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建桥 作品数:15 被引量:243 H指数:8 供职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水利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经济管理 更多>>
基于遥感和GIS的青藏高原积雪时空变化及影响因子分析 积雪是气候变化的指示器,其变化对地球能量和辐射平衡以及水分循环产生深刻的影响。研究积雪与气候、地形的关系,是气候变化区域响应的最好实证。青藏高原是北半球中纬度海拔最高、积雪覆盖最大的地区,由于其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地形地... 史建桥关键词:青藏高原 被动微波遥感 地形因子 文献传递 卫星遥感西藏高原积雪时空变化及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23 2014年 积雪是气候变化的指示器,其变化对地球能量和辐射平衡以及水分循环产生深刻的影响。研究积雪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是气候变化区域响应的最好实证。利用2000年3月~2011年2月共11a的MODIS雪盖产品数据、1979~2010年逐日雪深被动微波遥感数据、DEM数据以及地面气象观测数据,通过GIS空间分析及地统计分析功能,系统分析西藏高原雪深、雪盖和雪线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研究表明:研究区雪深的分布形成了四周山地积雪深度大,中部腹地雪深小的空间格局。1979~1999年平均雪深呈极显著增加趋势,线性倾向率为0.26cm/10a,1999~2010年则呈下降趋势。逐像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年积雪深度呈增加趋势的像元数占全区像元总数的76.9%,有减少趋势的仅占23.1%;雪盖面积变化总体呈缓慢波动减少趋势,线性倾向率为-3.89万km2/10a;7、8月在中东部念青唐古拉山、南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和昆仑山等山脉一带以及高原腹地局部地区仍存在大面积常年积雪;雪线年平均呈微弱上升趋势,线性倾向率为6.54m/10a,各季节平均雪线中,秋季雪线的变化对年平均贡献最大;雪线空间分布呈现从东南向西北逐步升高的态势。积雪参数与气候因素的相关分析表明,雪深春秋季主要受风速和日照时数影响,夏冬季则分别是降水量和风速;气温是影响四季积雪覆盖面积的主导因素,春秋季雪线与气温分别呈正相关和负相关。 白淑英 史建桥 沈渭寿 高吉喜 张学成关键词:积雪 气候因子 遥感 近50a长江流域暴雨日数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7 2015年 利用1961~2010年长江流域逐日降水资料和DEM数据,结合Mann-Kendall趋势法、变差系数法以及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近50a长江流域年均暴雨日数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长江流域年均暴雨日数基本呈自东向西递减的规律,且随着海拔升高,年均暴雨日数逐渐减少,两者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长江流域上游高原气候影响区年均暴雨日数小于1d;而中上游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影响区大于2d;随着纬度的增加,暴雨开始时间推迟,结束时间提前,持续时间减少;年暴雨日数的变差系数与年均暴雨日数满足幂指数关系,相关系数达0.97,为显著相关。表现为年均暴雨日数大(小)的地方,变差系数小(大);除长江中下游中部和四川盆地及其周边地区年暴雨日数为减少趋势外,其它地方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鄱阳湖水系、四川(雅安市、峨眉山市、万源市)、湖南(安化县、南岳区)、湖北(洪湖市、英山县)年暴雨日数多且变差系数小,洪水、泥石流等灾害压力巨大;为有关部门了解长江流域洪水等灾害的发生机制、提高灾害预测预报能力、制定防灾减灾政策等提供科学依据。 白淑英 顾海敏 史建桥 魏楚京关键词:长江流域 暴雨日数 变差系数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综合实习教学环节改革 被引量:4 2009年 遥感是地球系统研究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门科学与技术,各个部门对遥感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凸显,对于培养遥感人才的高校面临着如何高质量的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遥感人才考验。遥感作为一门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加强实习实践环节教学是非常必要的。本研究重点对目前存在实践教学内容比较松散,缺乏系统性;软件应用不够熟练;不能够灵活跟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结合来使用等问题进行改革研究设想。 白淑英 沈润平 王莉 史建桥关键词:遥感 实践教学 近年来长江流域气溶胶光学厚度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2 2012年 利用2000年3月至2011年2月MODIS Level 3遥感反演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AOD)产品数据,结合中国地形的3大阶梯分布,分析近年来长江流域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12年来,长江流域的年平均AOD值在0.38~0.44之间变化,其中"第一阶梯"年平均AOD呈极显著下降趋势(P<0.01),"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则呈上升趋势,但趋势不显著(P>0.05);4季平均AOD除春季呈下降趋势,其他3季均为上升趋势,其中冬季上升速率最快,线性倾向率为0.004.a-1(P<0.05),春季AOD与其他季节的差距在逐步减小;长江流域3大阶梯AOD具有鲜明的季节变化特征,基本上是春夏季较大,秋冬季较小,具体表现为春季最大,从夏季到冬季逐渐减小,冬季到来年春季跳跃性增高,但由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区域又有所差异;AOD年平均值和四季平均值均表现为"第三阶梯">"第二阶梯">"第一阶梯"。长江流域年平均AOD变化空间差异显著,其中显著减少区域占整个流域面积的17.54%,主要分布在"第一阶梯";显著增加的区域仅占流域总面积的5.23%,主要分布在"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另外,由于海拔、地形及山脉阻挡等诸多因素影响,导致在地形阶梯间高程突变线左右两边的狭窄区域,AOD分布存在低处明显大于高处的现象。这些结果有助于长江流域的区域气候变化和环境研究。 白淑英 史建桥 卜军 洪志明关键词:MODIS 气溶胶光学厚度 GIS 长江流域 基于SWAT模型的开都河流域径流模拟 被引量:36 2013年 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应用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分布式模型对开都河流域1988-2009年逐月径流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实测径流较吻合,校准期(1990-2000年)效率系数为0.58,平均相对误差为-5.7%,线性拟合度为0.8,验证期(2000-2009年)的结果与校准期接近,均达到了模型的评价标准,结果具有一定的可信度,SWAT模型适用于开都河流域的径流模拟;季节性融雪是研究区径流形成的重要组成,结合研究区的特性,确定了研究区的各项积雪/融雪参数,提高了冬春季节径流模拟的准确性。 白淑英 王莉 史建桥 李伟关键词:SWAT模型 开都河流域 径流模拟 近10a西藏高原雪线时空变化及其与气象因素关系分析 被引量:6 2015年 利用2000年3月—2011年2月西藏地区的MODIS雪盖产品数据、DEM数据以及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西藏地区不同自然区划地带下雪线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素的关系。研究表明:西藏及各区域年平均雪线波动变化比较平稳,全区年平均雪线为4 848.6 m,呈微弱上升趋势,线性倾向率为6.54 m/10 a;各季节平均雪线中,秋季雪线的变化对年平均贡献最大,二者相关系数达0.796。冬季雪线呈下降趋势(相关系数为-0.625),其余三季则均表现为上升趋势,但均不显著;除东喜马拉雅南翼山地雪线逐月变化波动明显外(标准差为60.3 m),其余均表现为平缓波动形势;西藏地区的雪线空间分布基本上表现为由东南向西北方向逐步升高的态势,其中东南部和西北部雪线分布密集且复杂。中部雪线则相对较稀疏,其高、低值区分别与山脉和河谷分布相对应;整体上,西藏雪线与气温正相关,与降水量负相关,但是各区域四季雪线与气温、降水量之间又存在差异。雪线是积雪各要素特征变化最为敏感的指示器,研究西藏高原雪线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对了解西藏高原乃至整个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史建桥 白淑英 高吉喜 顾海敏关键词:雪线 气象因素 近30年西藏雪深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20 2014年 积雪深度是表征积雪特征的重要参数,也是气候变化区域响应敏感因素。利用1979--2010年逐日雪深被动微波遥感数据以及同期气象资料,对西藏雪深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2a来,西藏雪深呈显著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26em/1Oa;1999年以后,雪深则表现为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35em/1Oa。四季平均雪深中,春季雪深的变化对年平均贡献最大,二者相关系数高达0.88。高原雪深异常偏多年份主要在20世纪90年代,但并未发生气候突变。周期分析表明,西藏雪深存在准6-7a振荡的显著周期。西藏雪深呈四周山地雪深大,中部腹地雪深小的空间格局,且受海拔影响有明显的陡坎效应,绝大部分地区雪深变化趋势倾向率在-0.08~0.08em/a,百分比达到74.6%;逐像元回归分析表明,雪深呈增加趋势的像元数占全区像元总数的76.9%,有减少趋势的仅占23.1%。西藏雪深与气温、降水、风速和日照时数存在明显的统计和空间相关性,整体表现为雪深与气温、风速、日照时数呈负相关,而与降水呈正相关。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春秋季雪深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均达0.6以上,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夏冬季雪深回归模型的复相关系数只有0.4~0.5,且未通过0.05显著性检验。 白淑英 史建桥 沈渭寿 高吉喜 王冠军关键词:雪深 气候响应 一种基于无线通信感知技术的图书馆智慧导引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无线通信感知技术的图书馆智慧导引装置及方法,属于气象无线传感监测领域。该装置包括用于供电的供电辅助模块以及若干无线通信感知模块、舒适度评估模块、控制决策模块、引导柱模块;各所述无线通信感知模块分布在图... 周北平 江姗姗 高婷亭 岳桃 张潇潇 赵伟林 苟尚 史建桥 陈丽农牧交错区微地形对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2011年 研究目的:揭示农牧交错区微地形对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影响。研究方法:GIS空间分析和分类统计。研究结果:由于微地形的影响,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尤其是在北部和中部,稍高出地面的小丘上是耕地,低一点的地方是草地,再低一点的地方便是沼泽地、盐碱地、湖泡。1935—2008年耕地分布与高程关系显示,海拔135—145 m的耕地所占比重有逐渐减少趋势,而海拔130—135 m和145—155 m的耕地分布比重有逐渐增加趋势,耕地有向海拔低处和高处两极扩张的趋势。研究结论:研究区特殊的地形与水气关系,使得微地形对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影响显著,高程引起了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呈现分层现象,而坡度因子影响较小。 白淑英 陈灵梅 王莉 史建桥 李海萍关键词:土地利用 农牧交错区 微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