺星状细胞胰腺纤维化
非可控性炎症和肿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总结国内外关于非可控性炎症和肿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探讨非可控性炎症在肿瘤细胞恶性转化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应用PubMed及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系统,以"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transition,EMT)、非可控性炎症及肿瘤微环境"为关键词,检索2005-01-2010-12的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非可控性炎症与肿瘤的联系;2)EMT与肿瘤的关系;3)非可控性炎症对EMT的调控机制。根据纳入标准分析26篇文献。结果:在非可控性炎症状态下,TGF-β、TNF-α和ILs等细胞因子可通过NF-κB等信号通路,激活EMT相关转录因子,启动并维持肿瘤细胞EMT过程,增强肿瘤细胞的侵袭性和转移性;肿瘤细胞发生EMT后又可进一步促进肿瘤微环境的形成,以维持炎症的非可控性状态。结论:非可控性炎症与EMT之间关系十分密切,通过靶向抑制非可控性炎症-EMT信号网络中的关键节点以阻断EMT过程,有望为肿瘤防治提供新的途径。
倪建波郭传勇王兴鹏
关键词:上皮间质转化肿瘤微环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