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初凤友

作品数:188 被引量:1,117H指数:18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5篇期刊文章
  • 34篇会议论文
  • 6篇科技成果
  • 3篇专利

领域

  • 163篇天文地球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生物学
  • 3篇理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水利工程
  • 2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冶金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38篇结壳
  • 34篇钴结壳
  • 33篇富钴结壳
  • 23篇海底
  • 20篇中太平洋
  • 19篇矿物
  • 16篇地球化
  • 16篇地球化学
  • 16篇洋中脊
  • 15篇热液
  • 14篇同位素
  • 12篇地质
  • 12篇西南印度洋
  • 12篇西南印度洋中...
  • 12篇南印度洋
  • 12篇成矿
  • 11篇海山富钴结壳
  • 10篇水合物
  • 9篇天然气水合物
  • 9篇气水

机构

  • 172篇国家海洋局第...
  • 20篇中国科学院
  • 17篇中国地质大学
  • 16篇浙江大学
  • 10篇吉林大学
  • 8篇国家海洋局
  • 7篇中国地质大学...
  • 6篇山东科技大学
  • 4篇北京大学
  • 4篇国土资源部
  • 4篇兰州大学
  • 3篇成都理工大学
  • 3篇国家海洋局第...
  • 3篇石家庄经济学...
  • 3篇同济大学
  • 2篇山东理工大学
  • 2篇深圳职业技术...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88篇初凤友
  • 27篇李小虎
  • 23篇杨克红
  • 21篇雷吉江
  • 21篇李家彪
  • 18篇金翔龙
  • 18篇马维林
  • 16篇葛倩
  • 13篇董彦辉
  • 13篇陶春辉
  • 13篇赵建如
  • 12篇许冬
  • 12篇方银霞
  • 10篇余星
  • 10篇朱继浩
  • 10篇吴自银
  • 9篇龙江平
  • 9篇章伟艳
  • 8篇于晓果
  • 8篇杨海丽

传媒

  • 24篇海洋学报
  • 14篇吉林大学学报...
  • 14篇海洋学研究
  • 12篇海洋地质与第...
  • 8篇矿物学报
  • 8篇地球科学(中...
  • 4篇海洋与湖沼
  • 3篇海洋地质动态
  • 3篇地学前缘
  • 3篇地质科技情报
  • 2篇岩石矿物学杂...
  • 2篇世界地质
  • 2篇科学通报
  • 2篇微体古生物学...
  • 2篇沉积学报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矿物岩石
  • 2篇自然科学进展
  • 2篇岩石学报
  • 2篇海洋通报

年份

  • 1篇2019
  • 5篇2017
  • 2篇2016
  • 15篇2015
  • 17篇2014
  • 14篇2013
  • 9篇2012
  • 16篇2011
  • 14篇2010
  • 16篇2009
  • 20篇2008
  • 16篇2007
  • 13篇2006
  • 8篇2005
  • 9篇2004
  • 3篇2003
  • 4篇2002
  • 1篇2001
  • 4篇1995
  • 1篇1994
1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南岛周边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粘土矿物组合及其气候环境意义被引量:18
2007年
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显示,海南岛周边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粘土矿物主要由伊-蒙混层矿物、伊利石、高岭石和绿泥石等组成,其含量分别为34.2%,27.3%,21.1%和17.4%。采用人工判别分区和Q型聚类分析分区相结合的方法,将研究区按粘土矿物的相对含量和分布水深,划分出3个粘土矿物组合区,各分区的矿物组合特点显示它们的赋存现状受控于各种粘土矿物本身的粒度、形态特征、水动力条件和水深等因素。在南海海域首次鉴别出有较高含量的伊-蒙混层矿物存在,根据前人对伊-蒙混层矿物、伊利石和高岭石所指示气候条件的研究结果和本研究区内这些表层粘土矿物的含量、组合特征,判断海南岛及周边区域1 500 a以来一直处于比较温湿的气候环境。
吴敏李胜荣初凤友龙江平谭文化
关键词:粘土矿物Q型聚类分析古气候环境
白银矿山水体和沉积物中重金属及其化学形态分布特征被引量:15
2008年
白银铜多金属矿山矿业活动产生的大量废水排入东大沟,对东大沟周围农田和黄河白银段水体造成了严重危害。采用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ICP—AES)和BCR法连续提取过程对东大沟水体和沉积物中重金属总量和各化学形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体和沉积物中Cd、Cu、Pb、Zn高度富集。水体中除Pb外,Cd、Cu、Zn含量超出国家标准的几倍到几十倍,随着河流流向呈显著降低趋势。沉积物中不同重金属化学形态分布有很大差异,尾矿坝坑底泥和黄河泥沙中重金属化学形态分布主要以弱酸提取态和残渣态为主,而东大沟沉积物中重金属化学形态呈现不同的分布特征,Pb以可还原态为主,Zn以残渣态为主,Cd以残渣态为主,其次为可氧化态,Cu以可氧化态为主。沉积物中Cd和Pb地积累指数均大于5,达到极强污染程度,Cu和Zn地积累指数在3~5之间,也不同程度达到强到极强污染。
李小虎汤中立初凤友
关键词:矿山重金属化学形态地积累指数
西太平洋海山的形成演化及对钴成矿的控制作用研究
2011年
西太平洋海山区蕴藏着丰富的钴结壳、磷酸盐等矿产资源,对国家的战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地理位置上看,西太平洋海山区紧临菲律宾海,与我国距离较近,是未来我国最经济、最具前景的国际海底资源勘探开发合同区。因而从资源角度来说,针对西太平洋海山的科学研究异常迫切。
唐立梅余星董彦辉初凤友
关键词:西太平洋中太平洋海山富钴结壳成矿元素玄武岩矿产资源
现代海底热液流体和硫化物Fe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
2015年
非传统稳定同位素体系地球化学及其应用近十多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低分辨率下Fe同位素的MC-ICP-MS高精度测试技术使得Fe同位素在地球科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Belshaw et al.,2000;Zhu et al.,2002;朱祥坤等,2013)。
王建强李小虎毕冬伟伍锡昌初凤友
关键词:同位素体系地质意义热液流体硫化物海底
海底浅表层信息声探测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被引量:36
2005年
回顾了我国海洋仪器研发的历史,综述并对比了多波束测深、侧扫声呐和浅层剖面仪等海底浅表层信息声呐探测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经过数十年的海洋技术研发,国内在设备研发、数据资料处理方法研究和探测数据资料应用研究等方面已取得了较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同时也发现在当前国内海洋技术研发中仍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与国外相关海洋技术尚存在一定差距。以维护海洋权益为目标的系列重大海洋基础勘测项目的启动和深海资源勘查及研究的纵深发展是近年海洋技术得以快速发展的源动力。声学底质分类、声学海底原位测试、动力地貌和构造地貌等是目前海底浅表层声探测信息资料应用于海底科学研究的热点。对海洋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①提高理论研究水平;②加快仪器设备研制的国产化进程;③加强自主知识产权数据处理软件的研发;④进行探测数据资料的深层次利用研究。
吴自银郑玉龙初凤友陶春辉高金耀
关键词:多波束测深
西南印度洋中脊热液硫化物成矿物质来源探讨:同位素证据
报道了西南印度洋中脊47°E~55°E洋脊段热液区硫化物中He、Pb和Cu同位素特征,探讨了热液硫化物成矿物质来源特征。结果表明:硫化物N(3 He)/N(4 He)值变化范围较大(R/Ra=0.85~7.02),显示洋...
李小虎初凤友雷吉江赵宏樵余星
关键词:热液硫化物同位素成矿作用西南印度洋中脊
文献传递
苏拉威西海周边地区全新世植被演化及气候变化被引量:1
2015年
全新世时期的环境和气候变化是全球气候模拟、预测中不可或缺的资料.对苏拉威西海西北部MD98-2178孔(3.6200°N,118.7000°E,水深1 984m)全新世的样品进行孢粉分析和浮游有孔虫氧稳定同位素测试,重建全新世苏拉威西海周边地区植被演化和气候变化图景.根据孢粉记录得到:在全新世早期至7ka BP时,各孢粉组合浓度剧烈下降,指示海平面处于上升阶段;在7-4ka BP时,各孢粉组合浓度都处于低谷,体现为高海平面期;在4ka BP之后,孢粉记录则显示海平面有小幅的下降.在全新世中期,即5-4ka BP,热带高山雨林花粉含量明显上升,表明是温度低值期.蕨类孢子记录显示降雨量在全新世早期是持续增加的,但在全新世中期之后,降雨量有所减少,这与陆地孢粉记录和印尼石笋记录的结果相似,体现全新世该地区降雨量受海陆格局和太阳活动共同影响。
边叶萍李家彪翦知湣初凤友褚智慧Kuhnt Wolfgang叶黎明
关键词:全新世苏拉威西海孢粉分析海平面变化气候变化植被
河北兴隆中元古代硫化物黑烟囱群发现及其地质成因被引量:8
2005年
报道了河北兴隆高板河中元古代硫化物矿床中保留完好的古海底黑烟囱群.高板河古海底黑烟囱群呈柱状、锥状、圆丘状、尖顶状及复合状等形态,显示良好的热水通道,一些烟囱顶部还保留明显的喷口以及放射状纹理,记录了海底成矿热水以多种活动方式喷溢.它们的形态和组成类似现代洋底黑烟囱及世界其他地区发现的古海底黑烟囱.研究认为,该区黑烟囱发育于地堑深水盆地,与海底同沉积断裂活动密切相关.结构构造对比分析表明,含矿热水与海水作用形成黑烟囱外壁,通道内含矿热水持续运移及圈闭造成烟囱内部分带性及交代结晶过程.该区保留了不同形态和结构的烟囱类型,表明海底成矿过程中涉及含矿热水的集束喷溢及弥散喷溢.
李江海初凤友牛向龙冯军T.M.Kusky
关键词:海底黑烟囱地质成因成矿过程分带性交代硫化物矿床
利用富钴结壳碳酸盐基岩有孔虫矿物标型重建古海洋温度被引量:2
2008年
重建古海洋海表温度(SST),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气候变化控制过程的关键。组成有孔虫化石的矿物Mg/Ca值是海水温度的可靠代用指标,是重建古海洋SST的一个非常好的手段。麦哲伦海山区的富钴结壳和基岩中普遍存在有孔虫化石,这对重建该区的SST有重要意义。利用LA-ICP-MS测得西太平洋麦哲伦海山区富钴结壳碳酸盐基岩中8颗浮游有孔虫化石Globigerinoides sacculifer的Mg/Ca值为3.84±0.36(mmol/mol),通过线性公式:T(℃)=2.898Mg/Ca(mmol/mol)+13.76及已有的定年数据,得到0.91Ma±西太平洋麦哲伦海山区海表温度为24.9+1.1/-1.0℃,未能检索到前人关于该区0.91Ma±前海表温度数据。
佟景贵李胜荣方念乔初凤友王吉中周学武
关键词:富钴结壳MG/CA有孔虫生物矿物
海南岛东西陆架秋季悬浮体分布特征对比被引量:7
2006年
2005年8月到10月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在海南岛周围进行了近海底质和悬浮体的调查。利用悬浮体调查数据对比了海南岛东西两侧陆架悬浮体浓度的分布特征,并探讨影响其分布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海南岛东西两侧陆架的悬浮体在垂向上的分布形式基本有3种:增加型、C型和稳定型。海南岛东西侧陆架在悬浮体浓度分布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自然条件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物质来源对悬浮体体积浓度分布也有较大影响。悬浮体体积浓度在局部的高值、高梯度区与流系(如暖涡和上升流)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在东侧陆架,盐度分布与悬浮体的浓度分布有一定的关系。
杨克红初凤友杨海丽龙江平雷吉江
关键词:悬浮体影响因素陆架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