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华泽田

作品数:134 被引量:696H指数:14
供职机构: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2篇期刊文章
  • 24篇专利
  • 10篇会议论文
  • 7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7篇农业科学
  • 9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理学

主题

  • 61篇粳稻
  • 56篇杂交
  • 42篇杂交粳稻
  • 36篇水稻
  • 25篇选育
  • 23篇不育
  • 22篇不育系
  • 17篇育种
  • 13篇粳型
  • 12篇杂种
  • 11篇超级杂交
  • 11篇超级杂交粳稻
  • 10篇性状
  • 10篇栽培
  • 9篇杂交水稻
  • 9篇杂种优势
  • 7篇恢复系
  • 6篇异交
  • 6篇育性
  • 6篇杂交稻

机构

  • 43篇辽宁省农业科...
  • 37篇天津天隆农业...
  • 26篇天津科技大学
  • 25篇沈阳农业大学
  • 18篇辽宁省北方杂...
  • 5篇国家粳稻工程...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天津市水稻技...
  • 2篇安徽省农业科...
  • 2篇福建省农业科...
  • 2篇国家杂交水稻...
  • 2篇广东省农业科...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2篇湖南杂交水稻...
  • 2篇四川省农业科...
  • 2篇开原市农业技...
  • 1篇河南省农业科...
  • 1篇济宁医学院
  • 1篇吉林省农业科...

作者

  • 134篇华泽田
  • 39篇张忠旭
  • 33篇郝宪彬
  • 31篇王彦荣
  • 25篇李全英
  • 23篇王岩
  • 23篇苏玉安
  • 17篇东丽
  • 17篇李志彬
  • 15篇王芳
  • 12篇杨振玉
  • 12篇代贵金
  • 11篇迟克生
  • 11篇蔡卓
  • 10篇杨飞
  • 10篇隋国民
  • 9篇肖艳云
  • 9篇曲丽君
  • 8篇谢辉
  • 7篇陈温福

传媒

  • 17篇杂交水稻
  • 11篇辽宁农业科学
  • 8篇垦殖与稻作
  • 7篇中国水稻科学
  • 6篇中国稻米
  • 6篇沈阳农业大学...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4篇湖北农业科学
  • 4篇北方水稻
  • 3篇食品工业科技
  • 3篇作物杂志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食品科学
  • 2篇作物学报
  • 1篇农村百事通
  • 1篇新农业
  • 1篇吉林农业科学
  • 1篇食品工业
  • 1篇农业与技术
  • 1篇粮食与油脂

年份

  • 4篇2017
  • 10篇2016
  • 6篇2015
  • 10篇2014
  • 4篇2013
  • 11篇2012
  • 5篇2011
  • 10篇2010
  • 6篇2009
  • 6篇2008
  • 8篇2007
  • 3篇2006
  • 7篇2005
  • 5篇2004
  • 12篇2003
  • 3篇2002
  • 5篇2001
  • 6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7
1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稻优化栽培生育调控技术推广总结
1993年
从1989年以来,营口新生农场引进、推广了由营口市农业气象所和省稻作所联合研制的“水稻优化栽培生育调控技术”。该技术主要在于正确运用生育调控、产量预测等数学模型,通过田间早期数量预测,采取相应的调整、控制措施,达到预定的生育特征量和目标产量,为建立水稻的高产、优质、高效、低耗型栽培技术体系。
华泽田朱占红
关键词:水稻栽培生长发育
杂交粳稻新组合辽优3015的选育
2005年
苏玉安郝宪彬王岩华泽田张忠旭王彦荣李全英
关键词:杂交粳稻选育异交特性抗倒能力穗粒质优
杂交粳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杂种优势与衰退初步研究被引量:9
2008年
以辽宁省当前主推杂交粳稻组合辽优5215的F1代、F2代及其亲本和常规对照品种辽粳294为试验材料,对杂交粳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杂种优势与衰退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杂交粳稻辽优5215F1代产量的超亲优势为18.5%,竞争优势为7.8%;株高、每穗实粒数的杂种优势明显,每穴穗数、结实率、千粒重的杂种优势为负值。F2代产量、整齐度均较F1代有所下降,产量下降4.96%,但未达显著水平;F2代产量竞争优势为2.43%,说明杂交粳稻F2代在生产上仍具有一定利用价值。
郭玉华赵鑫闻兰彩霞华泽田赵冬霞张立爽林团荣
关键词:杂交粳稻产量性状杂种优势
水稻抗旱选择导入系产量相关性状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为广泛利用水稻种质资源隐蔽抗旱有利基因来全面改善品种抗旱性,以粳型恢复系C418为轮回亲本,以3个籼型品种(Manawthukha,粤香占,特青)为供体构建了抗旱极端选择导入群体。3个群体两种水分条件对比,千粒重和单株有效穗数均表现出正相关,最大相关系数分别为r=0.88^(**)和r=0.64^(**);不同水分条件下产量构成因子与产量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水分胁迫下单株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在所有群体中都是对产量贡献较大的因子;不同水分条件下产量构成因子与产量的通径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群体的产量构成因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或相互制约关系;优良株系在胁迫下单株产量极显著高于轮回亲本充分体现了远缘杂交优势,说明应用回交导入方法利用籼稻优良基因改良粳稻品种是可行的。
何云霞郝宪彬王利锋高用明华泽田徐正进吴立成李柱刚
关键词:水稻抗旱选择导入系有利基因
优质抗早衰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L62S的选育被引量:2
2012年
L62S是以DS为不育基因供体,与抗早衰、株型好的常规稻品种隆粳62号杂交选育而成的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2011年9月通过天津市种子管理站成果鉴定。L62S茎秆韧性强,分蘖力强,成穗率高,偏紧穗型;不育起点温度较低(≤23.0℃),不育期间不育株率100%,套袋自交结实率<0.1%;柱头较大,柱头外露率40%左右,其中双边外露率13%,异交结实率较高;米质优,抗早衰能力强。
东丽赵飞李志彬肖艳云华泽田
关键词: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抗早衰选育
偏高秆偏大穗杂交粳稻屉优418和辽优5218的抗倒伏能力分析被引量:6
2007年
文章对偏高秆、偏大穗杂交粳稻屉优418、辽优5218组合在随机区组三次重复、较高肥力条件下的抗倒伏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偏高秆、偏大穗杂交粳稻屉优418、辽优5218组合具有抗倒伏能力强的理想茎秆物理形状:地上部第一伸长节间长度很短,地上部第二伸长节间长度也较短,基部茎秆截面椭圆长轴、短轴长和面积大,壁厚宽和茎壁截面积大,植株表现出抗倒伏能力强;在育种和栽培实践中,通过减少第一和第二伸长节间长度,适当加强茎秆基部物理性状的强度,降低穗位,增加穗长和穗颈长度等,可以提高杂交粳稻植株的抗倒性,使倒伏与株高和生物产量的矛盾在更高产水平上得到统一。
张忠旭隋国民华泽田李全英郝宪彬朱宝成姚继攀苏玉安
关键词:抗倒伏能力
我国农作物种子网上交易初探
2010年
种业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核心基础性产业,是影响农民增收乃至农村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立足于我国种子交易实际情况,分析目前我国种子营销渠道存在的种子企业规模小、诚信差,传统交易手段落后、效率低,交易和售后服务脱节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种子网上交易功能模块。
杨飞东丽于洪兰华泽田
关键词:农作物种子网上交易
特优质杂交粳稻——辽伏2006
2004年
华泽田
关键词:杂交粳稻生态适应性优质不育系恢复系抗倒伏能力
杂交粳稻育种的配组理论与方法及其骨干亲本的选育与应用
杨振玉张忠旭华泽田魏耀林赵迎春高勇陈亚君苏玉安崔杰林生高日玲迟克生韩春雷杨纪晖丁芬
该项目首创籼粳架桥人工制恢技术,育成我国第一个高配合力粳恢C57和杂交粳稻组合黎优57,填补自然界杂交粳稻BT型、滇型不育系恢复基因的空白,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大面积种植杂交粳稻的国家。育成继C57之后又一个骨干恢复系...
关键词:
关键词:杂交粳稻
一种创制多基因型群体杂种优势利用亲本的技术方法
一种创制多基因型群体杂种优势利用亲本的技术方法为:一种选育“多基因型群体杂种优势利用”亲本的新技术,可以有效聚合资源材料的优良性状。通过两个主体亲本(两亲本杂交F1优势明显,其中一个最好为当地的主栽品种)构建重组自交系,...
李志彬东丽赵飞谢辉杨飞李争何广生李晓霞刘欣肖艳云王宏华泽田
文献传递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