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伟利
- 作品数:43 被引量:181H指数:8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脑血管病合并癫痫133例临床特点与预后被引量:3
- 1994年
- 脑血管病合并癫痫133例临床特点与预后高小飞,吴伟利,汤克仁(淄博市中心医院,255036)关键词脑血管病,癫痫,并发症文献报道脑血管病(CVD)伴发癫痫率差异很大,从2.5%~32%不等;伴发癫痫后对CVD的预后也有严重影响。我院自1980年1月~...
- 高小飞吴伟利汤克仁
- 关键词:癫痫脑血管疾病症状预后
- 彩色多普勒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附40例分析)
- 1989年
- 我们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仪,对40例定位于颈内动脉系统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测定双侧颈内动脉颈段的管径、管壁、血流参数及心脏,对诊断有一定帮助。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资料:40例为我院1988年3~7月间住院病人。均系颈内动脉系统缺血性脑血管病,符合第二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拟定的诊断标准。心原性及其他明确病因的脑栓塞不计在内,也不包括外伤及血液病引起的脑血栓形成。其中急性期24例,恢复期15例,后遗症1例。除彩色多普勒外,所有病人均作了胸透、血糖、血三脂、心电图及眼底检查。17例曾作头颅 CT。二、仪器与方法:采用美国 HP—77020—AC 型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病人取平卧位,探头与颈间置—
- 汤克仁续运勤吴伟利童晓明王华
-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脑血管病
- 35例脑梗塞颈内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分析
- 1995年
- 35例脑梗塞颈内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分析续运勤,吴伟利,汤克仁,童晓明,徐福平作者利用彩色多普勒(CDF)对CT证实的35例脑梗塞病人双例颈内动脉(ICA)血流参数进行了测定并分析其与梗塞体积之间的关系,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男21例,...
- 续运勤吴伟利汤克仁童晓明徐福平
- 关键词:脑梗塞颈内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分析
- 帕金森病治疗进展被引量:8
- 2002年
- 帕金森病的治疗近几年进展迅速,无论在神经保护剂、神经营养剂、多巴胺能类药物、脑深部刺激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免疫机制以及人脑或胎脑侈植治疗帕金森病尚处于研究阶段。本文通过对帕金森病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旨在指导帕金森病病人的合理治疗。
- 吴伟利徐艳华汤克仁
- 关键词:帕金森病药物疗法单胺氧化酶抑制剂PD
- 小脑型遗传性共济失调:二个家系9例临床报告
- 1994年
- 小脑型遗传性共济失调:二个家系9例临床报告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255036)汤克仁,吴伟利遗传性共济失调以小脑型居多。1991年作者曾遇二个家系9例小脑型遗传性共济失调,报道如下。病例与家系家系1:先证者Ⅱ1,女,36岁。头晕,走路不稳6年,发作性...
- 汤克仁吴伟利
- 关键词:家系遗传性共济失调CT
- 腔隙性痴呆危险因素的临床对照研究被引量:4
- 2002年
- 目的 探讨腔隙性痴呆的危险因素,以期通过适当干扰,预防或延缓腔隙性痴呆的发生。方法 对114例住院的腔隙梗死病人,经MMSE和Hachiski量表检查分为血管性痴呆组和非痴呆组,比较各种变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4例中,腔隙痴呆组45例,非痴呆组69例。二组性别无差异,平均年龄痴呆组显著大于非痴呆组,此外,腔隙梗死总容积,腔隙梗死复发次数,高血压,脑白质疏松与腔隙痴呆密切相关。结论 了解腔隙痴呆危险因素,并积极干预,对预防腔隙痴呆,提高腔隙梗死病人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姜宏吴伟利汤克仁于宗明徐福平荣军红
- 关键词:痴呆
- 脑白质疏松症的临床、神经心理学电生理以及影像学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 吴伟利汤克仁徐福平姜宏于宗明荣军红
- 脑白质疏松症(简称LA)是一组多病因引起的临床综合症,最早由Hachiski等于1987年提出。过去因限于尸检发现,认为本病少见。现在由于现代影象学技术的发展,发现本病并非罕见,可见于脑血管病、痴呆甚至正常老年人中。随着...
- 关键词:
- 关键词:脑白质疏松症痴呆
- 药物与外科手术预防缺血性卒中
- 1995年
- 随机临床研究证实华法令可以减少非瓣膜性心房纤颤和心肌梗塞后病人的卒中危险率;非长期应用抗凝治疗的病人对阿司匹林有效,但不及华法令。非心原性脑缺血阿司匹林和噻氯匹啶都有效,但作用平平;一般不单用潘生丁或苯磺唑酮预防卒中,但与阿司匹林合用是否比单用阿 司匹林更有效还不清楚;阿司匹林预防卒中的最佳剂量也未明了。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70%时动脉内膜切除术可以减少卒中危险率,对中度颈动脉狭窄是否有效仍不肯定。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动脉内膜切除术的预防作用不肯定。
- 汤克仁吴伟利
- 关键词:脑缺血中风脑血管
- 静脉应用重组人B-型利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室重塑和收缩同步性的影响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研究静脉应用重组人B-型利钠肽(rhBNP)对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术后患者心室重塑和收缩同步性的影响。方法:选择48例12小时内发病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rhBNP组25例和常规治疗组23例,分别于治疗后1周、4周和24周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定舒张末期容积指数、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质量指数,梗死区的局部室壁运动指数。于治疗后1周、24周时行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了解心室收缩同步性参数。结果:①治疗后1周时,rhBNP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较常规治疗组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常规治疗组升高(P<0.05)。治疗后4周、24周时,rhBNP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4周时,rhBNP组的左心室质量指数,梗死区的局部室壁运动指数较常规治疗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1周时心室相角程、半高宽、峰相位标准差在两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周时rhBNP组上述3项指标较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介入术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rhBNP可进一步阻抑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提高心室收缩同步性,改善左心功能。
- 薛玲傅向华吴伟利谷新顺苗青姜云发魏庆民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室重塑
- rhBNP治疗难治性心衰临床疗效观察
- 周凤鱼吴伟利傅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