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庆想

作品数:15 被引量:31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自然科学总论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政治法律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9篇一国两制
  • 9篇两制
  • 4篇社会
  • 3篇国家认同
  • 3篇港人
  • 2篇中国梦
  • 2篇思潮
  • 2篇思维
  • 2篇文化
  • 2篇国族
  • 2篇本土性
  • 1篇邓小平
  • 1篇邓小平理论
  • 1篇意识形态
  • 1篇政治
  • 1篇政治认同
  • 1篇殖民主义
  • 1篇认同感
  • 1篇社会认同
  • 1篇社会身份

机构

  • 10篇深圳大学
  • 10篇中央财经大学

作者

  • 14篇冯庆想
  • 10篇徐海波
  • 1篇冯秀军

传媒

  • 2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行政与法
  • 1篇深圳大学学报...
  • 1篇理论研究
  • 1篇天府新论
  • 1篇中央社会主义...
  • 1篇广州大学学报...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系统科学学报
  • 1篇特区实践与理...
  • 1篇当代港澳研究
  • 1篇学校党建与思...

年份

  • 2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香港群体意识形态——本土性与国族性的角力与融合被引量:1
2016年
在香港社会170多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存在香港意识与国家意识的同一、分裂与糅合,香港身份与国家身份的角力与整合,香港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博弈与融合,这充分反映了香港群体意识形态的本土性与国族性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实现香港价值和国家价值的接轨,促成香港与内地达成基本一致的国家共识,有助于推动香港从法理回归向人心回归的转变。
冯庆想徐海波
关键词:本土性
香港“港独”现象溯源与消解被引量:2
2017年
构建分离主义理论与成立"港独"组织,通过校园与网络宣传、渗透"港独"理念,有组织地进行暴力破坏活动,这是"港独"的主要表现。透过"港独"现象可见其分裂国家、违法犯罪、祸乱香港的本质。产生"港独"的根源可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追溯。针对"港独"带来的冲击,我们要坚守"一国两制"红线,依法打击"港独"势力;构建内外联动的防控机制,遏制"港独"势力进入香港体制,警惕境外势力干涉香港事务;主动抵御"港独"声音,积极鼓励爱国爱港媒体占领社会舆论主流阵地;全方位推进国民教育,提升香港青少年的国家认同,抵挡"港独"思潮的侵蚀。
冯庆想徐海波
关键词:社会思潮一国两制国家认同
解构香港群体意识形态的文化脉络被引量:3
2013年
意识形态是文化的核心,又离不开文化的形塑。中国传统文化、岭南文化、西方现代文化和商业文化在香港独特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相互交融的过程,从侧面反映了香港文化的发展历程,又为探讨香港群体意识形态的形成史提供了线索。因此,解构香港群体意识形态的文化脉络,洞察港人观念体系形成的内在规律,有助于内地和香港思想文化的对话与交流。
徐海波冯庆想
关键词:文化脉络
香港群体意识形态的基本结构与形态特征被引量:2
2014年
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香港逐渐发展出独特的香港文化和"香港精神"。各种形式和内容的文化往往带有一定的意识形态取向,香港文化融汇了东西方的意识形态,而香港群体意识形态是香港文化的核心,在香港社会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探讨形成香港群体意识形态的殖民主义逻辑与资本主义因素,界定香港群体意识形态的形态特征,可以为香港的人心回归和繁荣稳定提供有益的启示。
徐海波冯庆想
关键词:殖民主义资本主义
中央治港方略的科学理论思维研究
2018年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一国两制"是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引下,香港顺利回归祖国20年来,之所以能够克服重重挑战,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与中央治港方略中贯穿渗透的科学理论思维密不可分。纵观20年来的中央治港方略,它始终贯穿着科学的辩证思维、底线思维与战略思维,为"一国两制"实践和香港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南。
冯秀军冯庆想
关键词:一国两制中国梦
香港本土主义的内在逻辑与历史演变被引量:7
2016年
从共时态来看,香港本土主义包含三重逻辑:首先是以文化主体性的觉醒与"自我——他者"二元分化结构的确立为核心的文化认同逻辑;其次是以特定历史时期的巨大经济成就以及其所衍生的社会认同意识为基础的经济社会认同逻辑;最后是以政治主体性的裂变与政治价值的自觉建构为要旨的政治认同逻辑。从历时态来看,香港本土主义包含一种先后的历史演变逻辑,它的三重内在逻辑分别形成和发展于特定的香港社会历史阶段,交汇于"一国两制"下的香港价值观念形态中,呈现出一定的"文化认同——经济社会认同——政治认同"的逻辑序列变化,显示出当代香港本土主义的内在逻辑与历史演变的整体联系。
冯庆想
关键词:文化认同政治认同一国两制
意识形态、文化与社会身份探析——以港人社会身份建构为例
2016年
意识形态、文化与社会身份之间关系密切。意识形态是文化的内核,文化承载意识形态并提供塑造社会角色的价值和规范,主体通过自觉或无意识地遵循文化模式来建构社会身份。在一百七十多年的历史变迁与社会发展过程中,香港逐渐形成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它们共同承载和建构香港社会中的价值观念、主体意识与意义符号,在港人的社会身份诉求中发挥重要作用。港人社会身份是香港社会文化与意识形态相互作用的具体产物,它在建构过程中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与香港本土文化等元素,成为一种独特的主体身份意识。
冯庆想徐海波
关键词:意识形态社会身份一国两制
香港国家认同理论、功能与路径探析——基于“一国两制”理论与实践被引量:2
2017年
邓小平的'爱国爱港论'是'一国两制'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从中国具体的历史与现实情况出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整合'文化一政治'国家认同的资源,形成了香港国家认同的理论依据。香港国家认同在国家与香港共同发展进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它既是判断'一国两制'合法性的重要依据,又是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重要保障,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因此,探索香港国家认同的现实路径成为'一国两制'实践的迫切任务。具体而言,建构香港国家认同需要从三方面入手:首先是满足共同的利益诉求;其次是完善'一国两制'配套机制;最后是建构一套共享的符号体系与意义系统。
冯庆想
关键词:国家认同邓小平理论一国两制中国梦
“一国两制”下香港民主发展的困境与前景——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的回顾与反思
2017年
"一国两制"下香港民主发展面临双重困境:一是"一国两制"香港民主模式与西方民主模式相互角力,二是爱国爱港建制派与亲西方反对派存在内部矛盾与相互对抗。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的民主政治实践表明,"一国两制"下香港民主化进程并非一帆风顺,但从长远看,它必然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冯庆想徐海波
关键词:一国两制西方民主反对派
系统思维视角下习近平对“一国两制”的创新与发展被引量:6
2017年
系统思维是人们将认识对象视为一个系统,通过揭示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系统与环境的内在机理与外在联系,形成对事物整体性认识的一种高级思维方法,它也是人们认识事物规律、推动事物发展的有效思想武器。党的十八大以来,香港"一国两制"的实践之所以能够克服重重挑战,顺利向前推进,与习近平治港方略中贯穿渗透的系统思维密不可分。"三个相信"、"四个始终"、"香港与内地共圆中国梦"作为习近平治港方略的有机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为香港未来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指南。
冯庆想徐海波
关键词:一国两制系统思维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