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淳淳
- 作品数:12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泉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MicroRNA与心肌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1年
- 心肌细胞凋亡在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近研究显示,MicroRNA对于心肌细胞凋亡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主要就MicroRNA与心肌细胞凋亡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为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方向及依据。
- 吴淳淳杜心清
- 关键词:MICRORNA心肌细胞凋亡心血管系统疾病
- CT-FFR参数联合斑块定量技术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分析基于CT的血流储备分数(CT-FFR)联合斑块定量技术在心肌缺血患者再灌注损伤预测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冠心病(CHD)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PCI术前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在PCI术后8 d内行心脏磁共振或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判断再灌注损伤情况,将出现心肌微循环障碍(MVO)及(或)心肌内出血(IMH)者纳入再灌注损伤组,未出现MVO及IMH者纳入非再灌注损伤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及PCI术前CT-FFR值及斑块定量参数差异,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T-FFR值及斑块定量参数对CHD患者再灌注损伤的预测价值。结果:再灌注损伤组多支血管病变率显著高于非再灌注损伤组(P<0.05),PCI后TIMI 3级率低于非再灌注损伤组(P<0.05)。两组最小管腔面积、钙化斑块体积、重构指数、偏心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损伤组CT-FFR值低于非再灌注损伤组(P<0.05),狭窄程度、斑块长度、非钙化斑块体积及斑块总体积均高于非再灌注损伤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T-FFR值、狭窄程度、斑块长度、非钙化斑块体积、斑块总体积均对CHD患者再灌注损伤具有较高预测价值(AUC=0.758、0.943、0.865、0.928、0.891,P<0.05),其Cut-off值分别为0.671、75.44%、38.61 mm、186.08 mm3、305.04 mm3,且5项联合预测价值最高(AUC=0.999,P<0.05)。结论:CT-FFR及斑块定量参数对预测CHD患者再灌注损伤有积极作用,可为CHD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 王圣楠卜荣生杜静茹王耀国吴淳淳
- 关键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流储备分数CT血管成像
- 新活素联合左卡尼丁治疗顽固性心衰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研究新活素联合左卡尼丁治疗顽固性心衰临床疗效。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204例顽固性心衰患者分为对照组(新活素治疗)及观察组(新活素联合左卡尼丁治疗)各102例,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9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9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心功能、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6MW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数值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顽固性心衰的临床治疗工作中新活素联合左卡尼丁取得的疗效更佳,可作为优选治疗方案推广使用。
- 卜荣生杜心清吴淳淳
- 关键词:新活素左卡尼丁顽固性心衰
-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与冠心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13年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当今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最近研究显示,内皮功能紊乱是冠心病早期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一氧化氮合酶有三种亚型:神经型、内皮型、诱导型,其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该文对eNOS的生理作用、机制及其基因治疗与冠心病的关系予以综述。
- 吴淳淳杜心清
- 关键词: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基因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 妊娠期慢性间断性缺氧对子代雄性大鼠心肌细胞eNOS、Hsp90表达及血清NO生成的影响
- 目的:通过建立妊娠期大鼠及出生后4周龄雄性子鼠的慢性间断性缺氧模型,模拟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研究其对雄性子鼠心肌细胞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热休克蛋白90(Hsp90)表达及血清一氧化氮(NO)生成的影响,探讨其...
- 吴淳淳
- 关键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热休克蛋白90一氧化氮
- 文献传递
- 产前缺氧程序控制6周龄兔颈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及其相关分子机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研究产前缺氧对6周龄新西兰兔颈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同期怀孕的新西兰母兔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n=5)和缺氧组(12%O2,n=5),于妊娠第10天开始相应的干预,至妊娠第29天结束,自然分娩。每窝随机留1只雄性新生兔饲养,共得10只雄性新生兔,母乳喂养至6周。检测6周龄兔离体颈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利用同位素方法测定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利用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颈动脉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热休克蛋白90表达。结果产前缺氧损伤6周龄兔颈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降低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下调热休克蛋白90表达(P<0.05)。结论产前缺氧通过下调6周龄兔颈动脉热休克蛋白90表达,降低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从而损伤颈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 陈幼芳吕国荣杜心清王振华杨维群吴淳淳
- 关键词: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热休克蛋白90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 产前缺氧降低7月龄子鼠心脏舒张功能及其相关分子机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研究产前缺氧对7月龄子鼠心脏舒张功能影响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同期怀孕的SD孕鼠随机分为对照组(21%O2,n=5)、缺氧组(10%O2,n=5),于妊娠第7天开始相应的干预、记录,至妊娠第21天结束,自然分娩。每窝随机留2只雄性新生鼠饲养,每组共10只雄性新生鼠(n=10),饲养至7月龄。测定7月龄子鼠心脏舒张功能,利用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7月龄子鼠心肌组织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热休克蛋白90(Hsp90)表达,利用同位素方法测定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产前缺氧组7月龄子鼠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7.02±0.68)比(6.05±0.97)mm Hg]升高,左心室收缩末压(LVESP)[(60.72±7.76)比(69.37±6.38)mm Hg]、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5462±77)比(5545±62)mm Hg/s]和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4202±83)比(4285±41)mm Hg/s]降低(均P<0.05);心肌组织eNOS(0.41±0.21比1.00±0.25)、Hsp90(0.60±0.22比1.00±0.27)mRNA表达降低(均P<0.05);心肌组织eNOS(0.030±0.002比0.050±0.003)、Hsp90(0.015±0.001比0.030±0.002)蛋白表达降低(均P<0.05);心肌组织eNOS活性[(3059±309)比(4431±357)计数/(min·μg)]降低(P<0.05)。结论产前缺氧通过降低7月龄子鼠心肌组织eNOS和Hsp90表达及活性,降低心脏舒张功能。
- 陈幼芳杜心清吴淳淳林惠通林文东
- 关键词:心脏舒张功能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热休克蛋白90
- 长链非编码RNA与心血管系统疾病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1年
- 心血管系统疾病是当今威胁全人类健康的最主要疾病之一。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正处于不断上升阶段,其诊断、治疗和预防工作已成为一件十分严峻的任务。已有研究显示长链非编码RNA (long noncoding RNA,LncRNA)与心血管系统疾病密切相关,血浆LncRNA可作为心血管疾病重要的诊断和预测生物标志物[1]。LncRNA在表观遗传学水平、转录水平和转录后水平,通过调控基因的表达进而参与到多种生物学过程中,逐渐成为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主要对LncRNA在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作一综述。
- 吴淳淳王耀国许朝祥杜心清
- 关键词:长链非编码RNA心血管
- 新活素联合左卡尼丁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 观察新活素联合左卡尼丁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2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新活素治疗)及观察组(新活素联合左卡尼丁治疗)各102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心功能、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6MW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数值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9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9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工作中新活素联合左卡尼丁取得的疗效更佳,可作为优选治疗方案推广使用.
- 卜荣生杜心清吴淳淳
- 关键词:新活素左卡尼丁顽固性心力衰竭
- 产前低氧与高脂血症对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样病变及相关介质水平影响
- 2013年
- 目的 :研究产前低氧与高脂血症对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样病变及相关介质水平影响。方法 :同期怀孕的新西兰母兔[足月(30±1)天]随机分为常氧饲养(n=5)、低氧饲养(12%O2,n=5),于妊娠第10天开始相应的低氧干预、记录,至妊娠第29天结束,自然分娩。每窝随机留2只雄性新生兔饲养,共得20只雄性新生兔。母乳饲养6周后,再给予普通饲料喂养至12周,分为4组,每组5只,即产前常氧+正常饮食组为正常对照组;产前低氧+正常饮食组;产前常氧+高脂饮食组;产前低氧+高脂饮食组,喂养至24周。利用HE染色光镜观察24周龄兔颈动脉形态学表现;采用酶链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产前低氧与高脂血症均可引起血清TGF-β1水平降低(均P<0.001),两者对血清TGF-β1水平降低存在交互作用(P<0.05);产前低氧与高脂血症均可引起血清ox-LDL、hs-CRP水平升高(P<0.05或P<0.001),两者对血清ox-LDL水平升高存在交互作用(P<0.05),但对hs-CRP水平升高不存在显著性交互作用(P>0.05)。HE染色光镜结果表明产前低氧可诱发24周龄兔颈动脉出现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样病变。结论 :产前低氧可诱发成年期兔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样病变,且协同高脂血症共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样病变发生进展。其相关分子机制可能与产前低氧调控成年期兔血清TGF-β1、ox-LDL及hs-CRP水平有关。
- 陈幼芳吕国荣杨维群王振华吴淳淳
- 关键词:高脂血症转化生长因子-Β1氧化低密度脂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