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海燕
- 作品数:27 被引量:56H指数:4
- 供职机构:江西省委党校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哲学宗教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解决矛盾的新理念被引量:1
- 2005年
- 我们党提出的和谐社会,概括来讲是两大关系的和谐,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二是人与社会(人)关系的和谐,而实现这两大和谐,实质就是要求我们解决好这两对矛盾。要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就要保护环境,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为此,我们就要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和完善绿色GDP核算体系。要达到人与社会(人)关系的和谐统一,就要协调各类人民内部矛盾,尤其是要协调富裕群体和困难群体之间,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之间,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之间,城乡居民之间的矛盾,在协调矛盾的过程中求得和谐统一。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那些不和谐的因素,使矛盾双方达到和谐统一,这就是解决矛盾的新理念。
- 吴海燕
- 关键词:和谐社会
-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被引量:5
- 2009年
- 建设农村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目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就必须: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教育,培育农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强化农村生态环境的监管,推进农村环保法制化;转变农业生产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进行技术创新,发展生态农业;增加农村环境治理投入,建立农村环境补偿制度;改革政绩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农村干部考核机制。
- 吴海燕
-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 正确处理农村社会矛盾与构建新农村和谐社会被引量:8
- 2006年
-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中出现了大量的社会矛盾和不和谐因素。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社会,就要正确处理农村社会矛盾。因此,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和谐发展;加快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农村乡风文明的和谐发展;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实现新农村和谐的民主管理;提高干部素质,改进干部作风,实现干群关系的和谐;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 吴海燕
- 关键词:农村社会矛盾新农村和谐社会
- 用哲学思维指导领导决策
- 2008年
- 提高领导决策水平,最重要的方法是自觉运用哲学思维指导决策,因为哲学思维是领导决策正确制定的思想基础;哲学思维是领导决策成功实施的思想保证;所以需要提高运用哲学思维指导领导决策能力。
- 吴海燕
- 关键词:哲学思维
- 正确处理农村社会矛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被引量:1
- 2006年
- 目前农村还存在大量新的社会矛盾,制约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并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要重视和研究农村社会矛盾,而且必须正确处理农村社会矛盾。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统筹城乡社会发展;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干部素质,改进干部作风的方法来解决好农村社会矛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吴海燕
- 关键词:社会矛盾社会主义新农村
- 论邓小平的创新精神
- 2002年
- 邓小平的创新精神首先表现在敢于独立思考 ,不怕闯“禁区” ,勇于进行理论创新 ,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定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架构 ;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创新。其次表现在实践创新 ,敢闯、敢走前人没有走过的、也不敢走的新路 ,即大胆试验 ;敢闯、敢冒 ;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再次表现在方法创新 ,提出解决新矛盾和新问题的新方法 ,即补充主体、两手同抓。
- 吴海燕
- 关键词:邓小平
- 将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农村社会管理创新被引量:1
- 2012年
-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农村社会管理创新: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和创新;推进农村社会组织和农民自我管理的作用和创新;推进农村管理手段和方法的创新;推进农村公共管理体制的创新和机制改革;建立规范的农村社会管理的法治环境。
- 吴海燕
-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农村社会管理创新
-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被引量:1
- 2013年
-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首先必须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互补协调发展的城镇化。为此,要坚持城市建设与村镇建设互动;要坚持基础建设与城乡产业建设互融;要坚持一手抓城镇化建设一手抓新农村建设。其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再次,以统筹兼顾的方法,同步实现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
- 方彬吴海燕
- 关键词:城镇化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统筹兼顾
- 论邓小平辩证的思想方法
- 2003年
- 邓小平辩证的思想方法主要表现在 :主体补充法 ;计划与市场结合法 ;政治与经济互视法 ;两手同抓法 ;先富共富推进法。邓小平这些辩证的思想方法有效地指导了我国社会主义实践 ,推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
- 吴海燕
- 关键词:邓小平
- 三个文明与人的全面发展
- 2005年
- 物质文明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创造物质文明的根本在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人的发展归根结底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精神文明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素质,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政治文明建设的总目标是民主与法治,民主与法治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保证。
- 吴海燕
- 关键词: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