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
- 作品数:8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QTVI对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左心收缩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左心收缩功能的相关性。方法60例T2DM患者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2组:正常白蛋白尿(NAU)组、微量白蛋白尿(MAU)组,正常对照组(NC)30例。收集3组研究对象的相关临床资料,应用QTVI获得左室侧壁、后间隔、前壁、下壁、前间隔、后壁二尖瓣环处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s),计算平均Vs(AVs),对这些参数进行组间比较及相关性研究。结果①MAU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PG)、总胆固醇(TC)高于NC(P<0.01)。②MAU组左室六个室壁Vs、AVs较NC组降低(P<0.01)。③通过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可知T2DM患者微量白蛋白尿可以作为二尖瓣环AV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微量白蛋白尿不仅是2型糖尿病肾病的早期敏感诊断指标之一,同时也是左心收缩功能受损的重要预报指标之一,且是独立影响因素。
- 刘芳张新书王佑民郑慧孔晓春孙莉
-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白蛋白心室功能
-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 2019年
-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将收入治疗的22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进行对照试验,根据随机形式进行分组,每组共11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手术室护理,而观察组采用相对对照组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最终对比两组的护理成果.结果:经过观察和对照,观察组的SAS、SDS的评分均出现明显的下降(p<0.05),最终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比率能够达到96.4%,相比对照组的满意率78.2%存在明显提升.结论:为患者在手术室中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能够确定明显的效用.
- 刘芳
- 关键词:优质护理手术室护理
- 护患沟通艺术在小儿门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 2022年
- 分析在小儿门诊护理中护患沟通艺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21年10月-2022年1月到我市某院小儿门诊科就诊的120例患者,按人数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对观察组患者使用护患沟通艺术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发生护患纠纷的概率、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率、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三项指标的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发生护患纠纷的概率低于对照患者,差异较大P<0.05;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率要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较大P<0.05;观察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护患沟通艺术护理在小儿门诊护理中具备较高的应用价值。
- 方保珠刘芳张守琴刘海云张相梅
- 关键词:护患沟通小儿门诊护理
- 自由臂三维超声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 探讨自由臂三维超声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自由臂三维超声成像方法对43例各种疾病的患者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三维图像重建满意者38例,成功率88%。三维图像形象逼真,形态直观,立体感强,空间关系明确。结论 自由臂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在临床应用是可行的,可以提供二维超声图像不能提供的病灶形态学信息。
- 张超学张新书王玲郑慧姜凡段开诚刘芳
- 关键词:超声检查成像
- 窄带成像技术对十二指肠非壶腹部表浅隆起型病变诊断价值的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技术(NBI)在十二指肠非壶腹部表浅隆起型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胃镜诊断十二指肠非壶腹部表浅隆起型病变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诊断分组,NBI模式下观察病变分布、融合、直径、血管结构(VP)和表面结构(SP),比较不同组间各项观察指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共搜集表浅型隆起病变72例,35例(48.61%)为炎症,17例(23.61%)为胃黏膜异位,12例(16.67%)为胃上皮化生,8例(11.11%)为腺瘤。4种病变中,腺瘤易单发、直径更大,炎症病变SP多与周边黏膜一致,VP及融合对部分病变的鉴别具有一定提示作用。结论应用NBI可以对十二指肠非壶腹部表浅隆起型病变进行初步鉴别,从而引导靶向性活检,提高诊断准确性及阳性率。
- 刘芳李杨邢益祥孔德润
- 关键词:窄带成像胃上皮化生胃黏膜异位十二指肠腺瘤
- 604例育龄期夫妇单基因遗传病携带者筛查的结果分析
- 2024年
- 目的了解安徽省育龄期人群单基因遗传病致病基因携带情况以及常见变异,探索建立安徽省携带者筛查临床应用网络与转诊模式,探讨在临床实施扩展性携带者筛查(ECS)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备孕或早孕期(≤13+6周)表型正常无遗传病家族史的604例育龄人群样本。采用基于高通量测序结合特殊PCR分析技术,检测与220种疾病相关的致病变异,对阳性携带者的配偶进行相关基因检测。结果截至2023年5月16日,收集到受检样本604例,检测出目标疾病携带者340例;检出致病变异检测阳性率为56.29%;共检出致病变异499个,每名受检者携带0~5个变异;携带1种单基因隐性遗传病致病变异216例,占35.76%,最为常见。携带2种单基因隐性遗传病致病变异95例,占15.73%。截至目前已发报告夫妻302对,筛查中共发现高风险夫妇7对,高风险率为2.32%。遗传模式为常染色体隐性的共5对(夫妻双方均携带同一致病基因),遗传模式为X-连锁的共2对(女方携带X-连锁致病基因)。结论本研究获得了604例接受ECS检测的受检者目标疾病的总体携带和临床应用情况以及常见单基因遗传病致病基因的携带率,可以为安徽省携带者筛查临床应用网络与转诊模式的建立提供科学指导。
- 李倩贇吴仁花张媛媛刘芳刘芳袁静
- 关键词:单基因遗传病产前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