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卫登辉

作品数:4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金属学及工艺
  • 4篇电子电信

主题

  • 4篇激光
  • 4篇激光技术
  • 4篇光技术
  • 2篇残余应力
  • 1篇弹性模量
  • 1篇压痕
  • 1篇涂层
  • 1篇微构件
  • 1篇纳米
  • 1篇纳米压痕
  • 1篇纳米压痕技术
  • 1篇改性
  • 1篇TIN涂层
  • 1篇MEMS
  • 1篇表面改性
  • 1篇表面形貌
  • 1篇表面性能
  • 1篇纯铜

机构

  • 4篇江苏大学

作者

  • 4篇周建忠
  • 4篇卫登辉
  • 4篇黄舒
  • 4篇樊玉杰
  • 3篇朱伟
  • 2篇王呈栋
  • 1篇阮鸿雁
  • 1篇陈寒松
  • 1篇王敏
  • 1篇范金荣
  • 1篇高彬
  • 1篇王维

传媒

  • 2篇中国激光
  • 1篇光学精密工程
  • 1篇激光技术

年份

  • 3篇2011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微尺度激光喷丸强化TiN涂层的表面性能被引量:10
2011年
采用直径为300μm的激光光斑对TiN涂层表面进行微尺度激光喷丸强化处理以进一步提高TiN涂层的表面性能。利用光学轮廓仪和纳米力学测试系统测量了不同激光工艺参数作用下TiN涂层喷丸区域的表面形貌、纳米硬度及弹性模量分布。结果表明,喷丸区域形成的圆锥形凹坑最大深度约为1.2μm,纳米硬度和弹性模量在喷丸中心处变化最大,并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激光能量的增大而增大,当激光能量为250mJ时,两者最大,分别达到50.21GPa和402.8GPa,与初始状态相比分别提高了140%和43.9%。
周建忠卫登辉黄舒朱伟樊玉杰
关键词:激光技术TIN涂层表面形貌
激光微喷丸强化技术的研究与展望(邀请论文)被引量:13
2011年
激光微喷丸强化是利用微尺度脉冲激光和材料相互作用诱导的冲击波压力实施表面改性的新技术,可适应于宏观和微观金属构件的表面处理。通过控制工艺参数和合理的路径规划能够在材料表层产生有益的残余压应力分布和规则的几何形貌,有效改善材料的耐磨、耐腐蚀和抗疲劳性能,从而有效提高结构零件的使用寿命。在介绍激光微喷丸技术原理和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激光微喷丸工艺过程涉及和需解决的一些关键科学问题,概述了激光微喷丸强化在压力模型、相关试验、数值模拟和表面完整性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进展,指出了目前激光微喷丸强化改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激光微喷丸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进行了展望。
周建忠樊玉杰黄舒阮鸿雁朱伟卫登辉王呈栋陈寒松
关键词:激光技术表面改性残余应力
激光微喷丸强化纯铜表面的纳米压痕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采用纳米压痕技术对纯铜试样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包括纳米硬度和弹性模量。结果表明,激光微喷丸强化区域的纳米硬度和弹性模量比未喷丸区域高,最高值分别是未喷丸区域的4.21倍和2.39倍。探讨了喷丸区域的纳米硬度和弹性模量的变化规律,分析了主要影响因素和强化机理。通过纳米压痕技术对材料表面力学性能的合理表征,为激光微喷丸强化过程中的工艺参数选择和表面质量的有效控制提供理论指导。
樊玉杰周建忠黄舒范金荣王呈栋王维卫登辉朱伟高彬
关键词:激光技术弹性模量纳米压痕技术
MEMS金属微构件的激光微喷丸强化技术分析与展望被引量:1
2010年
介绍了适用于金属微构件处理的激光微喷丸技术,通过控制工艺参量和合理的路径规划,在试件表面产生有益的残余压应力分布,能有效提高工件的抗疲劳和磨损性能。概述了微喷丸技术的研究现状,总结了激光微喷丸的机理、关键技术和影响因素,分析了激光微喷丸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激光微喷丸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指导。
樊玉杰周建忠黄舒卫登辉王敏
关键词:激光技术微构件残余应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