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嘉鹏
- 作品数:18 被引量:140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阿克库勒地区三叠系砂体类型及分布模式被引量:2
- 2011年
- 通过对阿克库勒地区岩心、钻井及地震资料的分析,对三叠系进行体系域级别的沉积特征分析。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湖泊和湖底扇3种沉积相,7种亚相,水上分流河道、水下主分支河道、侧缘分支河道、河口坝、补给水道、辫状沟道,远端席状砂7种砂体类型。确定了不同时期砂体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浅水型辫状河三角洲、坡折型辫状河三角洲-湖底扇、正常辫状河三角洲3种砂体分布模式。认为古地貌对区内砂体分布起重要控制作用。
- 陆金波王英民吴嘉鹏
- 关键词:三叠系砂体类型砂体分布岩性地层圈闭
-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海底峡谷沉积模式被引量:5
- 2011年
- 利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在珠江口白云凹陷三维工区中发现形态以及发育特征相似的7个海底峡谷。通过对其现今地貌特征研究,将其分为上、中、下段。综合地震反射振幅、连续性及外部结构形态等信息,识别出了峡谷侵蚀基底、谷底沉积、谷壁滑塌等峡谷地震相单元。结合峡谷不同位置处的各类地震相的发育情况,可知峡谷的这3个地貌单元具有不同的沉积特点,分别为上部侵蚀下切段、中部侵蚀—沉积段以及下部沉积充填段。最终提出了白云凹陷海底峡谷的沉积模式。
- 吴嘉鹏王英民徐强
- 关键词:海底峡谷地貌地震相白云凹陷
- 波拿巴盆地东北部的石油地质条件被引量:1
- 2011年
- 波拿巴盆地东北部油气资源丰富,是重要的油气战略远景区,但其石油地质条件尚未明确,针对主要目的层侏罗系—下白垩统,研究了烃源岩有机碳分布和成熟度,储层的物性特征和盖层分布特征。认为有利烃源岩层为Echuca Shoals组、Elang组、上Plov-er组以及Cleia组泥岩,有利储层为上Plover组和Elang组砂岩。总结得出2套储盖组合,上部储层为以Elang组为主、上Plover组次之的砂岩,直接盖层为Cleia组的泥岩,区域盖层为白垩系Bathurst Island群的一套巨厚的泥页岩。下部储层为Plover组的碎屑砂岩,直接盖层为上Plover组中段泥岩,缺乏区域盖层。从封盖条件看,上储盖组合优于下储盖组合。
- 黄志超万丽芬王英民夏广胜周川吴嘉鹏
- 关键词:石油地质烃源岩储盖组合
- 利用东营凹陷典型剖面分析地层压力演化与油气成藏关系被引量:12
- 2011年
- 运用盆地模拟方法对东营凹陷新生界地层异常压力演化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油气成藏期次分析对异常压力演化与油气藏分布进行了研究。模拟结果显示:东营凹陷古近系沙四上亚段(Es4上)和沙三下亚段(Es3下)烃源岩地层中普遍发育异常压力,并以超压为主;异常压力演化具有波动性,总体上经历了早期形成、中期下降调整、晚期再次增大3个阶段,分别对应沙河街组—东营组沉积期、沉积间断构造抬升期和馆陶组—第四纪沉积期。通过超压演化与油气成藏期次分析发现,现今处于超压环境中的油藏,在成藏过程中未必处于超压环境。早期形成的异常压力为Es4上和Es3下部分烃源岩中油气向邻近的圈闭运移聚集提供了充足的成藏动力,并有利于油气藏的保存。
- 李继亭曾溅辉吴嘉鹏
- 关键词:盆地模拟油气成藏期次东营凹陷
-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新生代断—拗转换面的厘定被引量:10
- 2014年
- 以近年来东海盆地西湖凹陷新增加的钻井资料和区域连片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通过对区域二维地震大剖面进行重新解释,对主要控凹的同沉积断裂活动史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对T30(平湖组顶界面)、T34(宝石组顶界面)和T24(花港组顶界面)三个地震不整合面的规模、不整合面上下断层发育程度和地层厚度横向的变化、以及不整合面上下沉积旋回和沉积相转换的强度进行了比较。指出只有T30界面才是西湖凹陷从伸展断陷盆地转换为拗陷盆地的转换面,此不整合面的规模最大,界面上下的构造样式、沉积相和断层活动指数的转变强度最大;而T34界面仅为两个断陷幕之间的次级不整合面,T24界面仅为两个拗陷幕之间的次级不整合面。
- 杨彩虹王英民曾广东张兰万丽芬李昆周兴海郭颖吴嘉鹏
- 关键词:东海盆地西湖凹陷新生代不整合面
- 阿克库勒地区三叠系湖底扇沉积及其主控因素被引量:13
- 2011年
- 综合应用地震、测井、岩心、粒度分析等资料,对塔里木盆地阿克库勒地区中、上三叠统湖底扇沉积特征及其主控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富砂型、富砾型两类湖底扇,二者在发育背景、沉积特征、控制因素及含油性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富砂型湖底扇发育于研究区南部辫状河三角洲前方,物源为远源搬运,供给充足,规模大,分选中等,主要受古地貌控制,发育相对稳定;富砾型湖底扇仅在研究区北部轮台断裂附近发育,属近源搬运,规模小,粒度粗,分选极差,主要受断裂控制,具有阵发性特点;物源条件、古地貌以及触发机制的差异性控制了不同湖底扇的沉积特征;在富砂型湖底扇中发现了大量的油气藏,相对富砾型湖底扇更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
- 陆金波王英民张雷王改云吴嘉鹏陈玲玲
- 关键词:阿克库勒凸起碎屑流主控因素
- 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重力流与等深流交互作用沉积特征、过程及沉积模式被引量:25
- 2014年
- 通过地震及钻孔资料对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重力流及等深流沉积进行了研究。南海北部重力流及等深流沉积类型多样,包括峡谷、单向迁移水道、堤岸、朵叶及漂积体。单向迁移水道迁移方向分别为北东向和南西西向,为重力流与等深流交互作用形成。漂积体有大型长条状漂积体、限制型漂积体和陆坡席状漂积体,岩性为粘土、泥质粉沙。南海北部陆坡水深200-1200m范围内发育北东向迁移水道及小规模的漂积体,而水深约1200~3000m内则以朵叶及大规模的漂积体为主,见少量南西西向迁移水道。其中,漂积体多分布于峡谷、水道及朵叶的两侧,为等深流改造堤岸、朵叶等“细粒”沉积物而成。
- 李华王英民徐强卓海腾吴嘉鹏唐武李冬徐艳霞
- 关键词:重力流等深流沉积等深流珠江口盆地
- 塔里木盆地北部三叠系“二元”层序结构特征及演化模式被引量:8
- 2014年
- 综合运用露头、测井、岩芯等资料,对塔里木盆地北部库车坳陷库车河野外露头及塔北隆起区三叠系层序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各层序低位体系域,主要是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等粗粒沉积体,层序上部多为湖相泥岩,统称为湖侵—高位体系域,单个层序均具有"下粗上细"的"二元"结构特征。塔北三叠系特殊的层序结构,主要是与三叠纪塔里木盆地的幕式挤压活动有关。挤压初期,物源近且供给充分,可容空间增加缓慢,主要为低位体系域的粗碎屑沉积;随着挤压作用持续增强,湖盆逐渐加深,细粒沉积物为主体的湖侵体系域沉积;最终盆地基底破裂时,湖平面快速下降,高位体系域不甚发育,多为湖相细粒沉积物。据此提出塔北三叠系层序发育模式,认为在构造挤压期,沉积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等粗粒低位域沉积;而在构造持续期和卸载期,层序上部发育细粒深湖—半深湖湖侵—高位体系域沉积。由于层序特殊的"二元结构"特征,纵向上构成了较好的生储盖组合。因此,除了构造油气藏外,塔北地区各层序低位体系域的岩性油气藏及岩性—构造油气藏是重要的勘探目标。
- 吴嘉鹏陆金波王英民万丽芬周兴海夏广胜
-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三叠系
- 孟加拉扇上扇某区块深水沉积体的特征及演化模式被引量:5
- 2012年
- 利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分析了孟加拉扇上扇某区块的深水沉积体特征。发现了六种典型地震相:下切充填相、海鸥翼状相、楔形发散相、透明相、强振幅平行相和弱振幅平行相。下切充填相代表粗粒的水道充填沉积;海鸥翼状相代表水道—天然堤复合体;楔形发散相代表细粒的天然堤沉积;透明相代表块体搬运沉积;强振幅平行相代表朵叶体沉积;弱振幅平行相代表深海披覆沉积。通过对典型地震剖面特征和平面属性分布分析可知:上扇垂向上依次沉积了朵叶体、水道和堤岸、朵叶体、水道—天然堤复合体。
- 刘曾勤王英民吕睿龚承林陶崇智黄一洺陈玲玲吴嘉鹏
- 关键词:地震相
- 澳大利亚北波拿巴盆地东北部侏罗纪古地貌及沉积相特征
- 2012年
- 利用二维地震和钻井、测井资料探讨了北波拿巴盆地东北部侏罗纪各时期的古地貌和沉积相特征。整个侏罗纪时期,研究区整体处于裂陷作用的构造环境,发育由陆相至海相的5个三级层序。早侏罗世早期的古地貌主要受控于北西向构造格局,沉积中心主要是北西走向的凹陷和向斜。早侏罗世晚期开始,北东向构造开始发育,同时盆地整体剧烈沉降,北西和北东走向的构造单元发生切割和冲突,导致其内部的构造分区十分零碎。中侏罗世末期盆地北部发生大面积抬升形成Callovian不整合,之后的构造活动比较稳定,同时北东向构造基本形成,研究区进入缓慢拗陷时期。在此构造演化背景下,北波拿巴盆地东北部在早—中侏罗世主要是陆相的河流相和冲积扇沉积,中侏罗世主要是海陆过渡相的扇三角洲和三角洲沉积,而晚侏罗世则主要是浅海和滨岸沉积。
- 吴嘉鹏王英民万丽芬黄志超周兴海马哲
- 关键词:侏罗纪古地貌沉积相层序地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