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静

作品数:10 被引量:117H指数:7
供职机构:江西省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华中区域气象中心科技发展基金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暴雨
  • 3篇大雾
  • 3篇大暴雨
  • 2篇气候
  • 2篇气候特点
  • 2篇梅雨
  • 2篇梅雨锋
  • 1篇大雾天气
  • 1篇地形
  • 1篇短时暴雨
  • 1篇短时大暴雨
  • 1篇对流性
  • 1篇对流性暴雨
  • 1篇多尺度
  • 1篇雨期
  • 1篇中尺度
  • 1篇中尺度系统
  • 1篇日数
  • 1篇湿位涡
  • 1篇水汽

机构

  • 9篇江西省气象局
  • 1篇湖北省气象局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上海市气象局

作者

  • 10篇吴静
  • 3篇郑婧
  • 2篇尹洁
  • 2篇孙素琴
  • 2篇许爱华
  • 2篇陈云辉
  • 1篇曹晓岗
  • 1篇郭达烽
  • 1篇刘波
  • 1篇丁治英
  • 1篇张瑛
  • 1篇马中元
  • 1篇肖安

传媒

  • 5篇气象与减灾研...
  • 2篇气象
  • 1篇高原气象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气象水文海洋...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1
  • 1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江西省天气、气候特点及其影响(2017年1—3月):重要天气过程概述
2017年
1大雾过程 2017年1—3月,江西省区域性大雾(全省单日15站以上大雾)频繁出现,共19 d,其中,全省单日出现40站以上大雾有2 d,连续3 d出现大雾4次,分别是1月5—7日、26—28日、3月18—20日、29—31日。
吴静
关键词:气候特点大雾
江西暴雨期间T639模式的短期预报效果检验被引量:21
2011年
选取2010年江西汛期(4—6月)11次暴雨天气过程,对T639模式的短期预报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T639模式能准确反映亚洲中、高纬度大尺度环流的演变趋势和调整,对重大天气过程有较强的预报能力。模式对副高脊线位置预报误差较小。对副高强度和西脊点位置的预报随着季节转变存在系统性误差,4—5月预报的副高强度较实况明显偏强,西脊点位置偏西;6月随着副高加强,预报准确率明显提高,但72 h预报的副高强度大部分情况偏弱。对沿切变线发展的低涡,24 h预报大部分准确,48、72 h预报基本能够反映低涡的移动趋势,但预报的低涡移动多数情况下偏慢,造成位置有所偏差。对切变线的移动,48 h预报易偏快,72 h预报易偏慢。对急流轴的48、72 h预报,急流轴位置偏西、偏南的概率为20%。对西南急流的强度,700 hPa的预报易偏弱,850 hPa的预报易偏强,且随着时效增加,预报误差增大。海平面气压场各时次预报均与零场接近,误差很小。对江西6月中下旬的罕见暴雨天气过程,T639模式作出了准确预报,预报结果与实况均基本吻合,预报的850 hPa风场辐合中心与江西大暴雨、特大暴雨实际中心对应,预报效果显著。
郑婧丁治英刘波吴静
关键词:T639模式天气学检验暴雨
强锋区结构的梅雨锋短时暴雨形成和维持机制被引量:21
2015年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FY-2E卫星TBB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6月14日江西北部短时大暴雨的形成和维持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南亚高压、副热带高压、中纬度西风槽、季风、锋面气旋切变及其上的中尺度波动构成梅雨锋水平环流的多尺度结构,短时暴雨在对流层高层槽前的辐散抽吸较普通暴雨更明显。(2)此次暴雨过程具有梅雨锋结构的普遍特征,如在对流层中下层表现为强θse水平梯度形成的锋面,中低层正涡度柱、风和水汽的辐合带与梅雨锋对应,但同时又具有其特殊性,如短时暴雨锋面坡度小,锋区强度强,两侧存在明显的温度对比,锋区内水平风切变和垂直风切变显著。(3)边界层辐合、锋面和高空急流等抬升机制共同作用,促使湿对称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倾斜对流,区别于普通梅雨的垂直对流。(4)雨区上空强垂直上升运动、高空强辐散、低空强辐合与中尺度系统的发展互相耦合,深厚的正涡度柱沿锋区倾斜向上发展,是此次暴雨与其他短时暴雨在动力机制上的共性。但在低空此次暴雨比普通暴雨存在更明显的锋生,且动力条件较其他暴雨更强。(5)强盛低空急流的脉动和稳定维持使雨区存在有利的水汽输送机制,高低空水平距离的缩短有利于高低空急流的耦合,这与梅雨的普遍特征是一致的。
郑婧孙素琴许爱华吴静
关键词:短时暴雨梅雨锋锋生
3个深入内陆热带气旋产生大暴雨的成因——对比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等资料,对2006年3个深入内陆的热带气旋产生大暴雨的水汽、动力和热力条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碧利斯"虽强度属3个热带气旋中最弱的一个(只达强热带风暴等级),但由于它与南侧强西南季风结合,使其产生暴雨的水汽、动力和热力条件异常强盛,因而导致其暴雨强度最强、范围最大、灾害最严重;(2)螺旋度垂直分量20×10-7hPa.s-2等值线包围区的水平范围和螺旋度正值区垂直伸展高度及各层中心值强度与暴雨强弱有较好的关系,且暴雨区主要落在700 hPa 20×10-7hPa.s-2等值线包围区内;(3)暴雨发生时,3个热带气旋的湿位涡MPV1场均呈现下负上正分布,说明低层为不稳定层,同时均出现高层MPV1正值区向低层下伸的现象,反映不稳定能量开始释放;(4)由于3个热带气旋均未与冷空气结合,故MPV2值均较小,因此湿位涡的湿正压项(MPV1)对产生暴雨的作用大于湿斜压项(MPV2)。
尹洁杜惠良吴静
关键词:热带气旋大暴雨螺旋度湿位涡
重要天气过程概述
2017年
1大雾过程 2016年10—12月,江西省区域性大雾(全省单日15站以上大雾)频繁出现,共计34 d,与常年相比偏多,其中全省单日出现50站以上大雾8 d,特别是11月13—21日连续9 d出现大雾天气,持续时间之长历史罕见。此外,12月有19 d出现大范围霾天气,分别是1—11日、16—19日、22—24日和27日。
吴静
关键词:大雾天气持续时间
台风“潭美”(2013)影响江西期间的路径和降水诊断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数值模式预报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等,针对台风"潭美"(2013)登陆后影响江西的移动路径变化和强降水过程,从大尺度环流背景、物理量场等方面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台风的移动路径与副高变化有关,由于受副高南缘的偏东南气流影响,其中心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进入江西后受副高阻挡逐渐转为偏西和西南偏西方向,因此强大的副高是影响"潭美"移动路径变化的重要系统。2)"潭美"登陆后,中心附近的风速分布表现出明显的不对称结构。随着其向偏西方向移动,大风速区呈逆时针旋转。这种风场结构中不对称的强风速区转移影响了台风的移动路径,使向西北方向的移动逐渐转为西行和西南行。东西风分量差与台风移动路径的变化之间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3)多普勒雷达产品1 h降水量(OHP)与雷达反射率以及大气空中垂直液态含水量(VIL)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与实际降水落区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但其量值要比实际降水量明显偏小,平均在50%左右。4)水汽通量辐合越强,暴雨越强。强降水的产生与来自西南方向的水汽输送带密切相关。江西省中部大范围上升运动的出现和发展,为强降水的产生提供了动力机制;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存在是此次台风强降水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郭达烽包慧濛郑劲光吴静
关键词:台风降水雷达产品物理量
重要天气过程概述
2015年
1大雾过程 2015年1—3月,江西省区域性大雾频繁出现,日数共计18d,较历史同期相比大雾日数偏多。其中,2月16—19日、3月15-17日出现3d以上连续大雾天气过程。
吴静
关键词:气候特点大雾日数
梅雨锋短时大暴雨的多尺度环境场分析被引量:35
2014年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FY2E卫星TBB资料以及NCEP FNL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6月14日江西北部梅雨锋大暴雨的环境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极为有利的天气形势下,江南北部锋生以及低空急流对地形的强迫作用导致β中尺度系统强烈发展,是短时暴雨的触发机制。(2)稳定的环流背景下,500 hPa东亚大槽槽后冷平流与南方暖湿气流持续在江南北部对峙,是暴雨带稳定于赣北的原因。强的热力不稳定、较强的垂直风切变、低层充沛的水汽供应以及强烈的辐合抬升是短时暴雨产生的有利环境场。(3)多尺度系统的协同作用和稳定维持,使西南急流异常强盛。暴雨区上空强垂直上升运动、高空强辐散、低空强辐合与中尺度系统的发展互相耦合,导致梅雨锋上出现大暴雨。干冷空气与暖湿气流在地面至对流层中低层汇合,激发正涡度柱沿假相当位温锋区倾斜向上发展;强烈上升气流穿越锋区加大了层结的不稳定,激发大量不稳定能量释放,使暴雨具有强对流性。(4)不同性质气流在赣东北的交锋、边界层强辐合与喇叭口地形的相互作用是赣东北成为暴雨中心的原因。
郑婧孙素琴吴静许爱华
关键词:短时大暴雨梅雨锋地形
一次冷锋南侧对流性暴雨诊断分析被引量:20
2009年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资料、卫星、雷达和地面加密观测等资料,对2008年5月27—28日江西北部一次冷锋南侧(冷锋前)对流性暴雨过程进行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和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1)对流性暴雨出现在冷锋前的主要原因是:各层槽线位置近于垂直,锋面陡峭,并出现前倾槽结构;冷锋前低层暖湿气流异常强盛,下暖湿上干冷使对流不稳定能量增强;当冷锋移近、气旋波发展东移和低空急流加强,触发了冷锋前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2)本次暴雨具有明显中小尺度特征,共有4个β中尺度对流系统沿地面冷锋南侧发展东移,850hPa的中尺度辐合线、地面中低压和中尺度辐合线、云顶亮温低值区、强回波区及雷达速度图上逆风区等均揭示中小尺度扰动系统存在,且中小尺度扰动系统与暴雨雨团对应很好。
尹洁吴静曹晓岗陈云辉
关键词:冷锋对流性暴雨中尺度系统
江西“2010.6.19”特大暴雨水汽输送过程分析被引量:9
2011年
利用NCEP(1°×1°)再分析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WRF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10-06-19江西出现的历史罕见特大暴雨天气水汽输送的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特大暴雨天气过程的水汽输送源地以南海和孟加拉湾为主,强降水落区在水汽输送带左侧风向切变线附近。暴雨过程是由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组成:一次是19日02:00江西南部和福建南部交界处的中尺度系统北抬形成的赣北暴雨;另一次是19日20:00由湖南中尺度气旋及其后续的中尺度系统东移造成的大范围暴雨。利用WRF数值模式对整层水汽输送进行高分辨力数值模拟发现,暴雨落区出现在整层水汽输送最大值区域和梯度最大处,且整层水汽输送方向为西南-东北走向。
肖安张瑛马中元陈云辉吴静
关键词:特大暴雨水汽输送WRF模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