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凤珊

作品数:9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佛山市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佛山市科技局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佛山市科技局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儿童
  • 4篇骨折
  • 4篇关节
  • 3篇肱骨
  • 2篇远端
  • 2篇支具
  • 2篇上骨折
  • 2篇肘内翻
  • 2篇肱骨骨折
  • 2篇肱骨髁
  • 2篇肱骨髁上骨折
  • 2篇髁上骨折
  • 2篇内翻
  • 2篇骨关节
  • 2篇儿童肱骨
  • 2篇儿童肱骨髁上...
  • 2篇BAUMAN...
  • 1篇代谢
  • 1篇性细胞
  • 1篇虚证

机构

  • 8篇佛山市中医院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深圳市宝安区...

作者

  • 9篇卢凤珊
  • 5篇郭跃明
  • 3篇李伟强
  • 3篇何健
  • 2篇马洪
  • 1篇赵崇智
  • 1篇梁碧怡
  • 1篇王志远
  • 1篇胡永波
  • 1篇徐志强
  • 1篇潘海文
  • 1篇杨惠霞

传媒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骨伤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儿科药学杂志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中国骨科临床...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3
  • 2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万古霉素治疗儿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骨关节感染血药浓度、24小时药时曲线下面积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研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骨关节感染患儿的万古霉素谷浓度(C_(min))、给药24小时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24))与最低抑菌浓度(MIC)比值与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在佛山市中医院接受万古霉素治疗的MRSA骨关节感染儿童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基本信息、临床疗效、万古霉素C_(min)、AUC_(24)以及MIC等数据,分析不同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区间、AUC_(24)/MIC区间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研究C_(min)、AUC_(24)/MIC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结果:共30例患儿纳入研究,C_(min)>10 mg/L组的治愈率(66.67%)与C_(min)<10 mg/L组(48.1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UC_(24)/MIC≥400组的治愈率为81.82%,高于AUC_(24)/MIC<400组的31.58%(P<0.05)。ROC曲线中,C_(min)的ROC曲线下面积(0.92)较大。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分组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SA骨关节感染儿童患者的万古霉素C_(min)≥10 mg/L并非是达到最佳疗效的必要条件,但万古霉素谷浓度需维持在5.25 mg/L以上;为保证疗效,有必要使AUC_(24)/MIC≥400。但本研究涉及病例数较少,最佳血药谷浓度范围仍需进一步验证。
梁碧怡卢凤珊杨惠霞
关键词:万古霉素骨关节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血药谷浓度
动力型弹性肘关节支具的设计思路探讨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通过研制带动力弹性可调式肘关节支具,用于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畸形的预防。方法与康复器械公司合作研制并改进动力型弹性可调式肘关节支具,结合生物力学及生物材料学原理,用于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中后期的治疗。结果支具设计成功,佩戴支具病例尚未发现有继发肘内翻。结论这种新型支具可有效防止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后期肘内翻的发生,有临床应用前景。
李伟强卢凤珊王志远胡永波何健
关键词:儿童肘内翻支具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选择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观察3种方式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佛山市中医院收治的644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233例患者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A组),355例采用手法复位闭合克氏针内固定(B组),56例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C组)。观察3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总费用、术后影像学Baumann角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Flynn评价标准评估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优良率。结果 A、B、C 3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25±3)d、(26±3)d和(31±4)d,平均住院总费用分别为3 622、5 392和8 595元,术后12个月Baumann角分别为(78±4)°、(72±4)°和(72±4)°,Flynn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83.3%、87.0%和85.7%。随访期间3组均未见前臂骨筋膜间室综合征、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肘外翻并发症;肘内翻A组10例、B组6例、C组1例,发生率分别为4.3%(10/233)、1.7%(6/355)和1.8%(1/56)。结论对于GartlandⅠ型骨折及骨折移位程度轻、骨折相对稳定的GartlandⅡ型骨折,可行夹板外固定治疗;GartlandⅢ型患者应优先考虑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有手术适应证者需及时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手术方式的选择还应综合考虑手法复位程度、合并症发生情况以及患儿家属意愿及经济条件;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短,能够获得较好的关节功能康复,肘内翻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郭跃明卢凤珊黎力昊
关键词:肱骨骨折儿童骨折固定术综合疗法
小夹板配合动力型肘关节支具预防肘内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小夹板配合动力型肘关节支具对预防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发生的疗效。【方法】将10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及对照组48例,均采用中医正骨手法整复,小夹板四夹超肘外固定。治疗组配合使用佛山市中医院小儿骨科研制的动力型肘关节支具,观察其Baumann角度变化,以及进行近期和远期肘关节功能评价。【结果】(1)经1年以上随访,所有病例均达到骨折治愈标准;治疗组发生肘内翻为0例,对照组为3例。(2)患侧与健侧B角角度差随时间的推移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复位30 d开始至90 d与复位后比较,其角度差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对照组的角度差增加的幅度较治疗组更显著(P<0.05或P<0.01)。复位90 d~1年,其角度差变化不大,表明复位90 d后已进入稳定期。(3)治疗组近期和远期肘关节功能评价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配合使用动力型肘关节支具对肱骨髁上骨折中后期功能恢复和减少并发肘内翻的发生效果明显,是传统小夹板的有效补充。
李伟强郭跃明何健卢凤珊
关键词:肘内翻支具BAUMANN角肘关节功能儿童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骺骨折的临床效果研究
2023年
目的 探索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骺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桡骨远端骨骺骨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儿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闭合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骨性愈合时间、去除固定物时间、腕关节功能活动度、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经Bonferroni检验提示,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效应分析提示两组总体VA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7天,观察组VAS评分(5.430±1.740)、(3.900±1.680)分低于对照组的(6.230±1.640)、(5.200±1.86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骨折在8~14周内愈合,平均骨性愈合时间为12.385周,两组骨性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骨折在4~6周去除固定物,平均去除固定物时间为5.005周,两组去除固定物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掌倾角、尺偏角以及腕关节掌屈、背伸、桡偏、尺偏、旋前、旋后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2.5%低于对照组的3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儿童桡骨远端骨骺骨折,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石膏外固定与闭合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均可获得满意的疗效,但克氏针内固定具有固定稳固、早期疼痛改善、并发症相对少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
马洪柯华荣郭跃明卢凤珊
关键词:儿童桡骨远端骨骺骨折闭合复位
复方白茅根颗粒治疗湿热型儿童髋关节滑膜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本院制剂复方白茅根颗粒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分析其有效性、减少儿童髋关节滑膜炎的复发频率的因素,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提供一种临床方案。  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100例湿热型儿童髋关...
卢凤珊
关键词:髋关节滑膜炎临床药理
文献传递
动力型支具对稳定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中后期Baumann角的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使用自行研制的动力型肘关节支具,通过观察其患健侧Baumann角(B角)角度差的变化,评估其用于预防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的作用。方法:2010年10月至2012年4月X线片诊断为GartlandⅡ、Ⅲ型闭合性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共120例,分为治疗组和与对照组。治疗组62例,男48例,女14例,年龄(7.27±4.36)岁,病程(1.48±1.26)d;对照组58例,其中男47例,女11例,年龄(8.02±3.82)岁,病程(1.20±1.11)d。治疗组和对照组均采用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组复位15d后使用肘支具,直至90d观察结束。对照组使用小夹板外固定,30d后去除小夹板。两组于复位后即刻、15d、30d、60d、90d、6个月、1年拍X线片测量B角,复位后同时摄健侧X线片测量健侧B角,并计算患侧与健侧B角差。复位后90d及1年时参照Flynn标准进行肘关节功能评价。结果:所有病例有1年以上随访,均达到骨折治愈标准。随访肘内翻发生情况:治疗组无,对照组4例。患健侧B角差随时间的推移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复位后30d开始至90d对照组B角差增加的幅度比治疗组大(P<0.01)。结论:应用动力型弹性外固定支具对稳定肱骨髁上骨折中后期B角有确定性效果。
李伟强郭跃明何健卢凤珊
关键词:肱骨骨折畸形外固定器儿童
骨宝丸对肝肾亏虚证膝骨关节炎患者血清骨代谢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2022年
目的:探讨骨宝丸对肝肾亏虚证膝骨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与骨代谢(BGP、CTX-I)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1月到佛山市中医院就诊的102例辨证为肝肾亏虚证的膝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盐酸氨基葡萄糖片治疗,51例)和观察组(骨宝丸治疗,51例)。对比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血清中TNF-α、IL-1β和BGP、CTX-I的分泌。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0.59%(36/5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8.24%(45/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WOMAC、VAS评分和关节肿胀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膝关节功能得到改善;且血清中TNF-α、IL-1β、BGP、CTX-I的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各指标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变化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76%(6/51)、13.73%(7/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宝丸可明显缓解KOA患者的关节僵硬、肿胀和疼痛症状,减轻关节炎症同时改善骨代谢损伤,且安全性高。
卢凤珊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骨代谢炎性细胞因子
骨八方对肱骨远端骨折早期软组织挫伤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观察骨八方治疗肱骨远端骨折早期软组织挫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在我院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肱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对症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骨八方1剂/d。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3、7天VAS疼痛评分、伤肢及健肢周径差,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及治疗前后软组织损伤症状分级量化积分等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VAS疼痛评分、伤肢及健肢周径差、IL-6、TNF-α含量、软组织损伤分级量化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疼痛评分、伤肢及健肢周径差、软组织损伤分级量化积分均得到改善(P<0.05或0.01),其中观察组VAS疼痛评分、伤肢及健肢周径差在治疗第3、7天均小于对照组(P<0.05或0.01)。治疗第3、7天,两组IL-6、TNF-α含量均有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77.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八方治疗肱骨远端骨折早期软组织挫伤疗效良好,能有效缓解伤肢疼痛、促进伤肢肿胀的消退,降低炎症因子IL-6、TNF-α含量以抑制炎症反应,降低软组织损伤症状分级量化积分,且安全性较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赵崇智徐志强郭跃明马洪卢凤珊潘海文缪杰佳
关键词:肱骨远端骨折软组织挫伤疗效观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