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灿昌
- 作品数:205 被引量:104H指数:6
- 供职机构:山东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根部曲线式非等厚叠加板簧预夹紧应力的仿真计算法
- 本发明涉及根部曲线式非等厚叠加板簧预夹紧应力的仿真计算法,属于悬架钢板弹簧技术领域。本发明可根据板簧片数,弹性模量,各片板簧的结构参数及自由切线弧高的设计值,对根部曲线式非等厚叠加板簧的各片板簧的预夹紧应力进行仿真计算。...
- 周长城于曰伟赵雷雷梁勋乾刘灿昌陈海真李晓晗毛少坊梁宇通
- 文献传递
- 一种基于隧道效应的纳微质量测量装置与方法
- 本发明针对纳微颗粒质量难以测量的现状,提出一种纳微颗粒质量测量装置与方法。基于隧道效应的纳微质量测量装置,包括纳米梁静电激励振动装置、振动信号检测装置两部分。纳米梁在交流信号激励作用下产生受迫振动;当纳米梁振动时,探测尖...
- 刘灿昌万磊孔维旭姜瑞瑞刘文晓周长城秦志昌
- 一级渐变刚度板簧非等厚主簧预夹紧应力的匹配设计法
- 本发明涉及一级渐变刚度板簧非等厚主簧预夹紧应力的匹配设计法,属于悬架渐变刚度板簧技术领域。本发明可根据主簧片数和副簧片数,各片板簧的结构参数,开始接触载荷,额定载荷及首片主簧在额定载荷下的许用应力,对一级渐变刚度板簧的各...
- 周长城汪晓于曰伟梁勋乾杨腾飞杨铖兆李晓晗刘灿昌朱召辉
- 文献传递
- 梁结构非线性振动的最优化控制研究
- 本文提出一种非线性振动系统主共振和超谐共振的最优化控制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梁结构的非线性振动控制。提出非线性振动的压电自反馈最优化控制方法、压电时滞反馈最优化控制方法、磁时滞反馈最优化控制方法和分阶最优控制方法,研究了梁结...
- 刘灿昌
- 关键词:梁结构控制策略
- 基于线性控制参数的非线性汽车悬架最优控制被引量:2
- 2015年
- 为研究非线性汽车悬架的振动控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线性控制参数的最优控制方法。建立了两自由度悬架非线性动力学和数学模型,引入速度和位移线性控制参数,采用平均法导出悬架的主共振幅频响应特性,分析了激励幅值、非线性程度及控制参数的变化对共振幅值的影响。对悬架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在保证振动方程存在稳定解的条件下,得到控制参数的取值范围。以悬架的衰减率和振动能量为目标函数,以控制参数取值范围为约束条件,利用最优化方法得到最优控制参数。研究发现,悬架的非线性振动特性受激励幅值和系统非线性程度的共同影响,在控制过程中速度控制参数起主要作用,当两种控制参数取得最佳值时,悬架共振峰值较无控制参数可衰减88%左右,且悬架的非线性振动特性得到消除。最后利用数值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 岳书常许英姿刘灿昌巩庆梅任传波周继磊
- 关键词:平均法衰减率能量函数最优控制
- 含分数阶车辆悬架系统非线性振动最优化控制
- 提出一种含两类分数阶微分项的非线性振动系统的最优化控制方法,并得到最优反馈控制参数的取值范围.以一个带有两类分数阶微分项的非线性单自由度悬架系统为控制对象,引入线性控制参数,采用平均法得到系统的近似解,导出系统的幅频响应...
- 岳书常刘灿昌许英姿巩庆梅
- 端部接触式少片根部加强型副簧根部厚度的设计方法
- 本发明涉及端部接触式少片根部加强型副簧根部厚度的设计方法,属于悬架钢板弹簧技术领域。本发明可根据各片主簧的结构参数、副簧长度和片数、副簧斜线段的厚度比及抛物线段的厚度比、弹性模量、主副簧复合刚度设计要求值,对端部接触式少...
- 周长城汪晓王凤娟邵明磊于曰伟刘灿昌赵雷雷
- 文献传递
- 汽车变速器圆轮廓线换挡轴滑槽优化设计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变速器直轴圆轮廓线滑槽优化设计方法,尤其是一种汽车变速器直轴圆形轮廓线滑槽优化设计方法。建立曲面滑槽换挡块滑槽动力学模型,设计曲面滑槽换挡块滑槽驱动结构的尺寸参数,建立曲面滑槽换挡块滑槽最佳形状的优化设...
- 刘灿昌刘文晓刘斌李磊秦志昌
- 基于偏频仿真的两级主簧式渐变刚度板簧接触载荷调整设计法
- 本发明涉及基于偏频仿真的两级主簧式渐变刚度板簧接触载荷调整设计法,属于悬架钢板弹簧技术领域。本发明可根据各片第一级和第二级主簧及副簧的结构参数,弹性模量,骑马螺栓夹紧距,初始切线弧高,各级夹紧刚度,空载载荷和额定载荷,悬...
- 周长城赵雷雷刘灿昌汪晓杨腾飞邵明磊王凤娟
- 文献传递
- 力学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思考被引量:1
- 2019年
- 笔者以力学网络教学平台课程建设为目的,以课件、习题、讨论区设计为切入点,探讨力学网络教学平台课程建设的设计理念和建设思路。利用力学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将微课作为传授力学知识的载体,将系统性测试作为巩固力学知识的工具,将问题讨论作为启发学生思维灵感的方式,全方位展示教学元素,增大知识的内涵深度和外延范围,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速率和理解深度。将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想和大学课堂教学经验融入力学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可以不断丰富与创新力学网络教学平台资源,调动学生参与课程讨论的积极性,提升师生互动深度和广度,提高平台的利用率。
- 刘灿昌刚宪约云海李磊
- 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