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刚

作品数:48 被引量:69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会议论文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3篇医药卫生
  • 1篇电气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8篇梗死
  • 17篇继发
  • 17篇继发性
  • 14篇卒中
  • 11篇血性
  • 11篇缺血
  • 11篇继发性损害
  • 10篇缺血性卒中
  • 10篇脑梗
  • 10篇脑梗死
  • 8篇脑梗死后
  • 8篇成像
  • 7篇影像
  • 7篇影像学
  • 7篇皮层
  • 6篇皮层下
  • 6篇皮层下梗死
  • 6篇青年缺血性卒...
  • 6篇继发性改变
  • 5篇血管

机构

  • 45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卫生部
  • 1篇惠州市第一人...

作者

  • 48篇刘刚
  • 45篇曾进胜
  • 27篇邢世会
  • 26篇张健
  • 24篇陈红兵
  • 24篇党超
  • 18篇陈歆然
  • 18篇谭双全
  • 14篇张爱武
  • 13篇洪华
  • 10篇李晶晶
  • 10篇陈艺聪
  • 6篇范玉华
  • 6篇余剑
  • 4篇李竹浩
  • 3篇刑世会
  • 2篇彭健
  • 2篇李毅亮
  • 2篇张阳德
  • 2篇李踔

传媒

  • 5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中国神经精神...
  • 3篇2014国际...
  • 2篇中国脑血管病...
  • 2篇国际脑血管病...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华脑血管病...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7篇2016
  • 17篇2015
  • 11篇2014
  • 9篇2013
  • 2篇2012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适合远隔损害研究的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缺血性卒中模型:一项行为学和影像学研究
<正>目的非人类灵长类动物(NHPs)卒中模型在临床前期的转化性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对于哪种NHPs卒中模型最能模拟人类情况尚无统一结论。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一个适合于脑梗死后远隔损害研究的NHPs卒中模型。材料与方...
陈歆然党鸽党超刘刚刑世会陈艺聪曾进胜
文献传递
完全腹腔镜下精准肝切除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的适应证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2例病灶位于左肝(Ⅱ~Ⅳ段)的肝占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性肝细胞癌28例,肝海绵状血管瘤lO例,胆管细胞癌4例,肝功能Child-Push评分A级3...
彭健张阳德罗凤球李年丰龚连生刘刚
关键词:肝肿瘤肝切除术腹腔镜临床疗效
脑梗死后白质继发性损害的弥散张量成像与偏瘫手恢复机制
目的 目前缺乏预测卒中后偏瘫手功能预后的敏感影像学指标,本研究采用多时点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分析偏瘫手患者预后与继发白质纤维变性的特征及联系.方法 序贯入组首次新...
党超刘刚邢世会陈红兵谭双全陈歆然党鸽曾进胜
皮层下梗死后存在结构损害皮层的自发性的神经元活动增加可促进早期运动的恢复
背景:皮层下梗死后运动相关皮层的变薄和萎缩可阻碍神经功能的恢复,但这些皮层自发性的神经元活动的改变及这些改变与运动恢复的关系并不明确。方法:共纳入22例皮层下梗死患者,在发病后第1、4和12周分别行结构磁共振(Struc...
刘刚党超曾进胜
致缺血性卒中自发性脑动脉夹层118例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 调查致缺血性卒中自发性脑动脉夹层(CAD)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以及年龄和性别对这些特征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登记2008年8月-2015年4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住院的CAD患者资料.在排除非急性脑梗死、除CAD外还合并其他潜在脑梗死病因、存在导致CAD明确病因或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者后,将15 ~ 80岁的致缺血性卒中自发性CAD患者纳入本研究进行分析.结果 最终118例患者人组,年龄(44.2±12.8)岁,男87例(73.7%),67例(56.8%)患者年龄<45岁.常见卒中危险因素包括:吸烟(41.5%)、高血压(25.4%)和高胆固醇血症(21.2%).高胆固醇血症在男性患者中更为多见(25.3%比9.7%,P=0.021);而高血压(39.2%比14.9%,P=0.005)和糖尿病(25.5%比4.5%,P=0.002)于≥45岁患者中较<45岁患者更多见.头/颈部疼痛症状在女性患者中更多见(67.7%比34.5%,P=0.002).CAD分布:前循环71例,后循环47例;颅内动脉59例,颅外动脉59例.大脑中动脉是颅内夹层最常累及的部位,且于男性患者中更常见(46.3%比11.1%,P=0.016);而颅内段颈内动脉夹层于<45岁患者中更常见(38.7%比0,P<0.001).CAD的管腔状态通常表现为狭窄(43.2%)或闭塞(41.5%),夹层动脉瘤(5.9%)和狭窄+夹层动脉瘤(9.3%)相对少见;但夹层动脉瘤于≥45岁患者中更多见(11.8%比1.5%,P=0.042).结论 本研究表明,与欧美人群相比,国人致缺血性卒中自发性CAD患者有其独特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且与性别和年龄存在关联性.
陈红兵李竹浩洪华刘刚张爱武张健罗伯宁曾进胜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血管影像学
有症状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危险因素和致卒中机制:青年与中年患者的比较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青年和中年有症状脑动脉粥样硬化(symptomatic cerdralartery atherosclerosis,sCAA)患者危险因素和致卒中机制的差异。方法连续纳入因sCAA所致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缺血发作住院的青年(18~44岁)和中年(45~55岁)患者。根据弥散加权成像所示急性脑梗死灶的分布模式判定sCAA的致卒中机制,包括动脉一动脉栓塞(axtery—artery embolism,AAE)、闭塞旁支动脉(local branch occlusion,LBO)和血流动力学障碍(hemody namic imp airment,HI)。单发卒中机制定义为只存在上述1种机制,多发卒中机制定义为存在上述≥2种机制。结果共纳入186例患者,男性138例;青年组82例,平均年龄(40.11±4.94)岁;中年组104例,平均年龄(51.26±2.97)岁。青年组男性患者比例显著高于中年组(81.71%对68.27%;P=0.043);而中年组高血压(70.19%对47.56%;P=0.002)和糖尿病(38.46%对20.73%;P=0.011)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青年组。青年组sCAA累及大脑中动脉更多见(64.63%对48.08%;P=0.002);而中年组累及基底动脉更常见(12.50%xey3.66%;P=o.037)。单4"/2个卒中机制在2组患者中均较常见(青年组49/30,中年组57/42;P=O.645)。在多个卒中机制中,青年组AAE+LBO+HI更多见(16.46%对6.06%;P=0.030),而中年组AAE+HI更为多见(21.21%对3.80%;P=0.001)。结论青年sCAA患者的危险因素和致卒中机制与中年患者存在明显差异,提示青年sCAA具有其独特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其防治策略可能有别于中年患者。
陈红兵李竹浩张健何绍富刘刚张爱武唐舒锦曾进胜
关键词:卒中颅内动脉硬化颅内栓塞脑血管造影术
双侧脑干梗死患者临床影像学的特征和病因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比较单侧和双侧脑干梗死患者临床影像学特征和病因,并重点分析双侧脑干梗死灶的分布模式及其可能的脑卒中机制。方法选择头颅弥散加权成像所证实的急性梗死灶累及脑干的患者338例,其中单侧脑干梗死组286例,双侧脑干梗死组52例。结果与单侧脑干梗死组比较,双侧脑干梗死组患者临床症状较重和短期预后较差,且多发脑干梗死灶(73.1%vs 5.6%)、合并小脑梗死(53.8%vs 5.6%)和合并大脑后动脉梗死(26.9%vs2.8%)更为多见(P<0.01)。大血管粥样硬化是双侧脑干梗死患者最常见的脑卒中病因(基底动脉粥样硬化19例;椎动脉粥样硬化21例)。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所致双侧脑干大梗死(47.4%vs 14.3%)、单发脑干大梗死(31.6%vs 4.8%)和脑干大梗死横跨脑干中线(47.4%vs 4.8%)较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所致双侧更多见(P<0.05,P<0.01);而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所致双侧多发脑干内部小梗死较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所致双侧更多见(52.4%vs 10.5%,P<0.01)。结论基底动脉和椎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双侧脑干梗死的梗死灶分布模式存在不同之处,提示上述两种情况下的脑卒中机制也存在差异。
陈红兵李竹浩刘刚张爱武张健谭双全洪华曾进胜
关键词:脑干梗死磁共振成像磁共振血管造影术吸烟
皮层下梗死后全脑纵向继发性改变及与记忆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大量的卒中幸存者在发病后3月内出现显著的记忆功能下降,且以回忆和再认功能下降为主,但其潜在的机制并不明确。由于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mg,DTI)对检测组织微结构改变具有较好的敏感...
刘刚曾进胜
青年缺血性卒中/TIA患者卒中复发风险及其预测因子:一项单中心前瞻性研究
目的调查青年缺血性卒中/短暂性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的长期卒中复发风险及其预测因子。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登记2008年8月-2013年7月间在我院卒中中心住院的青年(18-...
陈红兵洪华刘刚张爱武张健邢世会谭双全曾进胜
文献传递
卒中后偏瘫手恢复与静息脑网络功能磁共振研究
目的 目前缺乏预测卒中后偏瘫手功能预后的敏感影像学指标,本研究采用磁共振脑网络分析技术,分析偏瘫手患者预后与脑网络特征及联系。方法 序贯入组首次新发灶性皮质下脑梗死患者,伴手部运动功能障碍。分别于第1、4及12周采集全脑...
党超刘刚谭双全陈红兵张健李晶晶陈歆然曾进胜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