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恒毅
- 作品数:49 被引量:158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科技部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研究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子电信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更多>>
- 广州高建筑物雷电回击光脉冲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为了深入认识负地闪放电过程中光辐射信号的特性,对广州高建筑物雷电观测站所获得的回击光脉冲波形进行了分析。对观测到的88例负地闪事件中的184次回击(包括60次下行闪电首次回击、58次下行闪电继后回击、66次上行闪电继后回击)的光脉冲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下行闪电首次回击光脉冲10%~90%上升时间T1的算术平均值/中值为32.5/31.4μs,20%~80%上升时间T2的算术平均值/中值为22.6/22.4μs,半峰宽度T3的算术平均值/中值为131.1/117.0μs。下行闪电继后回击光脉冲T1的算术平均值/中值为30.4/27.7μs,T2的算术平均值/中值为19.5/17.6μs,T3的算术平均值/中值为153.6/142.6μs。在21例下行多回击负地闪事件中,光脉冲回击间隔时间在12.6~368.6 ms范围之间,算术平均值为78.7 ms,有14%闪电事件存在继后回击光脉冲峰值大于首次回击的情况。上行闪电继后回击光脉冲T1的算术平均值/中值为27.5/24.3μs,T2的算术平均值/中值为17.0/15.7μs,T3的算术平均值/中值为132.2/124.5μs。总体上,下行闪电首次回击的光脉冲上升时间最长、下行闪电继后回击次之、上行闪电继后回击最小;下行闪电继后回击脉冲半峰宽度比下行闪电首次回击及上行闪电继后回击的更大。
- 黄晓磊吕伟涛武斌孙秀斌马颖陈绿文齐奇刘恒毅
- NBEs的放电过程和放电强度
- <正>1数据本研究选取了发生于2015年10月3日两次距离YCZ站较近的正极性NBEs用于反演放电通道内的物理参数。并统计了2014年和2015年重庆双频段闪电定位系统探测到的2076次正极性NBEs和298次负极性NB...
- 姜睿娇刘恒毅董万胜
- 关键词:电场强度
- 文献传递
- 宽带干涉仪三维闪电辐射源定位系统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闪电辐射源三维定位系统,该系统将宽带相干信号采集模块、快、慢天线信号采集模块、时钟模块和控制计算机模块构成的闪电辐射源三维定位系统分别安装在至少两个站点上;对于每个闪电辐射源,宽带相干信号采集模块将同时...
- 董万胜张义军邱实刘恒毅王涛
- 文献传递
- 雷电预警方法及装置
- 本发明涉及基于闪电干涉仪原理的雷电预警方法及装置,属于雷电探测技术领域。为克服现有单站预警技术中预警效果不理想的缺点,本发明所提供的雷电预警方法首先通过对雷电辐射信号进行识别并剔除干扰信号,然后通过测量雷电辐射信号到达垂...
- 董万胜刘恒毅周康辉
- 双频段全闪电三维定位网络建设进展及其在雷暴发展特征研究中的应用
- 闪电活动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能快速反映雷暴系统的发生发展和演变。高精度闪电探测系统不仅可为闪电放电时空特征、雷暴云电荷结构、演变,及闪电与云中水成物粒子分布的相关性等研究提供更为完善的资料,也是雷电灾害防护研究、灾害性天气预...
- 董万胜刘恒毅
- 关键词:闪电定位雷暴闪电
- 文献传递
- 山西省两套闪电定位系统地闪监测结果对比被引量:14
- 2020年
- 利用山西省ADTD与VLF三维闪电定位系统2017年探测的地闪资料和雷灾记录,对地闪的时空分布特征及电流强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维定位系统对山西地闪的探测效率高于ADTD系统,探测的闪电数是ADTD系统的2倍,且对雷电灾害的定位精度高于ADTD系统;两套系统地闪的日变化(正地闪除外)、月分布特征及峰值时间基本一致;三维系统的闪电密度3.0 fl·km^-2·a^-1以上高值区域较ADTD系统显著增加,0.3 fl·km^-2·a^-1以下极小值范围大幅度减少。
- 张华明钱勇刘恒毅田瑞敏李强胡俊青
- 关键词:闪电定位系统地闪电流强度
- 雹暴中反极性电荷结构形成的模拟研究
- 本研究对雹暴中反极性电荷结构的形成进行了探讨,从数值模式角度证明,在正常极性起电情况下,由于强烈的上升气流和气流的输送,也可以形成反极性的电荷结构。本文利用了中尺度起电放电模式,同时结合雷达以及地闪和全闪定位资料。正地闪...
- 徐良韬张义军郑栋刘恒毅王飞
- 关键词:雹暴
- 文献传递
- 负地闪不规则脉冲簇事件的宽带干涉仪三维观测被引量:5
- 2013年
- 利用宽带干涉仪的三维观测数据,对发生在负地闪继后回击前的不规则脉冲簇事件CPT进行了研究。首先对CPT事件快电场时域波形特征进行了分析,然后,研究了CPT事件的辐射源时空发展特征,并对这些CPT事件、梯级先导和直窜先导在30~290 MHz频段辐射信号的功率谱密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0次CPT事件的快电场脉冲间隔平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5.3~9.0μs和2.7~4.9μs。CPT事件的击穿过程为负极性击穿,其发展特征与直窜先导或企图先导没有明显区别。10次CPT辐射源发展速度的统计结果表明,平均发展速度在3.23×106~1.93×107 m.s-1之间,平均值为1.02×107 m.s-1,与企图先导或直窜先导的速度统计结果相当。10次CPT事件在30~290 MHz频段的功率谱密度平均值分别比同次地闪中的梯级先导和直窜先导强1.8~11.6dB和2.4~12dB。
- 刘恒毅董万胜张义军郑栋严碧武石玉恒吴亭
- 关键词:闪电定位宽带干涉仪
- 闪电电场变化波形特征及其识别方法研究
- 本文介绍了为满足多站闪电定位系统区分不同类型闪电需要,而进行的波形识别技术研究。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利用实验获取的闪电电场变化资料,对地闪回击以及双极性窄脉冲的时域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第二,以两类放电事件的分析结果为...
- 刘恒毅
- 关键词:波形识别
- 雷暴中双极性窄脉冲事件的位置与辐射强度被引量:4
- 2018年
- 双极性窄脉冲事件(NBE)是一类特殊的大气放电现象,能产生强甚低频/低频(VLF/LF)和甚高频(VHF)辐射。为了探索NBE发生的气象环境和放电特性,选出重庆双频段闪电定位网络在一次雷暴过程中观测到的608次正极性NBE(简称正NBE)和82次负极性NBE(简称负NBE),对比发生位置和辐射强度。结果表明:正NBE主要分布于7~15 km高度处,归一化到距离辐射源100 km处的VLF/LF电场变化峰值的平均值为13.4 V·m^(-1),平均VHF辐射功率为73.5 kW。负NBE主要发生在两个高度范围,72例负NBE分布于16~20 km高度,它们倾向于发生在30~35 dBZ回波顶高大于18 km的对流云顶及附近,其平均归一化VLF/LF电场变化峰值为42.7 V·m^(-1),平均VHF辐射功率为76.9kW。10例负NBE分布于4~8 km高度,全部发生于对流核内部。其平均归一化的VLF/LF电场变化峰值为2.7 V·m^(-1),平均VHF辐射功率为18.2 kW。从统计结果看,在VLF/LF频段,上部负NBE的辐射强度普遍强于正NBE和下部负NBE;在VHF频段,上部负NBE的辐射强度与正NBE基本相当,大于下部负NBE;下部负NBE在两个频段的辐射通常弱于正NBE。
- 姜睿娇董万胜刘恒毅杨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