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畅

作品数:15 被引量:113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上海市卫生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老年
  • 5篇血管
  • 4篇血浆
  • 4篇同型半胱氨酸
  • 4篇脉压
  • 4篇氨酸
  • 4篇半胱氨酸
  • 3篇动脉
  • 3篇心脑
  • 3篇心脑血管
  • 3篇心脑血管事件
  • 3篇血管事件
  • 3篇血浆同型
  • 3篇血浆同型半胱...
  • 3篇血压
  • 3篇脑血
  • 3篇脑血管
  • 3篇脑血管事件
  • 3篇高血压
  • 2篇蛋白

机构

  • 15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作者

  • 15篇吴畅
  • 7篇杜萱
  • 5篇林云
  • 5篇梁伟
  • 4篇沈倍倍
  • 4篇孙璟
  • 4篇巩云霞
  • 4篇金翠燕
  • 3篇林青
  • 3篇王巍
  • 2篇沈戈
  • 2篇何清
  • 2篇顾智东
  • 1篇史奎雄
  • 1篇胡家安
  • 1篇吴方
  • 1篇李菲卡
  • 1篇曹倍
  • 1篇朱理敏
  • 1篇焦洁茹

传媒

  • 2篇上海医学检验...
  • 2篇老年医学与保...
  • 2篇中国老年保健...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国临床营养...
  • 1篇中华医学会心...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补充多种维生素制剂对动脉硬化性疾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被引量:6
2002年
目的通过本院干部体检资料的分析,探讨补充多种维生素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及动脉硬化性疾病患病率的影响。方法1999年度本院干部体检1220人和1999年4月~2000年10月部分住院患者358人,共1578人,其中男1403人,女175人;年龄39~99岁,平均(70.32±10.04)岁。空腹抽血并分离血浆,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Hcy浓度,同时调查其是否服用多种维生素和服用年数,以及是否患有动脉硬化性疾病(包括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高血压)和糖尿病。结果(1)正常组610人,男536人,女74人(无心、脑、肾疾病史、高血压、糖尿病及血栓性疾病史者);Hcy的血浆水平为(11.71±4.80)μmol/L,男性血浆Hcy水平高于女性,为(11.93±4.91)μmol/Lvs(10.14±3.57)μmol/L,P<0.01。(2)动脉硬化性疾病组968人,Hcy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为(13.68±7.60)μmol/Lvs(11.71±4.80)μmol/L,P<0.01。(3)服用多种维生素者的血浆Hcy水平明显低于未曾服用者,为(11.59±4.84)μmol/Lvs(13.57±7.37)μmol/L,P<0.01。且服用年限越长,Hcy浓度越低,r=-0.139,P<0.01。(4)服用多种维生素者动脉硬化性疾病的患病率低于未服用者,30.4%vs69.6%,P=0.051,差异接近显著。结论Hcy是动脉硬化性疾病和糖尿病的一种新的危险因素,其浓度随年龄、性别有所不同。
杜萱史奎雄孙建琴吴畅巩云霞林云王巍梁伟沈倍倍顾智东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动脉硬化性疾病多种维生素疾病预防
QT离散度对早期急性心肌梗塞预后的判断
1998年
目的寻找在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能预测其是否会发生严重并发症的简单而可靠的方法。方法对比分析51例AMI和51例非心血管病人的QT离散度(QTd)和校正QT离散度(QTcd)。结果AMI早期无论有无并发症,其QTd、QTcd增大明显。结论测量QTd简单、价廉.是一种可靠的早期预测AMI预后的无创伤性方法,对AMI的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杜萱钱剑安吴畅
关键词:AMI急性心肌梗塞QT离散度预后心血管病人
高敏C-反应蛋白与脉压、高血压的关系研究
2006年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脉压(PP)、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对498名患者,检测血压、hCRP、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糖、血尿酸等。结果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相比,hCRP为(2.22±2.81)mg/L比(1.32±1.41)mg/L,P<0.001。有合并症组与无合并症组相比,hs-CRP为(2.41±3.03mg/L比(1.86±2.38)mg/L,P<0.05。Hs-CRP最高四分位组的高血压患病率、合并症发生率均高于最低四分位组,均有统计学意义。脉压与hs-CRP无相关性,P>0.05。结论hs-CRP与高血压有关,可能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吴畅金翠燕
关键词:高敏C-反应蛋白脉压高血压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止凝血变化及其与微量蛋白尿的关系
2000年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及糖尿病伴微量蛋白尿患者止、凝血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老年糖尿病组(包括正常蛋白尿组和微量蛋白尿组)和对照组止凝血指标,包括: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蛋白C抗原(PC:Ag)、蛋白S抗原(PS:Ag)、P-选择素(P-Selection)、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tPA: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PAI-1:A)及D-二聚体(D-D)。结果老年糖尿病组的vWF、TAT、PC:Ag、PS:Ag、t-PA:A、D-D和P-选择素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中,微量蛋白组vWF、TAT、t-PA:A、PAI和P-选择素高于正常蛋白尿组(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组患者,尤其是伴微量蛋白尿者,止、凝血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血管内皮损伤、凝血系统激活、血小板的激活和纤溶亢进。这些止凝血的变化与糖尿病的血管并发症密切相关。
何清沈戈吴方朱理敏吴畅
关键词:糖尿病老年人微量蛋白尿止血凝血
脉压与心脑血管事件的研究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长期临床观察,分析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 (PP)对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预计结果为脉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子。脉压作为血压调整的一部分需得到充分认识...
金翠燕孙璟林青梁伟吴畅
文献传递
同型(半)胱氨酸与动脉粥样硬化被引量:79
2000年
杜萱吴畅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同型胱氨酸发病机制高HCY血症
老年睡眠呼吸暂停患者血液流变学和C-反应蛋白的变化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方法选取经多导睡眠图确诊且未经治疗的老年OSAS患者59例为OSAS组,30例多导睡眠图(PSG)检查正常者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患者hsCRP水平及纤维蛋白原和血浆黏度的水平。结果OSAS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浆hsCRP水平(P<0.01)、纤维蛋白原(P<0.01)和血浆黏度(P<0.01)的水平增高。纤维蛋白原(r=0.776,P=0.01)、血浆黏度(r=0.702,P=0.01)、hsCRP(r=0.256,P=0.01)与呼吸紊乱指数(AHI)之间有相关性。结论OSAS患者hsCRP、纤维蛋白原和血浆黏度的水平升高,且与OSAS严重程度有关。这些改变是心脑血管的危险因子之一。
何清胡家安吴畅林云曹倍
关键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
高胱氨酸血症与临床疾病被引量:2
1999年
60年代,有报道高半胱氨酸尿症[homocyst(e)inuria,同型(半)胱氨酸尿症]的儿童死于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因而当时推测高胱氨酸血症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进一步研究证明,高胱氨酸血症是冠状动脉、脑动脉和周围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
吴畅杜萱沈倍倍
关键词:老年性疾病病理生理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与冠状动脉病变及累及病变支数的关系。方法 :对121名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进行血浆Hcy、叶酸、维生素B12 的检测。其中冠心病组83人 ,非冠心病组38人 ,冠心病组又根据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 (25例 )、双支病变组 (35例 )、三支病变组 (23例 )。结果 :冠心病组的血浆Hcy水平为 (16 06±6 98) μmol/L ,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11 11±4 27) μmol/L ,P<0 001。冠心病组的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其血浆Hcy 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 ,但三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血浆Hcy 增高是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血浆Hcy 水平可能与累及冠状动脉支数无关。
吴畅林云孙璟杜萱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
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瘦素及脂连素变化被引量:6
2005年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许多人常同时患中心性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血脂紊乱等疾病.近来学者们多将其叫做"代谢综合征".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先后对其提出了工作定义或诊断标准.项坤三等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60岁以上人群有较高的患病率达20%[1],且由于代谢综合征的任一成分均增加患者心血管病的发病风险,严重损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对老年代谢综合征的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有研究表明脂肪分泌多种脂肪激素可能参与其中.本研究旨在探讨瘦素及脂连素在代谢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陶婷李菲卡吴畅巩云霞王巍庞小芬沈倍倍赵咏桔
关键词:老年代谢综合征瘦素脂连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