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锡阶

作品数:82 被引量:209H指数:8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5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8篇心脏
  • 45篇心脏移植
  • 24篇动脉
  • 17篇手术
  • 15篇术后
  • 13篇原位
  • 13篇原位心脏
  • 11篇心肌
  • 11篇外科
  • 10篇移植术
  • 10篇原位心脏移植
  • 10篇主动脉
  • 9篇并发
  • 8篇血管
  • 8篇并发症
  • 7篇冠状
  • 7篇冠状动脉
  • 6篇术后并发
  • 6篇体外循环
  • 6篇外循环

机构

  • 82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南京军区福州...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厦门市中山医...
  • 1篇济南市第四人...

作者

  • 82篇吴锡阶
  • 64篇陈良万
  • 55篇陈道中
  • 39篇黄雪珊
  • 23篇邱罕凡
  • 20篇戴小福
  • 20篇廖崇先
  • 20篇黄忠耀
  • 19篇曹华
  • 16篇林峰
  • 15篇王齐敏
  • 12篇翁钦永
  • 9篇李虔桢
  • 8篇杨国锋
  • 8篇张贵灿
  • 8篇卢琳
  • 7篇廖东山
  • 7篇李增棋
  • 5篇陈良龙
  • 4篇张蕙

传媒

  • 16篇福建医科大学...
  • 12篇中华器官移植...
  • 5篇中华胸心血管...
  • 4篇中国胸心血管...
  • 4篇第八届华东六...
  • 3篇福建医药杂志
  • 2篇心血管康复医...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年份

  • 5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5
  • 3篇2013
  • 6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7篇2008
  • 6篇2007
  • 5篇2006
  • 8篇2005
  • 14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2
  • 4篇2001
  • 1篇2000
  • 3篇1999
8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心脏移植长期存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一例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 1例心脏移植长期存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原因、诊断和处理。方法 对1例心脏移植术后存活 8年的患者进行长期随访。结果 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好 ,恢复正常工作 ;血液生化正常 ;心电图无心肌缺血改变 ;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正常 ;心内膜心肌活检未见急性排斥反应征象 ;同位素心肌显像提示左室壁心肌放射性分布进行性减低 ;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冠状动脉弥漫性狭窄、右冠状动脉近段有一局限性严重狭窄 (>90 % )、远端为轻度弥漫性狭窄 ,行右冠状动脉近段成形和支架植入 ,同位素心肌显像示左室壁心肌放射性分布明显改善。结论 慢性排斥反应可能是导致移植心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原因 ;定期行同位素心肌显像检查有助于了解心肌血液供应 ;严重的局限性冠状动脉病变可应用冠状动脉成形和支架植入予以治疗。
陈良万吴锡阶黄雪珊陈道中陈良龙林朝贵林峰王齐敏黄忠耀邱罕凡曹华戴小福
关键词:心脏移植长期存活冠状动脉疾病
心脏移植治疗终末期冠心病五例
2005年
目的总结心脏移植治疗终末期冠心病的体会。方法共有5例患者,1例为2次急性心肌梗死后行左心辅助泵植入术后25个月的患者,3例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大面积无存活心肌、出现心力衰竭的患者,1例为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仍反复发生心力衰竭的患者。均施行标准式原位心脏移植术。术前使用达利珠单抗诱导治疗1次,术后采用环孢素A、霉酚酸酯和泼尼松预防急性排斥反应。结果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心功能均恢复至Ⅰ级;术后未发生严重的感染和急性排斥反应。结论心脏移植可作为治疗不适宜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效果较差的终末期冠心病患者的有效手段;选择合适的供心、良好的心肌保护、合理的抗排斥治疗方案,以及围手术期血压、血糖、血清胆固醇、尿酸的有效控制,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陈良万陈道中吴清玉张鹏陈龙黄雪珊吴锡阶
关键词:心脏移植原位心脏移植术急性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急性排斥反应
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微创外科封堵室间隔缺损的应用探讨被引量:8
2012年
室间隔缺损(VS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除了常规的外科手术修补.导管介入闭合治疗以及微创外科封堵近些年也开展得越来越多。目前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是微创外科封堵术中不可或缺的监测手段,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应用于引导微创外科封堵术的报道较少。鉴于婴幼儿TTE剑突下切面图像清晰.本研究尝试应用TTE单独引导VSD微创外科封堵术,报告如下。
张贵灿陈良万曹华林峰王齐敏吴锡阶戴小福陈道中
关键词: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微创外科室间隔缺损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先天性心脏病
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心脏移植患者的处理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总结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心脏移植患者的处理体会。方法11例心脏移植患者中,10例术前合并HBV感染,1例术后5年继发HBV感染。11例患者均存在肝功能受损,给予保肝治疗后,心脏移植前肝功能明显好转。2例患者术前即开始口服环孢素A(CsA),术后长期口服CsA、硫唑嘌呤(Aza)及泼尼松(Pred)预防排斥反应;9例术后应用CsA、Aza(或霉酚酸酯)及激素预防排斥反应,并应用达利珠单抗进行免疫诱导治疗,共用达利珠单抗5剂,激素于术后1个月停用。结果11例患者中,1例于术后3个月并发肺部曲菌感染,开胸手术切除病灶,但患者最终死于爆发性肝功能衰竭;1例于术后23个月因严重肝硬化并发顽固性低蛋白血症和腹水,行肝移植,术后恢复顺利;1例因反复发生肝功能异常,血CsA浓度极不稳定,术后1年死于急性排斥反应;7例术后随访1~3年,肝功能大多时候正常,偶有转氨酶和胆红素轻度升高,此时血CsA浓度常超出预期值,通过调整CsA的用量,同时辅以保肝治疗,肝功能均恢复正常;1例术后5年继发HBV感染,在保肝治疗的同时,给予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肝功能恢复正常,患者至今已存活8年。结论术前合并HBV感染并非心脏移植手术的绝对禁忌证,只要处理得当,就可行心脏移植,术后患者可长期存活。
吴锡阶陈良万陈道中黄雪珊曹华
关键词:心脏移植肝炎病毒乙型HBV
供受体体重不匹配儿童心脏移植的围手术期处理
2000年
目的 总结 1例 13岁终末期扩张型心肌病儿童施行原位心脏移植术 ,因供受体体重不匹配所带来的围手术期有关问题的处理经验。方法 供体 2 8岁 ,体重 63kg ,主动脉直径 2 .8cm。受体 13岁 ,体重37kg。主动脉直径 1.7cm。术中采用主动脉成形处理供受体主动脉直径不匹配。术后采用大剂量血管扩张剂控制成人心脏移植到儿童所带来的高心输出量并发症 ,并针对儿童代谢快的特点调整免疫抑制剂的用量。结果 术后血流动力学稳定。第 12天心肌活检病理学检查无排斥反应 ,31d出院 ,随访 18个月 ,心功能良好。结论 扩张型心肌病的儿童 ,可采用成人供心施行心脏移植术。
陈建明范士志蒋耀光廖崇先李增琪李志平吴锡阶马铮
关键词:儿童原位心脏移植
血红素加氧酶-1基因转染对非协调性异种心脏移植物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血红素加氧酶-1(HO-1)基因转染对非协调性异种心脏移植物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颈部袖套血管吻合法联合应用中华眼镜蛇毒因子(CVF)建立稳定的豚鼠-SD大鼠非协调性异种异位心脏移植模型。供体豚鼠和受体SD大鼠各24只,每组各8只随机配对分为Ⅰ组(对照组)、Ⅱ组(空白载体组)和Ⅲ组(HO-1基因转染组),分别在供心冷缺血期间经冠状动脉缓慢灌注单纯的HTK液、含腺病毒空白载体的HTK液和含有HO-1基因的腺病毒表达载体HTK液,供心复跳后观察其存活时间;供心停跳后取心肌组织行病理学检查,RT-PCR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定性和定位分析。结果 RT-PCR检测证实异种移植心脏外源性HO-1基因转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目的基因表达蛋白在移植心脏血管周围心肌细胞以及冠状动脉微血管内表达。HO-1表达的移植心脏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少,巨噬细胞和NK细胞浸润明显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减少,移植心脏平均存活时间[n=8,(40±3)h]与空白载体组[n=8,(21±2)h,P<0.01]和对照组[n=8,(20±3)h,P<0.01]相比明显延长。结论在供心离体期间,经冠状动脉缓慢灌注腺病毒表达载体介导HO-1基因进行基因转染,可以使保护性功能基因HO-1在移植心脏成功转录并表达其相应的功能蛋白,从而保护异种移植物减轻免疫损害,延长异种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为进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吴锡阶卢琳陈良万张志刚严亮亮
关键词:心脏移植血红素加氧酶-1移植物排斥基因转染
改良带瓣管道减少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Bentall手术出血的临床分析
2012年
目的探讨改良带瓣管道对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Bentall手术出血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行Bentall手术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病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30例;A组采用传统带瓣管道,B组采用改良带瓣管道。统计分析2组病例术后的出血量、输血量、近端吻合口吻合时间以及止血时间(从恢复体外循环到关胸的时间)。结果 B组病例的近端吻合口吻合时间(22.7±2.8)min较A组(18.3±5.0min)稍长(P>0.05),但B组病例的术后引流量(684.0±322.7)mL、输悬浮红细胞(9.7±4.1)U及止血时间(15.3±2.5)min均明显少于A组(P<0.05)。结论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Bentall手术中,采用改良带瓣管道能明显减少术后的出血量和输血量。
卢琳陈良万吴锡阶戴小福曹华张贵灿
关键词:主动脉疾病人工血管手术后期间
中度低温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急诊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中低温(28℃)下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5年5月至2016年3月50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累计弓部的患者,急诊手术中应用三分支支架重建主动脉弓修复手术,术中选择性脑灌注采用右腋下动脉插管和左颈总动脉腔内置管方法进行单侧合并双侧脑灌注;统计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选择性脑灌注时间、间断停循环时间及术后神经系统相关并发症。结果体外循环时间(135.36±18.07)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53.82±14.64)min,选择性脑灌注(8.92±1.58)min,总的停循环(4.47±1.7)min。48例术后24 h内完全清醒;2例早期并发间歇性精神障碍,出院前恢复正常;死亡5例(10%),其中2例,分别于术后第4天、第6天出现脑出血,最终死亡;1例因败血症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临床死亡;2例术前肾功能不全,术后肾功能未恢复且并发全身感染后多脏器功能不全死亡;其余均恢复良好,顺利出院。结论对于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在采用新型三分支支架手术治疗时,由于其间断停循环及选择性脑灌注时间较短,中度低温(28℃)可满足其需要。
侯艳婷陈良万吴锡阶李虔桢董疑张蕙
关键词:体外循环中度低温选择性脑灌注
改善的心脏移植术前准备方法对已停跳供心心肌的保护作用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已停跳供心的原位心脏移植术前准备对已停跳供心心肌保护的作用。方法用已停跳供心为47例终末期心脏病患者实施了原位心脏移植,术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心肌保护液均使用HTK液,灌注总量按供体体质量计算,为30~50mL/kg。首先采用8℃的HTK液1000mL直接灌注心脏,供心切下后,放到套有无菌塑料袋的无菌器皿中,再将剩余量的4℃的HTK液灌完,流出的HTK液可用来浸泡供心。结果所有已停跳供心均在移入后恢复泵功能,移植后未发生与心功能相关性并发症。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及良好的心肌保护是已停跳供心的原位心脏移植获得成功的关键。
杨国锋陈道中陈良万黄雪珊吴锡阶
关键词:心脏移植生物学心肌
心脏移植术后并发症13例分析报告被引量:16
2001年
目的 探讨心脏移植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 13例终末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施行了同种原位心脏移植术 ,12例为改良经典式 ,1例为全心脏原位移植。结果 13例手术均顺利 ,其中 4例存活时间短于 10d ,1例存活 17周 ,其余均长期存活 ,且生活质量良好 ,心功能 0~ 1级 ;本组病例术后并发症以感染为主 ,其次为心律失常及各种原因所致的肝、肾功能损害。结论 心脏移植术后的并发症可发生在各个系统 ,术前各脏器的一般情况、手术打击、术后监护的程度及用药情况等均可影响并发症的发生。
廖东山廖崇先李增棋陈道中林潮吴锡阶翁钦永林雁娟
关键词:心脏移植手术后并发症病例报告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