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总成
- 作品数:21 被引量:41H指数:4
- 供职机构:淮南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安徽省高校省级重点教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 意识形态视阈下的科学发展观被引量:1
- 2011年
-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意识形态,具有意识形态的利益整合功能、价值导向功能和行为调控功能,当前在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下,全面深入阐释这些功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 凌总成
-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意识形态
- 从“两种尺度”看和谐社会被引量:1
- 2007年
- 在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如何处理好生产的发展和人的发展,实现社会公平公正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从“两种尺度”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入手,分析实现社会公平公正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
- 凌总成
- 关键词:和谐社会社会公正
- 马克思恩格斯研究农民问题的主线和历程被引量:3
- 2010年
- 马克思恩格斯以农民解放这个价值关怀为中心,紧紧围绕两条主线,即工业化主线和无产阶级革命主线展开对农民问题的研究。他们从《莱茵报》时期起就开始关注农民的利益问题和贫困化问题,到了晚年,仍孜孜以求地重视农民问题的研究,其研究经历了萌芽、形成、发展、完善的阶段。
- 凌总成
- 关键词:恩格斯农民问题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三个维度
- 2016年
- 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三个层面提炼和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实践性、历史性和人民主体性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基本特性,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三个维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改革开放的伟大社会实践为基础,体现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实践性维度;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追求,体现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历史性维度;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目标,体现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人民主体性维度。
- 凌总成周国良
-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史性人民主体性
- 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中的省情教育调查分析被引量:6
- 2011年
- 在对部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省情教育现状进行走访和调研的基础上,就在思想政治理路课教学中融入省情教育的意义和思路进行了研探,以期为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提供新的途径。
- 凌总成姜林丽
-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省情教育
- 马克思恩格斯农民问题理论及现实意义
- 马克思恩格斯农民问题理论是指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代表的正确地指导农民国度在革命中解决农民问题的科学理论,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毕生都关注农民问题,从《莱茵报》时期起,他们就开始关注农民的利益...
- 凌总成
-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农民问题理论
- 文献传递
- 以人为本:企业的科学发展观
- 2009年
- 以人为本既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企业管理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在科学发展观统颁下,实施以人为本的人本管理理念的基本路径是:强化企业人本管理理念;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营造现代独特的企业文化;多渠道实行情感管理。
- 凌总成
- 关键词: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激励机制企业文化
- 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之对策被引量:1
- 2013年
- 分析思政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内涵,重点从三个方面探讨提升思政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对策:宏观层面要树立实践教学能力提升观,中观层面要加强组织保障、经费保障、激励保障等实践教学能力提升保障机制建设,微观层面要夯实实践教学素材的挖掘、实践教学过程的组织、实践教学深度合作等能力基本功。
- 凌总成苏立公姜林丽
- 关键词:思政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 谈高职院校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改革被引量:1
- 2005年
- 法律基础课是高职院校思想品德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性质决定了其教学根本任务在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但目前法律基础课教学在供给与需求、教材体系、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必将影响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结合高职实际,从教学内容、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作业布置等方面阐述《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思路。
- 凌总成姜林丽
- 关键词:法律基础课思想品德课
-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企业员工素质培养对接——以煤炭专业为例被引量:4
- 2012年
- 结合煤炭企业员工素质要求,从以案例教学为抓手、变教材内容为教学内容、发挥实践教学的平台、营造企业化的校园文化等方面入手,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企业员工素质培养对接,既是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客观需要,也是煤炭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既是煤炭企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实效性的内在需求。
- 凌总成朱友强沈宏毅
- 关键词:煤炭专业思想政治理论课企业员工素质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