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单保庆

作品数:248 被引量:2,204H指数:2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建筑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1篇期刊文章
  • 68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2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农业科学
  • 5篇建筑科学
  • 3篇生物学
  • 3篇水利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矿业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77篇沉积物
  • 71篇污染
  • 35篇河流
  • 33篇重金
  • 33篇重金属
  • 29篇水质
  • 19篇水体
  • 18篇流域
  • 18篇表层沉积物
  • 16篇面源
  • 15篇土壤
  • 15篇海河流域
  • 15篇河流域
  • 15篇
  • 14篇暴雨径流
  • 13篇径流
  • 12篇磷形态
  • 12篇面源污染
  • 11篇水库
  • 8篇湿地

机构

  • 238篇中国科学院生...
  • 40篇中国科学院大...
  • 25篇华中农业大学
  • 19篇河北工程大学
  • 12篇中国矿业大学...
  • 10篇兰州交通大学
  • 6篇中国水利水电...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5篇华北水利水电...
  • 4篇东北师范大学
  • 4篇辽宁大学
  • 4篇北京理工大学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武汉理工大学
  • 4篇中华人民共和...
  • 4篇山东省分析测...
  • 4篇学研究院
  • 3篇山东农业大学
  • 3篇合肥市环境监...
  • 2篇兰州大学

作者

  • 246篇单保庆
  • 68篇张洪
  • 55篇张文强
  • 51篇唐文忠
  • 33篇尹澄清
  • 21篇雷沛
  • 19篇赵建伟
  • 17篇赵钰
  • 14篇陈庆锋
  • 13篇张超
  • 13篇温胜芳
  • 11篇孔学红
  • 9篇李立青
  • 9篇王超
  • 8篇金鑫
  • 7篇李楠
  • 7篇魏源送
  • 7篇杨柳
  • 7篇胡春明
  • 7篇刘红磊

传媒

  • 68篇环境科学学报
  • 28篇环境科学
  • 20篇环境工程学报
  • 5篇环境科学与技...
  • 4篇长江流域资源...
  • 4篇中国给水排水
  • 4篇安全与环境学...
  • 3篇环境化学
  • 2篇生态学报
  • 2篇水利学报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环境污染治理...
  • 2篇中国工程科学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工业用水与废...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城市环境与城...

年份

  • 3篇2024
  • 9篇2023
  • 7篇2022
  • 7篇2021
  • 6篇2020
  • 5篇2019
  • 8篇2018
  • 12篇2017
  • 34篇2016
  • 33篇2015
  • 16篇2014
  • 18篇2013
  • 17篇2012
  • 11篇2011
  • 7篇2010
  • 5篇2009
  • 9篇2008
  • 10篇2007
  • 12篇2006
  • 4篇2005
2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运河下游河灌区水污染控制与河道水质保持技术研究与示范
2014年
北运河下游位于海河北部平原,它承泄上游来水,与多条河道交叉,沿线渠系纵横,洼淀众多,发挥着供水、排沥等功能。水系内众多水工构筑物构成了包括多条河渠及湿地在内的北运河下游河灌区网络特征。长久以来,北运河为天津市北部多个区县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近年来天津市和滨海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北运河在天津市水资源保障、环境改善方面的作用越发突出。
郭清平单保庆董立新卢学强刘学功尹澄清唐文忠白昊阳
关键词:水质保持北运河河灌区水污染控制河道
一种回流式沉积物有机物快速萃取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回流式沉积物有机物萃取装置,该发明属于环境研究领域,装置包含样品处理系统(2个圆底烧瓶,分别装有沉积物样品和有机提取溶剂),回流收集系统和冷凝回流系统。对圆底烧瓶内含有沉积物样品、超纯水混合物及有机提取溶...
张洪雷沛周益奇单保庆毕见霖
文献传递
一种具脱氮功能的生态滞留过滤系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脱氮功能的生态滞留过滤系统,该系统主要由滞留区与过滤区组成。主要利用城市景观绿地构建具有脱氮功能的生态滞留过滤系统,通过填充渗滤基质,并种植特定的植物对城市地表径流起到滞留与渗滤的作用。当不透水地表产生径...
单保庆张洪雷沛
文献传递
一种基于隔氧保护层的河湖沉积物保存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种基于隔氧保护层的河湖沉积物保存方法。本保存方法由内层自封袋、沉积物保护层和外层自封袋组成,构造简单,便于操作。本保存方法外层自封袋及沉积物保护层的存在可以防止内层实验用沉积物样品接触氧气,导致沉积物中的某些...
单保庆张文强张洪唐文忠
文献传递
一个水污染严重省的成功治水战略探析——浙江省“五水共治”的成效与今后推进建议被引量:24
2015年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浙江省主要河流湖泊的污染现象引起社会关注,针对这个问题,浙江省提出"五水共治"的战略举措。典型案例表明:"五水共治"策略是解决水环境问题、化解水污染与经济社会发展矛盾等的成功策略。建议浙江省继续坚持可持续的长远战略规划,进一步多渠道多角度提升浙江水环境质量,促进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探索构建"协定水污染排放标准",并且通过水资源有偿使用对水资源使用者进行约束和规范。此外,建议推动政府与环保及金融机构战略合作,设立系列"环保基金"与绿色金融推进机制,使之走向环保产业化道路。
刘鸿志单保庆张文强沈一扬施震东
关键词:水资源经济增长绿色金融
梁子湖沉积物营养盐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污染评价被引量:16
2016年
采集梁子湖柱状沉积物,分析其硝氮、亚硝氮、氨氮、总氮和总磷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评价其污染程度.结果表明:梁子湖表层沉积物(0~5 cm)总氮、总磷、氨氮、硝氮、亚硝氮的含量范围依次为598~1372 mg·kg^(-1)、323~804 mg·kg^(-1)、60.7~142 mg·kg^(-1)、4.16~31.6 mg·kg^(-1)和0.001~2.29 mg·kg^(-1).湖心区营养盐含量较低,湖区西部营养盐含量高于湖区东南部.人类活动和污染物输入强度对梁子湖表层沉积物营养盐的空间分布特征有较大影响.沉积物硝氮、亚硝氮含量从深层到浅层递增,在2~3 cm处达到峰值,这表明梁子湖流域在该沉积时期的营养物污染较为严重.沉积物5~10 cm深度的氨氮含量为各深度中的最高值,但因水生生物对氨氮的优先吸收作用,其含量均在150 mg·kg^(-1)以下.同一区域的沉积物总氮、总磷含量的垂向变化特征相似,来自地壳释放的磷使得总磷含量的垂向波动幅度远大于总氮,这揭示了梁子湖沉积物中氮、磷的富集很可能来自同源污染物.该流域发达的水产养殖业是导致沉积物中氮、磷富集的原因之一.表层沉积物总氮和总磷的标准指数变化范围分别为1.09~2.49和0.54~1.34,梁子湖环境质量受到氮素的影响更为严重.湖区表层沉积物总氮、总磷的含量范围分别为598~1372 mg·kg^(-1)和323~804 mg·kg^(-1),均已超出我国东部浅水湖泊沉积物的营养物阈值参考范围,对湖泊生态系统构成了一定的威胁,需要格外关注.
高泽晋孟鑫张洪王丹单保庆
关键词:沉积物营养盐空间分布特征污染程度评价
淡水湖泊富营养化成灾过程及其灾害效应评价被引量:4
2008年
借鉴灾害学原理,定义了湖泊富营养化灾害范畴,即湖泊富营养化灾害是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自然-人为协同作用而诱发的,是过量的外源污染物输入而产生的一系列自然、社会等严重后果的渐进性环境灾害。然后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三方面剖析富营养化成灾过程,提出了湖泊富营养化灾害强度分级评分方法。对1988~2004年间巢湖富营养化灾害强度评价结果显示,灾害强度有加重趋势。最后分析湖泊富营养化灾害损益,并从生态环境、人类健康和社会影响等方面对淡水湖泊富营养化进行灾害评价。
张洪单保庆
关键词:湖泊富营养化环境灾害成灾机理巢湖
水体被动采样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被引量:7
2018年
被动采样技术不需要任何外力,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等特点,在环境领域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回顾了水体被动采样技术的发展历程,简要介绍了被动采样技术定量方法,介绍并讨论了典型无机、有机水体被动采样装置特点、应用和发展趋势.其中,沉积物-水界面有机污染物被动采样以及水体无机/有机污染物被动采样是近些年被动采样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最后,对水体被动采样技术在构型设计、应用范围、理论推进、与生物分析结合以及方法标准化方面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雷沛雷沛单保庆
关键词:被动采样水环境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北方典型浅水湖泊沉积物有机碳沉积特征研究—以白洋淀为例被引量:3
2022年
湖泊沉积物中有机碳是全球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明确浅水湖泊沉积物中有机碳的沉积特征,采集了白洋淀的沉积柱样品,利用连续提取的方法,分析了沉积物自然沉积过程中水溶性有机碳(WSOC)、热解性有机碳(THOC)、酸解性有机碳(HHOC)、碱解性有机碳(AHOC)和不溶性有机碳(WISOC)的含量变化规律、光谱组分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各有机碳组分垂直方向上含量变化规律一致,均随深度增加呈下降趋势,表层20 cm左右的沉积物中有机碳组分含量普遍较高,含量特征呈WISOC>AHOC>HHOC>THOC>WSOC.用紫外光谱的特征参数SUVA_(254)、SUVA_(280)来分析溶解性有机碳的腐殖程度和分子量大小变化规律,发现腐殖程度与分子量大小变化趋势一致,WSOC和HHOC随深度增加呈增大趋势,THOC随深度增加呈减小趋势,AHOC在0~21 cm阶段随深度逐渐下降,在21~69 cm范围随深度逐渐上升.用A_(300)/A_(400)表征有机碳分子构成,发现THOC、HHOC主要由富里酸构成,WSOC、AHOC主要成分为胡敏酸.用A_(253)/A_(203)表征芳环取代基的种类,发现WSOC、THOC、HHOC苯环上的脂肪链发生聚合反应转化为羰基、羧基等;AHOC的芳香分子上的取代基被微生物代谢分解或转化为脂肪链.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沉积物有机碳及其各组分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沉积物中的有机碳组分在沉积过程中受到类似的矿化分解作用,且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与C/N值、pH值呈显著负相关.研究成果揭示了白洋淀区域沉积环境中有机碳组分的分布及部分转化规律,可为进一步明确浅水湖泊的碳源-汇的转换关系结构提供数据支持.
卞宏辰张文强白少元单保庆
关键词:浅水湖泊有机碳沉积物碳库
附石周丛生物的原位采样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附石周丛生物的原位采样装置。该装置固定采样横截面积,利用探头上的偏心尼龙刷,在电动机带动下高速旋转,刷下附石周丛生物;位于探头末端的碗状密封橡胶圈、探头身在真空泵的作用下形成负压,使水沿石块与密封橡胶圈缝隙处...
单保庆崔经国唐文忠
文献传递
共2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