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晋婷

作品数:10 被引量:53H指数:4
供职机构:山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综合征
  • 3篇蛋白
  • 3篇调节蛋白
  • 3篇新生儿
  • 3篇血管
  • 3篇血栓
  • 3篇血栓调节
  • 3篇血栓调节蛋白
  • 3篇窘迫综合征
  • 3篇呼吸窘迫
  • 3篇呼吸窘迫综合...
  • 3篇冠状
  • 2篇动脉
  • 2篇新生儿呼吸
  • 2篇新生儿呼吸窘...
  • 2篇新生儿呼吸窘...
  • 2篇血清
  • 2篇通气
  • 2篇细胞
  • 2篇冠状动脉

机构

  • 8篇山西省人民医...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山西省儿童医...

作者

  • 9篇刘晋婷
  • 3篇杨晓丽
  • 2篇李亚蕊
  • 2篇高爱梅
  • 2篇刘燕
  • 2篇卢先锋
  • 1篇贾俊松
  • 1篇贾云霞
  • 1篇李波
  • 1篇李静

传媒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中华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华新生儿科...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固尔苏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通气和氧合能力的影响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固尔苏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肺通气和氧合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NRDS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51例。A组给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B组在A组的基础上给予固尔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及肺通气情况、氧合能力。结果治疗后B组的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A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与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水平高于A组;B组的氧浓度(FiO2)、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吸气峰压(PIP)水平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治疗总有效率(82.36%)低于B组(96.08%),且A组并发症发生率(21.57%)高于B组(5.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死率(5.88%)与B组(1.96%)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RDS患儿应用固尔苏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儿的肺通气功能及氧合能力,应用价值颇高。
刘晋婷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固尔苏肺通气
甲泼尼龙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10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2
2017年
过敏性紫癜(allergic purpura)又称Henoch-Schnlein综合征,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以广泛的小血管炎为病理基础,皮肤紫癜、腹痛伴消化道出血、关节肿胀和肾炎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少数患者还伴有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紫癜好发于5-13岁儿童,男性多于女性,
卢先锋刘晋婷高爱梅杨晓丽
关键词:小儿过敏性紫癜甲泼尼龙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血管神经性水肿儿童时期消化道出血
喘息性婴幼儿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Caspase-3、Bcl-2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婴幼儿喘息性疾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中Caspase-3及Bcl-2的表达,探讨两者在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喘息性婴幼儿120例作为试验对象,分为2个月-1岁组45例,1-2岁组35例,2-3岁组40例。健康对照组30例,均为健康体检婴幼儿,年龄4个月-3岁。每组入选病例均取空腹静脉抗凝血3份,每份4 ml,分别进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嗜酸性粒细胞中Caspase-3及Bcl-2表达的检测。结果各喘息组与对照组比较,喘息组标本中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升高,喘息组嗜酸性粒细胞中Caspase-3活性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Bcl-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喘息性婴幼儿外周血中Caspase-3活性表达水平降低及Bcl-2表达水平升高,可能是引起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凋亡减少的原因。
卢先锋杨晓丽刘晋婷
关键词:喘息嗜酸性粒细胞CASPASE-3BCL-2
猪肺磷脂注射液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应用被引量:19
2018年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是指胎儿娩出后患有以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属新生儿常见多发危重症之一,其病理基础为肺表面活性物质严重缺乏。虽然,随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手段不断改进,NRDS治疗效果有所提高,但病死率仍较高。研究发现,通过气管插管侧孔注入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能显著降低NRDS患儿病死率^([1])。
刘晋婷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猪肺磷脂正压通气治疗NRDS
血栓调节蛋白在川崎病中的表达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观察川崎病患儿血栓调节蛋白(TM)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将确诊为川崎病的患儿40例设为川崎病组,再将本组根据二维超声心动图分为冠状动脉损害组和非冠状动脉损害组,分别于急性期和恢复期采集静脉血。本院体检门诊的20名健康儿童设为对照组,采集静脉血。TM浓度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固相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结果川崎病急性期、恢复期组患儿TM含量值升高,三组TM值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TM值高于恢复期(P<0.05)。冠状动脉损伤组TM含量明显高于非冠脉损伤组(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川崎病组患儿TM与冠脉扩张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0.863,P<0.01。结论血栓调节蛋白在川崎病组明显升高,在心血管损伤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刘晋婷李亚蕊
关键词:川崎病血栓调节蛋白冠状动脉
血栓调节蛋白在川崎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通过检测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栓调节蛋白含量和血小板计数,研究川崎病心血管损伤的机制,观察血栓调节蛋白和血小板与KD合并冠状动脉损害之间的关系,为川崎病治疗...
刘晋婷
关键词:川崎病血栓调节蛋白血小板冠状动脉损伤心血管损伤
文献传递
川崎病患儿血清血栓调节蛋白变化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检测川崎病(KD)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栓调节蛋白(TM)含量,观察血栓调节蛋白和血小板与KD合并冠状动脉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KD组58例,男性34例,女性24例,其中根据超声心动图显示分为两组,冠状动脉损害组25例,非冠状动脉损害组33例。健康对照组30名健康儿童,男性17名,女性13名。TM浓度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困相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结果KD组患儿TM含量值升高,3组TM值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D组无论急性期还是恢复期TM值明显高于对照组,KD急性期比恢复期TM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损伤组TM含量明显高于非冠状动脉损伤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D组患儿TM与冠状动脉扩张呈显著正相关(r=0.855.P〈0.01)。结论TM在KD组明显升高,有明显的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倾向,其在心血管损伤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李亚蕊刘晋婷李波
关键词: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血栓调节蛋白冠状血管
血清正五聚蛋白-3联合Sestrin2对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
2023年
分析血清正五聚蛋白-3(pentraxin3)联合Sestrin2对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分析126例新生儿ARDS血清pentraxin3、Sestrin2水平变化,并评估血清pentraxin3、Sestrin2在新生儿ARDS早期诊断及预后中的价值。ARDS组新生儿血清Sestrin2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pentraxin3水平高于对照组。不同严重程度、预后ARDS患儿血清pentraxin3、Sestrin2比较有差异。血清pentraxin3、Sestrin2均为影响ARDS新生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新生儿ARDS血清pentraxin3水平升高,Sestrin2水平降低,与病情严重程度、预后均密切相关,在患儿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曹玉玲贾云霞刘燕刘晋婷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预后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患儿外周血白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Beclin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在山西省人民医院住院的NEC患儿及正常对照组患儿外周血,分离白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白细胞中LC3Ⅱ、LC3Ⅰ、Beclin1表达量,计算LC3Ⅱ/Ⅰ比例;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含量;检测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记录NEC组肠鸣音消失持续时间、便潜血持续时间、持续禁食时间。比较两组患儿白细胞中LC3Ⅱ/Ⅰ比例、Beclin1表达量及血清细胞因子含量,分析上述指标与NEC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NEC组33例,对照组36例。(1)NEC组外周血白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LC3Ⅱ/Ⅰ比例及Beclin1表达量高于对照组[2.04(1.65,2.65)比1.00(0.97,1.03),1.87(1.16,2.02)ng/ml比0.88(0.77,0.9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NEC组血清IL-4、IL-6及TNF-α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3.0(2.3,3.6)ng/L比1.6(1.3,1.9)ng/L,10.0(7.7,12.1)ng/L比3.8(2.1,4.8)ng/L,32.0(26.5,37.5)ng/L比11.5(9.8,12.6)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自噬相关蛋白LC3Ⅱ/Ⅰ比例和Beclin1表达量与CRP、肠鸣音消失持续时间、便潜血持续时间、持续禁食时间成正相关(P<0.05);IL-4与CRP、肠鸣音消失持续时间、便潜血持续时间、持续禁食时间均无相关性(P>0.05);IL-6和TNF-α与肠鸣音消失持续时间、便潜血持续时间、持续禁食时间、CRP成正相关(P<0.05)。(4)自噬相关蛋白LC3Ⅱ/Ⅰ比例、Beclin1表达量与IL-4、IL-6及TNF-α含量均成正相关(P<0.05)。(5)NEC组中,高自噬水平患儿CRP水平高于低自噬水平患儿,肠鸣音消失持续时间、便潜血持续时间和持续禁食时间长于�
李静刘燕杨晓丽贾俊松刘晋婷高爱梅
关键词:细胞自噬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