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维治

作品数:13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辽宁大学文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白居易
  • 2篇艺术
  • 2篇文本
  • 1篇德富苏峰
  • 1篇杜甫
  • 1篇杜甫研究
  • 1篇对偶
  • 1篇对偶性
  • 1篇新体
  • 1篇新体诗
  • 1篇言情
  • 1篇艺术创作
  • 1篇艺术风格
  • 1篇艺术观
  • 1篇艺术形象
  • 1篇意象
  • 1篇意象特征
  • 1篇咏物
  • 1篇咏物诗
  • 1篇寓言

机构

  • 9篇辽宁大学
  • 2篇九州大学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早稻田大学
  • 1篇成均馆大学

作者

  • 13篇刘维治
  • 4篇静永健
  • 1篇刘艳萍
  • 1篇松浦友久

传媒

  • 7篇南阳师范学院...
  • 1篇周口师范高等...
  • 1篇新疆师范大学...
  • 1篇辽宁大学学报...
  • 1篇周口师范学院...
  • 1篇沈阳师范大学...
  • 1篇广东技术师范...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 2篇199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六朝新体诗向唐代近体诗的演变——以“对偶性”与“拍节节奏”为中心被引量:1
2004年
六朝新体诗向唐代近体诗演变的过程长达300年,促进演变的因素很多,具有悠久历史的汉语语言修辞特征:“对偶性”与“拍节节奏”起到了决定性的导向作用。
松浦友久刘维治
关键词:六朝新体诗唐代近体诗
关于韩愈的书法、音乐艺术观
2003年
韩愈认为书法、音乐都是外界事物有感于心而致外在显现,是人的心境情绪的反映,与其文学主张"不平则鸣"相呼应。强调了书法艺术创作与人生遭际密切相关,但因斥佛,未免胶着。
刘维治
关键词:书法艺术观艺术创作艺术风格文学主张
韩国的白居易研究概况及有关问题被引量:5
2002年
韩国白居易研究70年代为萌芽期,80年代为适应期,90年代为成长期。韩国白居易研究落后日本,原因是多方面的,当务之急,解决实际问题制定中长期规划,翻译注释白居易全部作品。
金卿东刘维治
关键词:白居易生平事迹
刘禹锡、柳宗元对左迁悲哀态度的比较——客观状况与主观判断被引量:1
2013年
刘禹锡与柳宗元,年龄相近,遭遇相似,一长寿,一短命。因家庭出身等客观状况不同,导致对左迁命运的不同心理感受,影响其身体健康及文学创作。
梅田雅子刘维治
关键词:悲哀主观
白石词的词语意象特征被引量:4
2003年
姜夔词中的词语意象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具有通感性,喜用“冷”、“寒”、“清”等冷色调词语,色彩丰富、格调淡雅,正是这一特征决定了其词的清空特色。
刘维治刘艳萍
关键词:意象通感
李白与九华山诗歌古迹化被引量:2
2003年
诗人李白自称是九华山命名者,此事是否属实,虽有疑点,但九华山因李白、刘禹锡等诗作而名闻天下,形成名胜古迹是不争的事实。
寺尾刚刘维治
关键词:诗歌诗人名胜古迹
白居易宦海沉浮及其山水之吟被引量:6
1997年
白居易的山水之吟与他的仕宦沉浮紧密相关。除借山水宣泄自己感伤情怀这一主观因素外,山水自然景观的特征也使白居易山水之吟因地域不同而呈现不同风采。
刘维治
关键词:白居易山水诗
关于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古抄残卷《白氏文集》卷六十六的文本被引量:2
2005年
东京博物馆于1975年9月购得日本平安朝时期(807-1190)手抄唐诗墨迹一卷。经查,系《白氏文集》卷六十六的残本。从书写格式等方面看,该抄本是与白居易原抄本最相仿佛的珍贵文献,极有价值,应予以重视。
静永健刘维治
关键词:文本馆藏博物馆白居易
日本的杜甫研究述要被引量:3
2010年
该文将日本的杜甫研究划为三个时段。以大量原始资料来显示日本杜甫研究的发生、发展、壮大历程。读者可见仁见智,从不同角度归纳所得,有所感悟。如早期杜诗佳句与杜律的引进,可供版本参校外,也显露了日本学人的唯美倾向;杜甫与弥尔敦的比较,是在东西方文化板块冲撞背景下,日本学人开拓的新视野;秉承求真务实传统的日本近现代杜甫研究,与中国的杜甫研究紧密相关,但并不随之起舞,而是保持着"旁观者清"的客观与冷静,颇多创见,自具特色。
静永健刘维治
关键词:杜甫德富苏峰
白居易咏物诗创作背景、类型及寓意
1997年
白居易咏物之作与其仕宦关系极为密切,是其不同时期不同心态的形象反映。大体可分两类,一是以咏物为契机,揭露社会弊端,体现了他以诗歌为武器干预现实的勇气,可称为借物言事之作,多作于早期。二是有别于上述借物言事之作,以咏物寄寓其怀才不遇、遭贬受挫的郁愤之情,以及其他人生体验,堪称借物言情之作,多作于后期。前者继承并发扬《诗经》以来咏物诗的讽喻传统,将其推向高峰,后者塑造了诗人自我形象,开拓了咏物诗表现领域,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刘维治
关键词:白居易咏物诗寓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