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东波

作品数:11 被引量:61H指数:4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4篇肝炎
  • 3篇乙型
  • 3篇乙型肝炎
  • 3篇病毒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 2篇肝炎病毒
  • 1篇蛋白
  • 1篇凋亡
  • 1篇凋亡诱导
  • 1篇凋亡诱导配体
  • 1篇新型冠状病毒
  • 1篇性疾病
  • 1篇血液
  • 1篇血液循环
  • 1篇阳性
  • 1篇药物性
  • 1篇药物性肝损伤
  • 1篇乙型肝炎E抗...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肝癌

机构

  • 11篇四川大学华西...

作者

  • 11篇吴东波
  • 7篇唐红
  • 5篇周陶友
  • 4篇蒋维
  • 3篇陈恩强
  • 2篇白浪
  • 2篇贾成瑶
  • 2篇赵连三
  • 2篇刘范伟
  • 1篇周静
  • 1篇李娟
  • 1篇严丽波
  • 1篇冯萍
  • 1篇刘聪
  • 1篇宗志勇
  • 1篇张冬梅
  • 1篇王丽春
  • 1篇王铭
  • 1篇赵倩
  • 1篇邓蓉

传媒

  • 2篇临床肝胆病杂...
  • 2篇华西医学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西南军医
  • 1篇国际流行病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3
  • 1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形势下的传染病学教学实践与思考被引量:8
2020年
传染病学教学在临床医师的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面对不断涌现的新发传染病,科学的防控对于疾病的控制有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在新形势下对传染病学的临床教学提出全新的要求和挑战。通过丰富传染病学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式,不断满足新形势下的临床教学需求,促进科学的疫情防控。
吴东波陈华玉蒋维傅思宇周陶友
关键词:传染病学在线教学
186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鉴别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究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临床特点,轻中度与重度DILI生化特征比较,以及DILI与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鉴别要点。方法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住院期间诊断的186例DILI患者分为重度DILI组(TBil>5ULN,110例)和轻中度DILI组(76例),鉴别DILI轻中度与重度间特征差异,绘制ROC曲线;对其中行肝穿刺活检术的31例DILI及14例AIH患者进行1年随访,比较DILI和AIH患者首次住院和末次随访的生化指标。结果186例DILI患者以41~60岁为主(93例),女性居多(104例),临床症状不典型;致病药物主要为中草药(97例),及时停用可疑药物并予保肝治疗后,大多预后良好(172例患者好转,14例患者自动出院)。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和甘油三酯(TG)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显著降低及中草药和抗肿瘤药物使用史是鉴别重度与轻中度DILI的主要特征(Z=11.581、11.452、5.629、6.324、-9.926,χ^2=54.107、20.265,P<0.05)。ROC曲线提示TBil 81.80μmol/L,DBil 69.55μmol/L,TBA 70.10μmol/L,TG 1.61mmol/L和HDL-C 0.50mmol/L是区分重度与轻中度DILI的临界值(AUC>0.5)。DILI和AIH患者在入院时除球蛋白(GLB)外(Z=-2.477,P<0.05),生化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1年随访后,DILI患者肝酶学指标及胆红素指标均显著改善,而AIH患者会出现肝酶学指标的反复异常。结论TBil、DBil、TBA、TG升高和HDL-C降低是区分重度和轻中度DILI的重要参考指标。DILI治疗过程中应动态监测肝功能指标的变化趋势,如指标反复异常,需警惕AIH可能。
傅思予贾成瑶吴东波蒋维周陶友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炎生化指标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隔离病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诊治被引量:3
2020年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染性强,传播方式以呼吸道飞沫及接触传播为主。目前该疾病的防控形势严峻,诊治难度大。为了更好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及阻止其在医院内传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在感染性疾病中心传染科设置了隔离病房,制定了隔离病房的工作规范。该文介绍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隔离病房的具体设置、诊疗规范、医院感染防控策略,分享了隔离病房的工作经验,旨在为其他医院有效阻止疫情在医院机构内的传播、遏制疾病的蔓延扩散提供借鉴。
吴东波陈恩强王丽春邓蓉白浪王铭王颖赵倩严丽波王娟杜凌遥宗志勇冯萍唐红
关键词:感染性疾病
circZBTB46-miR326-FGF1轴调节肝内脂质沉积导致NAFLD发生的作用和分子机制
背景与目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在全球的患病率目前位列慢性肝病首位,其复杂的发病机制和有限的治疗手段亟需进一步探索。环状RNA(circRNA)在NAFLD中的作用日益得到显现,但具体作用机制需要进一步阐明。本...
曾庆敏刘昌海蒋维吴东波唐红
TRAIL对HBV复制的调控机制研究
目的TRAIL诱导病毒感染细胞的凋亡具有浓度依赖性。本研究采用非致细胞凋亡浓度的TRAIL,研究其对HBV复制和表达的调控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HBV复制性质粒pHBV4.1转染人肝癌细胞株HepG2,建立HBV复...
李娟刘范伟吴东波刘聪赵连三唐红周陶友
《2018年印度国家肝病研究学会指南:免疫功能低下伴HBV感染者的管理》摘译被引量:3
2019年
1 背景HBV感染是患者发生肝脏相关疾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抗病毒药物和疫苗已使用多年,但HBV感染形势仍然很严峻。接受化疗、生物制剂、免疫抑制剂和类固醇激素等治疗的患者如感染或曾感染过HBV,则很可能出现HBV再激活,这是导致此类患者HBV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升高的重要原因。在这些患者中存在着双重打击:一方面来自原发疾病,这些疾病需要使用的药物可能导致HBV再激活;另一方面来自HBV疾病本身的再激活可能。
殷继鹏杨建江吴东波汤善宏曾维政
关键词:诊疗准则
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及病理学诊断中的相关技术及应用被引量:10
2018年
肝脏病理学检查在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估疾病预后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对疑难肝脏疾病的确诊至关重要。通过开展肝穿刺活组织检查,选用合理的病理学技术方法,有助于病理医生观察肝脏组织的形态学改变,为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明确病因提供重要参考。介绍了肝活组织病理学诊断的常用技术,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肝脏病理学改变的认识水平,加强临床与病理联系,为肝脏疾病、特别是疑难肝病的确诊提供有力的帮助。
吴东波陈恩强白浪唐红
关键词:肝疾病活组织检查病理学
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丙氨酸转氨酶正常HBeAg阳性且HBV DNA高水平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性研究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探究丙氨酸转氨酶正常的HBeAg阳性且HBV DNA高水平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治疗并随访的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为对象,回顾性收集患者人口学特征、治疗前和治疗1年时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并根据患者服药种类不同分为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夫酯片(TDF)治疗组和丙酚替诺福韦(TAF)治疗组,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HBeAg血清学转换和HBsAg定量水平的改变情况。结果共纳入38例患者,其中TDF组16例,TAF组22例;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基线HBV DNA水平和HBsAg定量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过1年的抗病毒治疗,60.5%(23/38)的患者获得了病毒学应答。尽管TAF组较TDF组可以实现更高的血清HBV DNA低于检测值下限率[68.2%(15/22)比50.0%(8/16),P=0.258]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18.2%(4/22)比6.3%(1/16),P=0.374],但二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DF和TAF治疗均可以明显降低患者血清HBsAg定量水平。此外,TAF治疗组患者出现丙氨酸转氨酶增高的情况低于TDF治疗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是抗病毒治疗获得病毒学应答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丙氨酸转氨酶正常的HBeAg阳性且HBV DNA水平高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TDF和TAF治疗均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王发达周静张冬梅汪梦兰陶亚超吴东波唐红陈恩强
关键词:丙氨酸转氨酶乙型肝炎E抗原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与肝癌癌前病变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8
2019年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随着疾病发展,部分患者可逐渐出现癌前病变、甚至进展为肝细胞癌(HCC)。肝脏的癌前病变主要包括异型增生灶和异型增生结节,且大多数发生在肝硬化的基础之上。通过增强对肝硬化及癌前病变的认识,加强对肝硬化患者的筛查,结合影像学及病理学的特点,积极鉴别肝硬化结节的性质,正确诊断癌前病变与HCC,将有助于提高癌前病变及早期HCC的确诊率,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吴东波唐红
关键词:肝硬化癌前病变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对乙型肝炎病毒启动子的调控作用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能够诱导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细胞发生凋亡,但抑制病毒复制的具体机制不清楚,研究通过非凋亡浓度TRAIL对4种HBV启动子调控作用的研究,探讨HBV复制的可能调控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法和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荧光法,检测不同浓度TRAIL作用后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存活率。使用HBV的4种启动子重组质粒,4种启动子分别控制乙肝表面抗原、X抗原、核心抗原、PS1抗原基因的转录与表达。将受HBV上述4种启动子调控的荧光素酶报道基因表达质粒(SpLUC、XpLUC、CpLUC、PS1pLUC)转染HepG2细胞,6 h后按300、30、3 ng/mL浓度梯度加入可溶性TRAIL,采用双荧光报道基因分析系统检测细胞化学发光值,计算相对荧光素酶活性。结果 300 ng/mL是可溶性TRAIL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浓度阈值。采用远低于凋亡阈值浓度(30 ng/mL)的TRAIL可明显上调对HBV的Sp启动子活性(P<0.001),另3种质粒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在加入TRAIL后改变不大。结论 TRAIL仅对HBV的Sp启动子活性具有上调作用,其生物学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吴东波刘范伟唐红赵连三晏菊芳陈守春周陶友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凋亡诱导配体乙型肝炎病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