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素萍
- 作品数:15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石家庄铁道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文学艺术更多>>
- 《秋兴八首》与杜甫论诗思想的转变被引量:1
- 2004年
- 写作于夔州的《秋兴八首》是杜甫七律中的代表作。评论《秋兴八首》者大多从思想、艺术两方面入手。夔州时期是杜甫论诗思想的深化、成熟期。考察杜甫此期论诗思想的转变轨迹以及这种转变对律诗创作所产生的思想、艺术的影响,就可以从诗论的角度深刻探讨《秋兴八首》的价值。
- 王艳军刘素萍
- 关键词:《秋兴八首》杜甫时事政治句法
- 新机遇下加强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构想被引量:1
- 2009年
- 近年来,大学语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将大学语文增设为必修课,调整教学思路,加强教材建设,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考试形式,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才能充分发挥大学语文在实施人文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和功能。
- 王艳军刘素萍高月娟
-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大学语文课程建设
- 艺术的审美接受与构建和谐社会被引量:1
- 2006年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体是人,关键在人,在于人对世界全面、完整、和谐的科学把握。人对世界的把握方式多种多样,但必不可少地需要有艺术的即审美方式的把握。这就产生了艺术的审美接受问题。艺术的接受可分为审美接受和非审美接受,审美接受又分为一般读者的欣赏性接受与批评家的批评接受。审美接受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具有自我教化功能。
- 刘素萍翟思成
- 关键词:和谐社会
- 应用写作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 2004年
-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应用写作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间关系密切。在诸多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中,应用写作在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预见的能力、统摄思维活动的能力、完成的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培养这四种能力的途径主要体现在学、争、练、干四个方面。
- 刘素萍宋俊丽王艳军
- 关键词:学生创新能力思维活动应用写作教学用语语言
- 工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略——以石家庄铁道学院为例被引量:6
- 2009年
- 在分析工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中文人才的培养目标。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重点抓好写作教学和实践训练环节,认真抓好教学质量和毕业论文写作,多管齐下,以达到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以写作能力为突出能力,懂经济、懂新闻、懂文秘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中文人才。
- 刘素萍任立新
-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
- 高等教育应是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统一
- 1998年
- 高等教育应是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统一,而不应厚此薄彼,在提倡素质教育时忽视专业教育.
- 刘素萍
- 关键词:高等教育素质教育专业教育
- 科技写作半开放教学与半开放考试的尝试
- 2002年
- 传统的科技写作教学存在着诸多弊端,最为突出的就是教师花大量的时间来讲解其基本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写作技能的培养,教学效果一般。科技写作要想获得学生的认可,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必须跳出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认知框架,将教学重心转移到教学生“如何写”:即打破教师、教室的限制,将学生有目的的自学、课堂训练、走出课堂、参与调查实践纳入整体的教学过程中。而且改变一次考试定成绩的作法,将成绩评定变为一动态过程,闭卷考、开卷考、书面考、口头考有机结合,一学期跟踪打分,科学衡量学生的写作水平。这种教考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写作能力明显提高。
- 刘素萍宋俊丽王艳军
- 关键词:写作水平科技写作教学重心传授知识课堂训练
- 大学文化建设必须直面三种文化并存的现实被引量:2
- 2007年
- 大学文化建设目前已引起高校的高度重视。但必须看到,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多元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当今的大学文化建设氛围相对过去不那么"纯粹"了。在当今的高校精神文化中,有三种力量不可忽视:社会主义大学的主流文化、知识分子的精英文化和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大众文化。这三种文化虽然所处的位置不同,影响也不一样,但都不能独尊或忽视。正确评价三种文化的现状及其影响,是搞好大学文化建设的前提。
- 刘素萍陈宝松
- 关键词:大学文化
- 关于教学口语的几个问题
- 1998年
- 教学离不开教学口语,教学口语因其特殊的使用环境(课堂)和特别的使用对象(学生),而有其鲜明的特点.教师掌握了驾驭教学口语的技巧和方法,就会使教学变得充满艺术性,在迷人的氛围中,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
- 刘素萍
- 关键词:教学口语
- 关于非文科类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理念的思考
- 2008年
- 为进一步深化和拓展非文科类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应首先从教育理念上进行检讨,确立把社会科学、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校园文化以及自然科学课程中所潜在的人文内涵纳入视野的"大人文观",把人文知识的内化与人文素质外化视为统一的教育过程,把非文科类大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以及提升受教育者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素质和能力作为基本目标。
- 陈宝松刘素萍
-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