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抗

作品数:14 被引量:120H指数:7
供职机构:甘肃省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夏季
  • 3篇热带
  • 3篇西太平洋
  • 3篇西太平洋副热...
  • 3篇降水
  • 3篇副热带
  • 3篇副热带高压
  • 2篇物理量
  • 2篇夏季降水
  • 2篇降水异常
  • 2篇高温
  • 2篇暴雨
  • 2篇持续高温
  • 2篇次区域
  • 2篇大暴雨
  • 2篇12
  • 1篇预报业务系统
  • 1篇沙尘
  • 1篇沙尘暴
  • 1篇气温

机构

  • 7篇兰州中心气象...
  • 7篇甘肃省气象局
  • 6篇中国气象局兰...
  • 3篇兰州大学
  • 1篇宁夏气象防灾...
  • 1篇教育部

作者

  • 14篇刘抗
  • 6篇张宇
  • 5篇李耀辉
  • 4篇程鹏
  • 3篇孟丽霞
  • 3篇车玉川
  • 2篇王式功
  • 2篇刘新伟
  • 2篇许东蓓
  • 2篇刘世祥
  • 2篇宋强
  • 1篇段海霞
  • 1篇陶健红
  • 1篇王遂缠
  • 1篇尚大成
  • 1篇魏林波
  • 1篇宋秀玲
  • 1篇吉惠敏
  • 1篇胡向军
  • 1篇杨晓军

传媒

  • 4篇干旱气象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沙漠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第30届中国...
  • 1篇2011年全...
  • 1篇第33届中国...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0年7月下旬甘肃省持续高温天气成因被引量:14
2013年
利用实时观测资料和物理量诊断对2010年7月26~31日出现的甘肃区域性持续高温天气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流层上层青藏高压、中层大陆高压、低层高原暖脊、地面热低压是造成这次持续高温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青藏高压季节性北抬与东移,为持续高温天气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大尺度环流背景条件;青藏高压与大陆高压相互叠加形成深厚的暖性高压系统,由其引起的晴空区辐射增温和下沉绝热增温,是造成持续高温天气的直接原因;高原暖脊和地面热低压发展东移引起的地面气温上升,是造成这次持续高温天气的重要原因;另外,大气湿度小,上层辐合、低层辐散、强反气旋环流并伴有下沉运动的空间动力场结构是这次持续高温天气形成的重要条件。
刘世祥王锡稳刘抗车玉川石延召伏晶
关键词:持续高温
甘肃河东一次区域性冰雹天气的诊断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从大气环流背景方面,对2007年7月24~26日甘肃河东出现的一次区域性冰雹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并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物理量场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形成这次连续性降雹的影响系统是稳定少动的蒙古冷涡;深厚的不稳定层结和随高度增强的不稳定能量是此次强对流发生的热力条件;有利的低层辐合与高层辐散的散度场是此次强对流发生的动力因子;副高外围的偏南气流向低涡东南部源源不断地输送暖湿空气,为冰雹的形成提供了水汽条件;合适的冻结层高度、厚度也为降雹创造了条件。
何金梅刘抗
关键词:冰雹
甘肃省乡镇精细化客观要素预报方法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利用中国气象局数值预报中心下发的T639全球谱模式数值预报产品与甘肃省676个乡镇点的降水、温度历史实况资料,通过建立各乡镇点降水、温度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方程,对降水和温度进行模式释用输出,分别得到甘肃省676个乡镇点0~72 h,时间间隔6 h的逐日降水客观预报和时间间隔3 h的逐日温度客观预报。并对2013年7月的降水、温度预报进行检验分析,发现:基于MOS T639的精细化乡镇降水预报在河西地区的预报效果最好,中部地区及河东部分地方预报效果相对较好,在高原边坡地带的临夏、甘南、陇南以南、庆阳以东及高原东北侧的预报效果相对较低;精细化乡镇温度预报效果整体偏低,只有个别预报结果在河东及中部地区的部分地方预报效果相对较好。
刘抗李照荣杨瑞鸿王有生尹春
关键词:精细化
河西走廊一次区域性大风强沙尘暴天气诊断被引量:20
2009年
应用常规和自动加密站观测资料,对2009年4月29日发生在河西走廊的一次区域性强沙尘暴天气过程,从天气学成因、物理量要素等方面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是一次冷锋后大风引发的沙尘暴;沙尘暴发生在强气压梯度区;地面气象要素对冷锋过境及沙尘暴爆发有强烈反应,可以在沙尘暴预报中作为一个参考依据;沙尘暴爆发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有明显的上升运动;锋生函数和螺旋度对沙尘暴爆发区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程鹏李光林刘抗张培燕杨晓军宋秀玲
关键词:沙尘暴物理量冷锋
西北地区1次罕见的冬季寒潮天气分析被引量:6
2009年
对2008年12月2~5日,西北地区的甘肃、青海、宁夏、陕西4省区出现的1次冬季寒潮爆发的成因和物理量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寒潮过程属于"横糟转竖型";乌山脊崩溃、横槽的转竖、地面冷高压的加强南下是引发寒潮爆发的原因;乌山脊的建立和崩溃、横槽的转竖是预报寒潮天气爆发的关键;散度、垂直速度、温度平流等物理量是寒潮天气预报中非常好的参考依据。
程鹏吉惠敏刘琴刘抗孟丽霞
关键词:寒潮物理量特征
'8.12'甘肃大暴雨特征分析
2011年8月10-13日,甘肃省河东出现了中到大雨,局地暴雨或大暴雨.这是舟曲山洪地质灾害气象应急响应开始后迎来的第一场区域性大降水过程,对前方救灾抢险工作造成严重威胁.本文利用实况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大暴雨...
许东蓓刘抗车玉川刘新伟程鹏宋强孟丽霞
关键词:大暴雨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对黄淮海夏季区域降水异常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采用1961-2012年全国台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以及同期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通过黄淮海区域降水指数以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25-54候逐候脊线、强度、西脊点指数计算,分析黄淮海夏季区域降水异常,以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对其可能的影响方式。结果显示:1961-2012年我国黄淮海夏季区域降水相对偏少,夏季区域降水有减小趋势,且旱年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3种特征形式对比得到,脊线偏北、强度偏小,西脊点偏西时,黄淮海区域北部、东部、中部降水偏多,西部、南部降水偏少;旱年41候时西太副高表现异常强大、偏西;5月时可用强度大小和西脊点位置作为黄淮海区域各站点夏季降水预测的参考因子,6月时西脊点位置效果较好。
张宇李耀辉刘抗
关键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夏季区域降水黄淮海
青藏高原气温对西北地区夏季降水的影响
本文采用1981-2012年青海、西藏、新疆、四川、甘肃、内蒙古六省区89个站点作为青藏高原代表站点,青海、甘肃、陕西、宁夏四省175个站点作为西北地区代表站,来研究高原冬季气温变化以及西北地区夏季降水变化,以及1961...
张宇刘抗
关键词:青藏高原气温夏季降水
文献传递
中国西北地区旱涝年南亚高压异常特征被引量:8
2014年
利用1961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NCEP/NCAR再分析数据和站点观测资料,统计分析表明:中国西北区域重旱年典型特征为3、4月南亚高压中心均出现偏西约40°;偏旱年典型特征为3月至4月出现中心位置西移之后东撤,4月至5月出现西移,或4月偏东40°;偏涝年典型特征为7月至8月东西振荡幅度大;西北区域多雨年典型特征为5月中心位置位于孟加拉湾海域,9月明显出现南亚高压东部型,12月位置偏西40°。面积距平最明显的特征是重旱年、偏旱年南亚高压面积偏小,偏涝年、多雨年南亚高压面积偏大,同样也可以看到重旱年4月南亚高亚异常特征十分明显。强度和面积与西北区域降水很好的相关性主要存在于2—4月。
张宇李耀辉王式功刘抗
关键词:旱涝
南亚高压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对我国西南地区夏季降水异常的影响被引量:23
2013年
利用1961~2010年全国台站观测资料中逐日平均降水资料,及同期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通过统计方法,研究分析了南亚高压东脊点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脊点对我国西南地区夏季区域降水的影响。分析得到:对于1961~2010年我国西南地区夏季降水异常,南亚高压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其东西脊点之间的经距,在31候、36~37候以及45~46候,体现出明显异常特征。特别是涝年和旱年对比中,在这3个时段上存在明显差异。并且发现,31候时南亚高压东脊点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脊点之间经距,与前一年的差距越大,我国西南地区该年夏季降水偏多,特别是中部与东部,效果更为显著。
张宇李耀辉魏林波刘抗
关键词:夏季降水异常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