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郁丽
- 作品数:5 被引量:84H指数:3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变应性鼻炎儿童的智力结构与个性特征分析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儿童的智力结构与个性特征。方法选取126例确诊为变应性鼻炎儿童,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和中重度组,同时选取45例健康对照组,应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ISC)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评估轻度组、中重度组与健康对照组的智力结构与个性特征。结果轻度组与对照组相比,总智商(FIQ)、言语智商(VIQ)、操作智商(PIQ),各分测验及智力发展不平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组与对照组相比,总智商(FIQ)、言语智商(VIQ)、操作智商(PIQ)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分测验中知识、领悟、算术、数字广度、词汇、填图、编码及智力发展不平衡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Q评分显示:轻度组与对照组相比,各维度标准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组与对照组相比,精神质维度评分高,内外向维度评分低,神经质维度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儿童智商水平普遍偏低,患儿智力结构损害以知识、领悟、词汇为代表的反映言语理解因子和以算术、数字广度、编码为代表的反映记忆/注意因子方面为主,智力结构发展不平衡;患儿人格特质以情绪不稳、敏感、孤僻等抑郁质倾向为主。
- 刘萍郭杰峰吴郁丽伍慧卿
- 关键词:鼻炎变应性儿童智力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不同时间开始干预的预后对比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开始干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1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3组,A组满月后开始干预,B组满6个月起开始干预,C组满1岁起开始干预,3组小儿每月随访1次,对照组为正常足月儿,未行干预常规抚养,每月随访1次。观察脑瘫早期症状出现情况,在6、12、18、24个月时用0-6岁儿童神经心理量表评估发育商。结果:A组DQ明显优于B、C组。A组无1例脑瘫后遗症,C组后遗症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B组。结论:出生后6个月内开始早期干预是减少脑瘫后遗症发生的有效方法。
- 潘惠妮刘付友萍吴郁丽
-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干预预后
- 1200例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临床测试结果分析被引量:68
- 2007年
- 目的:探讨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以下简称儿心量表)在评估婴幼儿智能发育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首都儿科研究所编制的儿心量表对1200例儿童进行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能力、语言、社会行为等5个能区检测,并对各年龄段的5个能区原始得分及发育商(DQ)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能区原始得分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DQ值呈正态分布,DQ与孕周、语言、精细运动、出生体重、体检时身高、母亲文化程度、围产期高危因素相关,与性别、民族、胎次、体检时体重、头围、大运动、社会适应、社交等无相关性;早产儿DQ明显低于正常儿童。结论:通过儿心量表测试可以早期发现发育落后、智力低下儿童,可作为婴幼儿早期于预的依据。
- 潘惠妮陈少梅吴郁丽刘付友萍
- 关键词:发育商
-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及脑性瘫痪的相关性被引量:10
- 2006年
- 目的:分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分度及脑性瘫痪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1-07/2003-07在珠海市人民医院新生儿室住院的110例足月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①根据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依据和临床分度标准分为3组,轻度组(n=65)、中度组(n=35)、重度组(n=10);选择同期出生足月正常新生儿20例为对照组。用ELISA法测定缺氧缺血性脑病各组患儿血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含量并进行比较。②将所有观察患儿均按照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方案进行后续治疗,随机分为3组进行早期干预,干预1组干预时间为满1个月起至24个月;干预2组为满6个月起至24个月岁;干预3组为满12个月岁起至24个月。干预方法采用鲍秀兰教授0~3岁潜能开发指南进行。随访时间为6个月以内每月1次,6个月~12个月每2个月1次,12个月~24个月每3~6个月1次;随诊内容除一般的健康体检外,重点检查有否脑性瘫痪症状,并指导早期干预。对照组及各随访非干预时间按传统喂养和照料。经统计学处理分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缺氧缺血性脑病严重程度、脑性瘫痪的相关性。结果:11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和20例正常新生儿,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轻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对照组接近,差异无显著性意义[(12.36±4.55),(8.32±2.89)μg/L,P>0.05];中度、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35.45±13.56),(69.98±19.92)μg/L,t=9.354,16.452,P<0.01],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分型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成正相关(r=0.754,P<0.001)。有过脑性瘫痪早期症状患儿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显著高于无脑性瘫痪早期症状患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33.26±20.33),(18.34±9.87)μg/L,t=6.98,P<0.01]。②随访结果:轻度缺氧缺血性脑病�
- 潘惠妮吴郁丽张成梁小兵
-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性瘫痪早期干预新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