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海峰

作品数:4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新疆天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分子标记
  • 2篇彩色棉
  • 1篇棕色棉
  • 1篇新彩
  • 1篇绿色棉
  • 1篇棉花
  • 1篇聚类分析
  • 1篇抗黄萎病
  • 1篇黄萎病
  • 1篇海岛棉
  • 1篇QTL
  • 1篇RAPD
  • 1篇RAPD标记
  • 1篇彩棉

机构

  • 4篇新疆天彩科技...
  • 2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石河子大学

作者

  • 4篇刘海峰
  • 3篇孙勇如
  • 3篇张利明
  • 3篇李文彬
  • 3篇刘丰疆
  • 3篇王义琴
  • 3篇郭江勇
  • 3篇吴明刚
  • 2篇赵天鹏
  • 1篇李国英
  • 1篇高峰
  • 1篇李晖
  • 1篇昝伟
  • 1篇罗城
  • 1篇宋武

传媒

  • 1篇遗传
  • 1篇棉花学报
  • 1篇新疆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4
  • 2篇200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海岛棉抗黄萎病性状分子标记的研究及QTL的定位被引量:8
2008年
以高抗黄萎病海岛棉品种新海15号和高感陆地棉品种新彩棉1号为材料,通过对其F2分离群体和F2∶3家系进行QTL研究,构建了一个包括11个连锁群、标记间平均间距为8.6 cM、全长547 cM的海陆种间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应用WinQTLCartV2.5软件,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原理对相对病情指数进行了全基因组扫描和基因定位分析,检测到2个跟抗黄萎病性状紧密连锁的QTLs,都位于连锁群1上,并分别解释F2∶3群体的表型变异为46.74%和48.69%,初步认为海岛棉新海15号抗黄萎病性状由两个主效QTLs共同控制。研究所获得的这两个QTLs是主效的,且与抗黄萎病性状紧密连锁,为抗黄萎病育种奠定基础,对加速棉花育种进程具有一定意义。
昝伟高峰刘海峰李国英宋武罗城李晖
关键词:棉花抗黄萎病分子标记
新彩棉1号、新彩棉2号彩棉品种
郭江勇王义琴吴明刚孙勇如刘海峰李文彬刘丰疆张利明赵天鹏
该课题进行了“新彩棉1号、新彩棉2号”彩棉品种分子标记的研究。旨在采用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技术建立“新彩棉1号、新彩棉2号”彩棉品种分子特征图谱,进行品种鉴定,保护...
关键词:
关键词:彩棉
利用RAPD标记对彩色棉遗传多样性的分析被引量:20
2003年
以新彩棉1号、2号和71份彩色棉材料为基础,利用RAPD标记对彩棉品种之间分子标记遗传差异进行研究。从24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0个引物能在73份彩棉材料间扩增出稳定性较好的多态性片段。73份彩棉材料的欧氏遗传距离在1.00~4.79之间。按类平均距离法进行聚类分析表明,这些彩色棉材料可分为7组,品种间的遗传关系与品种自身的系谱有关,大多数品种的遗传基础比较狭窄。
郭江勇王义琴吴明刚张利明刘丰疆李文彬刘海峰孙勇如
关键词:RAPD标记彩色棉分子标记聚类分析
棕色棉和绿色棉遗传多样性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1
2004年
选用240条随机引物,从中筛选出6条对棕色棉新彩1、新彩2和绿色棉新彩3、新彩4及47个彩色棉品种间杂种作了RAPD多态性分析,并在棕色棉、绿色棉和棕绿彩棉3个水平进行聚类和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棕色棉之间、绿色棉之间及棕绿彩棉之间的遗传距离和相似性差异不显著,它反映了棕、绿彩棉之间的遗传基础比较狭窄,遗传多样性水平相当。可能是因为共同的基础种质资源、相同的育种目标及相近的育种方法造成此结果。
郭江勇王义琴吴明刚张利明刘丰疆李文彬刘海峰赵天鹏孙勇如
关键词:棕色棉绿色棉彩色棉RAPD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