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动脉搭桥术
  • 2篇缺血
  • 2篇肿瘤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冠状动脉搭桥
  • 2篇冠状动脉搭桥...
  • 2篇肺癌
  • 2篇肺肿瘤
  • 2篇病人
  • 2篇搭桥术
  • 1篇带戒术
  • 1篇动脉旁路
  • 1篇动脉旁路移植
  • 1篇动脉旁路移植...
  • 1篇心肌
  • 1篇心肌保护
  • 1篇心肌保护作用
  • 1篇心肌缺血

机构

  • 6篇锦州市中心医...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锦州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吴兵
  • 2篇周乃康
  • 2篇孙玉鹗
  • 1篇李俊峰
  • 1篇韩基华
  • 1篇张奇志
  • 1篇李卫国
  • 1篇陈爽
  • 1篇梁朝阳
  • 1篇王朝晖
  • 1篇申莲玉
  • 1篇李荣
  • 1篇夏艳霞
  • 1篇何义杰
  • 1篇许森
  • 1篇柳曦
  • 1篇李晓达
  • 1篇王钰琦

传媒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0
  • 2篇2005
  • 1篇200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前列地尔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心肌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
李卫国申莲玉吴兵夏艳霞陈爽韩基华许森张奇志李晓达
课题来源与背景:该课题为辽宁省教育厅2006-2007年度高等学校科研项目计划(课题编号:20060529)。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心脑血管病死亡人数已超过恶性肿瘤,成为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的首要原...
关键词:
关键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冠状动脉搭桥术前列地尔
缺血性心脏病病人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认知功能与血清炎症因子的关系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探讨缺血性心脏病病人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认知功能与血清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缺血性心脏病(IHD)病人7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定表(MOCA)、数字符号测定(DST)、连线实验(TMT)、听觉学习测验(AVLT)评定病人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是否出现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采用散射比浊、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吸附夹心法对所有受试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0(IL-10)、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TNFRⅡ)进行检测,采用Person相关性分析病人认知功能与血清炎症因子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POC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对象中有30例(40.54%)判定为POCD。POCD组年龄、体外循环时间均高于非POCD组,受教育年限低于非PO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OCD组术后MOCA评分、DST数量、AVLT数量均低于非POCD组,TMT时间高于非POC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OCD组术后1周IL-10、IL-6水平高于非POCD组,TNF-α、TNFRⅡ水平低于非PO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RP与TMT呈正相关;IL-6、IL-10与MOCA、DST、AVLT呈负相关,与TMT呈正相关;TNF-α、TNFRⅡ与MOCA、AVLT呈正相关,与TMT呈负相关(P<0.05)。POCD与年龄、体外循环时间、IL-6、IL-10、TNF-α呈正相关,与受教育年限呈负相关,与CRP、TNFRⅡ无明显相关,表明IL-10、IL-6、TNF-α是POC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HD病人发生POCD与血清中IL-6、IL-10、TNF-α相关。
王朝晖吴兵李荣
关键词:缺血性心脏病冠状动脉搭桥术炎症因子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应用于肺癌术中导向的实验研究
2005年
目的研究放射导向手术(RGS)在肺肿瘤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有无肺转移,40只荷肺腺癌小鼠被随机配对分成两组,并经尾静脉注入200μl(100μCi)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注药后进行体外放免显像、手持型γ探测仪(GDP)体内探测及井型探测仪分析。结果注药后2h肿瘤显像最清晰。井型探测仪显示心脏与肿瘤的放射性分布(%ID/g)高于其他脏器。GDP显示肿瘤/正常组织放射性比值(T/NT)为3·71~13·57(除肿瘤/心脏以外)。肺转移组肺组织的%ID/g及T/NT比值与对照组肺组织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肺转移癌的T/NT为2·91±0·45。结论肺癌组织能够大量摄取18F-FDG,利用GDP可准确区分肿瘤及正常组织并探测出转移病灶。
柳曦周乃康孙玉鹗王钰琦吴兵
关键词:肺肿瘤放射导向手术放射性同位素
巨大肺细胞瘤误诊肺内畸胎瘤1例被引量:1
2005年
吴兵
关键词:误诊
雾化吸入ATP对肺癌病人粘液纤毛清除功能的影响
2000年
用肺功能仪等测定 2 6例肺癌病人雾化吸入ATP前、吸入后即刻和 15min时的通气功能、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用放射性气溶胶吸入扫描法测定 30例肺癌病人雾化吸入ATP和生理盐水后呼吸道粘液纤毛清除功能 (mucociliaryclearance,MCC)的变化。肺癌病人雾化吸入ATP后即刻和 15min时呼吸道的通气功能、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与雾化吸入前相比无明显变化 ;雾化吸入ATP后肺癌病人的MCC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而雾化吸入生理盐水 (载体 )后MCC无显著变化。研究表明 ,雾化吸入ATP在短时间内可以增强肺癌病人的粘液纤毛清除功能 ,而且副作用小、安全性好、容易操作 ,有望成为临床上治疗MCC障碍所致疾病的一种方法。
梁朝阳孙玉鹗周乃康陈东红何义杰吴兵
关键词:肺癌三磷酸腺苷
股静脉带戒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观察股静脉带戒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外科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120例,年龄31~73岁,其中60例采取静脉曲张分段剥脱术,作为对照组;60例在分段剥脱的基础上行股静脉戴戒术,作为研究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质量、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症状、体征、超声检查结果均符合下肢静脉曲张诊断标准。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超声提示股静脉瓣膜反流<1.51 s,53.42%患者症状明显改善,43.16%患者症状消失,无静脉血栓发生。对照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超声提示股静脉瓣膜反流<2.83 s,48.22%患者症状明显改善,40.51%症状消失,2例(3.33%)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驱血取栓,患肢肿胀缓解,复查超声深静脉管腔通畅。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为(7.13±1.32)d,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0.85±1.54)d。研究组患者2年内复发率<5.00%,对照组患者2年内复发率为8.00%。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总静脉带戒术是通过缩小静脉管径,使关闭不全的静脉瓣膜重新恢复解剖功能,减少或阻断静脉血逆向反流,从而达到治疗静脉曲张的目的并减少复发率。股静脉带戒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效果优于传统手术方式。
李俊峰吴子恒吴兵
关键词:静脉曲张股静脉静脉瓣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