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红梅

作品数:9 被引量:41H指数:3
供职机构:大庆油田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卒中
  • 4篇脑卒中
  • 3篇痉挛
  • 3篇康复
  • 2篇日常生活活动
  • 2篇日常生活活动...
  • 2篇生活活动能力
  • 2篇手法
  • 2篇手法治疗
  • 2篇偏瘫
  • 2篇综合康复
  • 2篇综合康复治疗
  • 2篇卒中后
  • 2篇脑卒中后
  • 2篇痉挛状态
  • 2篇康复治疗
  • 2篇抗痉挛
  • 2篇护理
  • 1篇胆囊
  • 1篇胆囊切除

机构

  • 9篇大庆油田总医...

作者

  • 9篇吕红梅
  • 5篇何小花
  • 3篇张子辉
  • 3篇王科英
  • 3篇张丽君
  • 2篇牟晓秋
  • 2篇赵雪岩
  • 2篇戴文晋
  • 2篇王雪峰
  • 2篇葛文艳
  • 1篇孙淑文
  • 1篇曾学清
  • 1篇王瑛
  • 1篇刘玲
  • 1篇李惠淑
  • 1篇曲艳霞
  • 1篇张丽荣
  • 1篇宁友茹
  • 1篇杨涛
  • 1篇张静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实用...
  • 1篇黑龙江医药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国保健营养...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抗痉挛仪配合抗痉挛手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状态的研究被引量:17
2012年
目的观察抗痉挛仪配合抗痉挛手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状态的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偏瘫处于痉挛状态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抗痉挛仪配合抗痉挛手法治疗,对照组单纯运用抗痉挛手法进行降低肌张力治疗,治疗8周后重新评定2组患者肌张力及肢体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肌痉挛程度MAS分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Fugl-Meyer得分治疗后均明显提高,且治疗组提高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抗痉挛仪配合抗痉挛手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状态疗效显著。
何小花赵雪岩王科英曲艳霞张子辉吕红梅
关键词:痉挛状态脑卒中
气管切开患者在高压氧治疗的护理体会
2010年
近年来,随着高压氧(HBO)治疗广泛用于外科疾病,从而大大减少了患者因缺氧、缺血性疾病、颅内出血及颅脑外伤等疾病所致的病死率,对38例气管切开患者进行HBO治疗的护理,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孙淑文吕红梅
关键词:气管切开患者高压氧治疗缺血性疾病外科疾病颅脑外伤颅内出血
循证护理在肝硬化食管胃底出血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预防和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地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方法用循证理念指导护理人员在患者出血过程中以及预防再出血提供针对性的护理。结果患者的出血症状得到控制,预后良好。结论利用循证护理在治疗和预防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过程中能够积极抢救生命,达到良好的预后。
荆、淑文宁友茹吕红梅
关键词:循证护理肝硬化
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和ADL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脑卒中合并有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康复效率低,从而导致患者预后较差。综合康复治疗在改善认知功能的同时,也会大大加速肢体功能康复的进程;同时认知功能的提高,也会很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es of daily living,ADD和社会适应能力,尽可能使其功能恢复和重建,使患者恢复作为社会人的各种功能。我院从2004年开始开展这项工作,共观察60例脑卒中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现将观察结果总结如下:
戴文晋张丽君何小花吕红梅
关键词: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肢体功能康复
综合康复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观察综合性康复治疗对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观察脑卒中后血管源性痴呆患者60例,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实验组给予针灸、高压氧、运动疗法、认知及言语训练综合性康复治疗,对照组不给予运动疗法、认知及言语训练,允许患者配合针灸或高压氧治疗,两组患者均同时使用常规治疗脑血管病药,1个月后对其再次评价,分析方法采用成组资料的t检验,同时因观察对象采用多种治疗,对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间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故运动疗法、认知训练、针灸治疗、高压氧治疗对血管性痴呆有效,而认知训练及针灸治疗效果最显著。结论综合性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疗效显著。
何小花王雪峰曾学清王瑛吕红梅
关键词:康复痴呆
头针配合抗痉挛手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状态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瘫痪肢体痉挛的出现,使患者出现异常痉挛模式,阻碍患者随意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甚至可能终身致残。因此,尽早打破偏瘫痉挛模式对于偏瘫的康复至关重要。运用头针配合抗痉挛手法对脑卒中后痉挛进行治疗,现将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何小花张丽君李惠淑赵雪岩葛文艳吕红梅
关键词:偏瘫痉挛状态脑卒中后痉挛手法治疗抗痉挛疗效分析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以面肌痉挛为首发症状的巨大基底动脉瘤1例被引量:3
2010年
报道1例76岁老年男性因面肌痉挛频繁发作,经头MRI、头CTA证实为一巨大基底动脉瘤刺激面神经所致,随访至今基底动脉瘤向右侧椎动脉发展。故老年人出现反复发作面肌痉挛时,一定要行MRI检查,必要时作MRA、CTA或DSA脑血管造影以明确诊断,以便及早做相应治疗。
何小花王科英王雪峰张子辉吕红梅牟晓秋
关键词:面肌痉挛动脉瘤
419例腹腔镜胆囊切除围手术期的护理
2010年
目的:对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共419例患者的围手术期进行观察及护理,总结经验,以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择观察护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共419例,对其术前准备、护理及术后护理摸索经验,进行总结。结果:419例病人通过细致周密的观察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327例术后的病人3—5天内出院。结论:通过对419例病人的观察,采取比开腹行胆囊切除手术护理方法更为有效的方法,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葛文艳刘玲吕红梅张丽荣张静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护理手术并发症
NJF技术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neuromuscular joint facilitation,NJF)技术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将70例稳定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NJF训练。对所有患者分别在入组时、治疗1个月和3个月时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价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定痉挛程度,Barthel指数(BI)评定患者的ADL。结果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后的MAS、FMA和BI的评分比治疗前均有所提高。在治疗1个月和3个月时,两组患者的FMA和BI评分与其前一次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3个月时,观察组的FMA和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对照组的MAS评分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NJF技术能有效减轻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疼痛和痉挛,显著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及ADL能力,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戴文晋张丽君李艳王科英吕红梅牟晓秋张子辉杨涛
关键词:神经发育疗法脑卒中偏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