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厚纶

作品数:38 被引量:161H指数:6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6篇致痫
  • 12篇致痫大鼠
  • 11篇海马
  • 9篇褪黑素
  • 9篇谷氨酸
  • 9篇黑素
  • 9篇氨酸
  • 6篇内酯
  • 6篇马桑内酯
  • 6篇解剖学
  • 5篇癫痫
  • 5篇细胞
  • 5篇免疫
  • 5篇海马内
  • 5篇大鼠海马
  • 4篇皮质
  • 4篇缺血
  • 4篇纹状体
  • 4篇教学
  • 4篇TNF-Α

机构

  • 31篇华中科技大学
  • 7篇同济医科大学
  • 2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广州军区武汉...
  • 1篇江汉大学
  • 1篇嘉兴学院
  • 1篇同济医科大学...
  • 1篇武汉职工医学...

作者

  • 38篇周厚纶
  • 11篇朱长庚
  • 11篇刘庆莹
  • 8篇魏瑛
  • 6篇赵虎
  • 5篇李正莉
  • 5篇童逸龄
  • 5篇王春旭
  • 4篇卢敏
  • 4篇王争艳
  • 3篇蔡秋云
  • 3篇肖海涛
  • 3篇袁远
  • 2篇李允光
  • 2篇李汉先
  • 2篇王从荣
  • 2篇朱家祥
  • 2篇魏瑛
  • 2篇王熠钊
  • 2篇蔡瑞鹏

传媒

  • 10篇中国组织化学...
  • 4篇局解手术学杂...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解剖学报
  • 2篇同济医科大学...
  • 2篇神经解剖学杂...
  • 2篇中国生物医学...
  • 2篇解剖学研究
  • 2篇临床肾脏病杂...
  • 2篇中国解剖学会...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生命的化学
  • 1篇解剖科学进展
  • 1篇神经科学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江汉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5
  • 2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4篇2002
  • 3篇2000
  • 3篇1997
  • 1篇1994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IL-6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鼠纹状体损害的影响
2000年
目的 为了研究鼠纹状体缺血损伤时IL-6对NOS和FOS阳性神经元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24只Wistar大鼠局灶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流模型的基础上分组,即经侧脑室事先注入IL-6的实验组(n=16),单纯缺血再灌流的对照组(n=8)。分别进行NADPH脱氢反应和FOS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了缺血再灌流1小时、2小时、4小时、6小时纹状体处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及FOS阳性神经元数量的变化。结果 发现纹状体中心区缺少NOS及FOS阳性神经元的表达,其纹状体周围区却表达显著增加。而且表明IL-6有明显抑制NOS及FOS表达的作用。结论 提示IL-6可能参与脑缺血再灌流的调控作用。
李汉先蒋兆健周厚纶刘庆莹
关键词:脑缺血NOSFOSIL-6
甲状旁腺及病理生理被引量:1
2010年
甲状旁腺为2对扁卵圆形小体,常位于甲状腺侧叶后缘与其被膜之间。长约6mm,宽3~4mm,厚1~2mm,每个甲状旁腺重约50mg。通常每侧有上、下2个甲状旁腺,上位甲状旁腺位置较固定,一般在甲状腺侧叶后缘中、上1/3交界处附近;下位甲状旁腺位置变化较大,多数位于甲状腺侧叶后缘近下端的筋膜鞘内,紧邻甲状腺下动脉下方,有的则位于紧邻甲状腺下动脉上方的筋膜鞘外,还有的埋于近下极处的甲状腺实质内。
周厚纶
关键词:甲状旁腺病理生理甲状腺下动脉卵圆形筋膜
采用表面阵列电极的人体前臂电刺激仿真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表面阵列电极在改进刺激选择性和控制能力方面具有优越性能,而触点大小和间距是对刺激范围和深度影响最大的因素。针对手功能康复需求,在建立前臂同心圆柱层次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元仿真得到直流阴极表面电刺激下前臂组织内神经纤维的胞外电势分布,采用神经纤维激励函数表征外加电场对神经轴突电活动的影响。通过仿真研究不同触点尺寸和排列方式的阵列电极设计,采用激励函数峰值和半宽度评价刺激效果。结果表明,当阵列电极触点尺寸由12 mm增大到14 mm,间距由6 mm减小到2 mm时,被激活的靶组织区域面积增大了169.36 mm2,使得刺激选择性变差;而大小触点交叉排列的结构设计能使激活的靶组织区域面积减小至少89.52mm2,有助于提高刺激选择性能,从而为表面阵列电极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黄涛徐琦何际平周厚纶王熠钊
关键词:神经肌肉电刺激激励函数
海豹油对幼年小鼠脑内ACh、synaptophysin阳性神经元、GFAP阳性细胞的影响
<正> 本实验以加拿大原产海豹油(南海市北洋发展有限公司提供)对生后一周的幼年小鼠灌胃21天。实验小鼠分三组:大剂量组2g/kg/d小剂量组1g/kg/d及正常对照组。动物用4%多聚甲醛经升主动脉灌注、固定、取脑、切片后...
周厚纶刘庆莹魏瑛蔡秋云朱长庚
文献传递
褪黑素对马桑内酯致痫大鼠海马内SP水平的影响
2009年
目的探讨褪黑素(melatonin,MT)对马桑内酯致痫大鼠海马内P物质水平的影响,以探讨褪黑素的抑痫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分为A、B、C、D 4组,每组10只。A组:生理盐水组;B组:马桑内酯组;C组:褪黑素+马桑内酯组;D组:Luzindole+褪黑素+马桑内酯组。观察并记录行为学变化,然后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海马内SP mRNA含量变化。结果B组和D组大鼠均有不同程度的癫痫发作,而C组大鼠癫痫发作不明显,A组几乎均无发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四组大鼠海马各区均有S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B组、D组与A组、C组比海马内SP免疫阳性反应明显增强(P<0.05),而A组与C组比无明显差异(P>0.05);RT-PCR结果提示,B组、D组与A组、C组相比,大鼠海马内SP mRNA明显升高(P<0.05),而A组与C组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MT能通过下调海马内SP水平抑制癫痫发作。
万娜周厚纶赵虎黄东辉
关键词:褪黑素马桑内酯P物质
IL-1β对谷氨酸致痫大鼠大脑皮质、海马内NMDAR1免疫反应变化的影响
2003年
周厚纶王争艳刘庆莹朱长庚
关键词:IL-1Β谷氨酸大脑皮质海马NMDAR1
急性癫痫大鼠脑脊液中四种氨基酸含量的变化被引量:1
1997年
本文用神经递质HPLC荧光法测定了急性致病大鼠脑脊液中四种氨基酸的含且及应用NMDA受体阻断剂MK—801后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急性致痫组动物脑脊液中GIU明显增高(P<0.05)。其它三种氨基酸变化不明显。使用MK—801后,脑脊液中Gin合且有所下降。提示:马迈内酯致痴与脑内GIu升高有关。
朱家祥周厚纶朱长庚王炜何善述江卫国刘朝
关键词:马桑内酯癫痫脑脊液谷氨酸
谷氨酸致痫大鼠海马内spinophilin免疫反应的变化
2002年
目的 研究spinophilin与癫痫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侧脑室注射L 谷氨酸钠 6 μl (5 0mg/ml)制作大鼠癫痫模型 ,动物存活 2小时。然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海马内spinophilin表达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大鼠海马CA1及CA3区阳性反应产物较对照组明显增多。结论 提示spinophilin可能参与了癫痫的发生 。
王争艳周厚纶刘庆莹魏瑛童逸龄朱长庚
关键词:谷氨酸致痫大鼠海马SPINOPHILIN免疫反应
癫痫病人手术切除标本的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研究被引量:48
1997年
应用组织学、组织化学和电镜方法研究了30例癫痫病人病灶区手术切除标本脑组织的形态学和神经递质变化。发现引起癫痫发作的多种病灶(如胶质瘤、胶质疤痕、肉芽组织、血管畸形、寄生虫病等)除该疾病所特有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外,还具有共同的神经形态学和神经递质改变:神经细胞核固缩、染色质边集、核周质水肿、尼氏质减少或消失、胞体皱缩、数量减少。同时,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大量增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多数病灶区增生的胶质细胞呈谷氨酸免疫反应。我们认为:这提示在慢性癫痫情况下,胶质细胞合成、贮存的摄取谷氨酸的能力增强。因而,即使在病灶区神经细胞受损、数量减少的情况下,仍能保持一个相当大的谷氨酸库,并可在一定的因素诱导下,释放至周围脑组织,导致癫痫的再发作。本研究为慢性癫痫的反复发作提供了可能的神经化学依据。
朱长庚李龄魏瑛童逸龄蔡秋云朱家祥周厚纶熊密
关键词:癫痫免疫组织化学超微结构谷氨酸
马桑内酯致痫大鼠海马TNF-α和TNFR1免疫反应的变化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研究TNF α与癫痫发病的关系 ,进一步探讨癫痫发病机理及为癫痫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马桑内酯 (CL)致痫组 ,侧脑室给药后观察记录两组大鼠行为变化 ,存活 2h灌注取材切片 ,用SABC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图像分析观察大鼠海马内TNF α和TNFR1表达的变化。结果 CL致痫组均出现Ⅲ~Ⅴ级痫性发作 ,对照组无发作 ;CL致痫组TNF α与TNFR1在大鼠海马各区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增多 ,表达较对照组增强 ,其中TNF α在海马CA1、CA3区锥体细胞层 ,TNFR1在海马CA3区锥体细胞层表达显著增强 (均P <0 0 1)。结论 TNF α在癫痫发病中起促进作用 ,其作用可能是通过TNFR1介导的。
李允光周厚纶黄颖童逸龄刘庆莹
关键词:TNF-ΑTNFR马桑内酯SABC法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