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红

作品数:21 被引量:66H指数:5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切除
  • 7篇玻璃体
  • 6篇视网膜
  • 6篇网膜
  • 6篇玻璃体切除
  • 5篇术后
  • 5篇切除术
  • 4篇眼外伤
  • 4篇后房
  • 4篇后房型
  • 4篇玻璃体切除术
  • 3篇眼压
  • 3篇手术
  • 3篇人工晶体
  • 3篇角膜
  • 3篇高眼压
  • 3篇后房型人工晶...
  • 3篇并发
  • 3篇并发症
  • 2篇眼内

机构

  • 20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21篇卢红
  • 7篇楼定华
  • 5篇沈丽萍
  • 3篇李毓敏
  • 3篇童剑萍
  • 2篇汪晓宇
  • 2篇刘曦
  • 2篇郦惠燕
  • 2篇严家勋
  • 2篇王婷
  • 2篇王竞
  • 1篇张水湛
  • 1篇邸保忠
  • 1篇杜持新
  • 1篇任培方
  • 1篇杨崇清
  • 1篇王小恩
  • 1篇刘伟芬
  • 1篇沈晔
  • 1篇莫建锋

传媒

  • 4篇浙江预防医学
  • 3篇浙江医学
  • 3篇中国实用眼科...
  • 2篇眼外伤职业眼...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眼科研究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2008年浙...
  • 1篇2006年浙...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4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与高度近视可疑青光眼患者视网膜厚度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与高度近视可疑青光眼患者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之间的差异。方法应用视网膜厚度分析仪对17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及18例高度近视可疑青光眼患者的后极部视网膜厚度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及高度近视可疑青光眼患者间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后极部及中心凹周围最薄的视网膜厚度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视网膜厚度分析仪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查手段。
汪晓宇莫建锋严家勋王小恩卢红郦惠燕
关键词:高度近视
两种后房型人工晶体四点法睫状沟缝线固定联合玻璃体切除术的临床观察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观察两种后房型人工晶体行四点法睫状沟缝线固定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探讨其适用性、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3例复杂性眼外伤患者行晶状体、玻璃体切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四点法睫状沟缝线固定手术。其中9例为眼球破裂伤、玻璃体积血、视网膜挫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患者,6例为眼球破裂伤、玻璃体积血、视网膜挫伤、球壁异物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患者,8例为眼球钝挫伤、玻璃体积血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晶状体脱位患者。随机选用两种人工晶体,其中组12例选用Alcon CZ70BD一片式PMMA悬吊式人工晶体,组11例选用Bausch&Lomb AkreosAdapt四襻固定亲水性丙烯酸折叠式人工晶体。完成玻璃体切除,球壁异物取出和/或晶状体摘除术后,所有患者均一期植入后房型巩膜固定人工晶体,采用四点巩膜缝线固定技术,调整缝线使人工晶体位于中心,缝线结转出眼外,包埋于巩膜板层中。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12.4±1.7)月。组11例(91.7%)术后视力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1例(8.3%)不变,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5者3例(25.0%)。组11例(100%)术后视力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5者4例(36.4%)。两组所有患者术后人工晶体无明显偏位、无倾斜。结论:两种后房型人工晶体四点法睫状沟缝线固定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复杂性眼外伤,均能有效、迅速地使患者恢复视功能,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两种后房型人工晶体由于其不同的特性各有其优缺点,可根据不同病情有选择地使用。
童剑萍罗伟玲杨崇清卢红
关键词:玻璃体切除术随访研究
玻璃体切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四点巩膜固定技术在眼外伤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四点巩膜固定技术在眼外伤中的应用,探讨其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17例眼外伤患者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四点巩膜固定技术进行治疗,其中11例为眼球穿孔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
童剑萍卢红
文献传递
双眼小梁切除术后包裹囊状泡的探讨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探讨双眼小梁切除术后对包裹囊状泡的影响。方法 :98例行双眼小梁切除术患者 ,经 6~ 64个月的随访 ,观察其术后并发症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首眼行小梁切除术可增加另一眼小梁切除术后产生包裹囊状泡的危险性 ,其次是术前激光虹膜周切术。结论 :双眼小梁切除术有相似的术后并发症 ,首次眼小梁切除术失败可成为另一眼手术中应用抗代谢药物的一个因素。
汪晓宇严家勋卢红
关键词:术后相关危险因素青光眼
玻璃体切割手术后高眼压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4
2002年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手术 (pars plana vitrectomy,PPV)后发生高眼压的危险因素。 方法 对 339例 PPV患者 343只手术眼中 88只手术后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眼压在 2 5 mm Hg(1mm Hg=0 .133k Pa)及其以上的患眼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着重分析高眼压发生、持续时间 ,与原发病及眼内手术史、手术方式的关系。 结果  77只眼高眼压发生在手术后 1~ 2周内 ,占 87.5 %。88只高眼压眼经过治疗 6 5只眼眼压在 1周内恢复正常 ;14只眼在 1个月内恢复正常 ;6只眼药物控制下眼压维持在 2 5~30 m m Hg以下 ;3只眼高眼压持续时间超过 4~ 6个月 ,最终视功能丧失或接近丧失。手术后高眼压的发生率以视网膜脱离伴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C2 或以上组为最高 (38.2 % ,P<0 .0 5 ) ;有眼内手术史组较无眼内手术史组高 (P<0 .0 5 ) ;联合巩膜环扎、眼内注气、硅油注入、弥漫性光凝也与手术后眼压增高有关 (复相关系数 r=0 .82 9,P<0 .0 1)。 结论  PPV后高眼压的危险因素与眼内手术史、原发病的种类及严重程度、联合手术的种类与数量有关。
沈丽萍卢红楼定华李毓敏
关键词:眼高压病因学玻璃体切除术手术后并发症
Toric人工晶状体的临床应用与效果评价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 评价Acrysof Toric 人工晶状体的临床效果和旋转稳定性,以及角膜曲率测量方法对其矫正效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眼科植入Toric IOL 的白内障患者20例23只眼.随机根据自动验光仪、角膜地形图和IOL Master测量的角膜曲率值计算植入相应的Acrysof Toric IOL,观察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散光、总散光、人工晶状体旋转度,计算术源性散光(SIA),比较术前三种角膜曲率测量方法对散光矫正的影响.结果 术后患眼的UCVA为0.69±0.16,BCVA为0.83±0.15.患眼的总散光从术前的3.23D降至0.59D,下降了约82%.而术前后角膜曲率、角膜散光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术后总散光与目标残余散光的差值,三种角膜曲率测量方法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crysof Toric 人工晶状体具有良好的散光矫正效果和旋转稳定性.自动角膜曲率测量方法对其散光矫正效果的影响不大.
任培方卢红沈晔楼定华
关键词:TORICIOL散光角膜曲率
玻璃体切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四点巩膜固定技术在眼外伤中的应用
<正>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四点巩膜固定技术在眼外伤中的应用,探讨其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17例眼外伤患者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四点巩膜固定技术进行治疗,其中11例为眼球穿孔伤合并外伤...
童剑萍卢红
文献传递
129例眼内肿瘤的临床病理和误诊分析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通过分析眼内肿瘤的临床特征、病理分类和误诊原因 ,为临床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方法 对我院病理科于 1980 1~ 2 0 0 2 6期间收检的 12 9例临床诊断为眼内肿瘤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 10 2例 ,其中视网膜母细胞瘤 64例 ,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 3 6例 ,脉络膜转移性瘤 2例 ;良性肿瘤 7例 ;非肿瘤性病变 2 0例 ,误诊率为 2 0 93 % (2 7/12 9)。结论 对眼内肿瘤进行临床和病理分析 ,有助于眼科临床医师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卢红郦惠燕沈丽萍任国平
关键词:眼内肿瘤病理误诊
康络素对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光敏感度的影响
2000年
张水湛卢红王竞王小恩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光敏感度康络素
保罗样激酶1mRNA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
目的:检测PLK1mRNA在翼状胬肉和正常结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翼状胬肉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2007年11月~2008年2月眼科门诊翼状胬肉患者手术标本16例,对照组正常结膜组织13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卢红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