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扬

作品数:49 被引量:1,807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21篇经济管理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天文地球
  • 6篇历史地理
  • 4篇动力工程及工...
  • 4篇农业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1篇贫困
  • 10篇乡村
  • 6篇地理
  • 6篇地理学
  • 6篇灾害
  • 6篇理学
  • 5篇自然灾害
  • 5篇县域
  • 5篇精准
  • 5篇减贫
  • 5篇扶贫
  • 4篇能源
  • 4篇气候
  • 3篇中国自然灾害
  • 3篇人口
  • 3篇农村
  • 3篇贫困化
  • 3篇扶贫策略
  • 3篇干旱
  • 3篇城乡

机构

  • 40篇中国科学院
  • 18篇北京师范大学
  • 17篇中国科学院大...
  • 6篇中国科学院研...
  • 5篇教育部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人民武装...
  • 1篇北京自然博物...

作者

  • 49篇周扬
  • 17篇刘彦随
  • 15篇吴文祥
  • 15篇周扬
  • 11篇李宁
  • 10篇胡莹
  • 6篇吴吉东
  • 5篇刘光旭
  • 4篇顾孝天
  • 3篇范碧航
  • 2篇房茜
  • 2篇刘继来
  • 1篇刘雪琴
  • 1篇郑景云
  • 1篇李玉恒
  • 1篇张绪教
  • 1篇葛全胜
  • 1篇陈玉福
  • 1篇解伟
  • 1篇温玉婷

传媒

  • 6篇地理学报
  • 6篇自然灾害学报
  • 4篇地理研究
  • 3篇可再生能源
  • 2篇中原文物
  • 2篇地理科学进展
  • 2篇经济经纬
  • 2篇经济地理
  • 2篇地理科学
  • 2篇灾害学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资源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中国科学院院...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古地理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20
  • 9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7篇2010
  • 4篇2009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村域贫困地理格局及其分异机理被引量:31
2021年
贫困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是贫困地理学理论研究的核心。本文以贫困地域系统和区域多维贫困为理论基础,构建了村域贫困化的理论分析框架,以2013年底中国精准扶贫识别的12.4万个贫困村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自相关、核密度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刻画了新时期中国贫困村的空间地理格局,定量探测了贫困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子,揭示了村域贫困化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①贫困化与地理致贫因子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空间上两者的作用路径和表现形式复杂多样。总体上,可从自然和人文2类要素和环境、经济、社会3个维度来综合识别村域致贫因子。地理环境在贫困化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经济要素是重要的致贫因子,社会要素具有贫困放大效应。②贫困村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性特征。全国贫困村空间分布与胡焕庸线和地势三级阶梯所形成的基础地理格局具有高度一致性,村域贫困化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异特征和坡度分异特征,在空间上有1个一级核心区、5个二级核心区、7个三级核心区。③地形、资源禀赋、劳动力状况、交通条件和公共服务是中国村域贫困化空间分异的主导因子,且省际间各因子驱动大小差异明显。交互探测结果表明,双因子交互驱动力强于单因子作用,交互作用类型以非线性增强为主。
周扬周扬童春阳黄晗
关键词:贫困村地理要素
1982-2010年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时空格局演变被引量:101
2014年
研究县域经济发展格局对揭示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演化机制和实现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基于中国2352个县域单元1982、1990、2000和2010年的人均GDP数据,采用空间关联技术和变差函数分析了近30年来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格局的演化特点并探讨了其演化机制。结果表明: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和增长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性;1982年以来,经济发展的空间集聚程度逐渐增加,空间依赖程度增强;东部和华北北部地区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热点区;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空间呈异质性,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异格局中的随机成分随时间推移不断降低;中国东南—西北向经济发展的均质性相对较好,空间差异较小;历史基础、经济区位、资源禀赋和区域发展政策等是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格局演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周扬李宁吴文祥吴吉东
关键词:县域经济发展空间自相关变差函数
非洲干旱对中国农牧交错带干旱的时间位相预警信号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和非洲Sahel地区均处在季风尾闾带的干旱向半湿润气候过渡的的地区,两者在近百年的干湿变化上有着近似的变化周期。本文以非洲Sahel西部地区和中国华北农牧交错带为研究区,通过功率谱分析了两个降水序列的变化周期,用相关分析研究两者之间的滞后时间,由此检测非洲干旱对于中国农牧交错带干旱的预警水平。研究发现,两个地区在降水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上存在很好的相似性,中国农牧交错带的干旱比非洲干旱的时间位相滞后约15年,这个时间位相差作为预警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干旱的置信水平为0.01。
李宁胡杰顾孝天周扬
关键词:干旱时间序列
基于GIS的江苏省陆地风能资源潜力评估及微观选址被引量:6
2010年
基于江苏省14个气象站地面观测资料,从有效风能密度、有效总时数及威布尔二参数模型对研究区的风能潜力进行了分析,同时选用Vestas V80风机作为参考装机,结合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排除不适宜风能开发利用的区域,估算研究区可装机潜力。结果表明:江苏省境内风能资源呈东高西低分布,越靠近海边风能资源越丰富;根据风能区划标准,全省风能资源丰富区主要位于东部沿海的南通、盐城等地区,较为丰富地区分布于苏北的连云港及苏南部分地区,相对较为贫乏的地区是内陆的镇江、扬州、常州等地区;全省80m高度四季平均风速均在可利用范围(3m/s以上),其中东部沿海地区四季风速均在4~5m/s,有较大的可开发利用潜力;据估算全省适宜风电开发的区域面积大约是18133.4km^2,可安装4万多座Vestas V80风机,年均发电量约为1.46×10~5MkWh。
周扬吴文祥刘光旭胡莹
关键词:WEIBULL分布风能
西北地区太阳能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资源潜力评估被引量:76
2010年
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人类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费及温室气体的排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研究某一区域太阳能资源的时空分布及稳定性对于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至关重要。论文从区域的角度,利用西北5省西安、西宁、兰州等27个辐射站逐日太阳总辐射(1961—2008年)和延安、乌鲁木齐、安康等163个气象站逐日日照时数资料(1958—2008年),用统计分析和规则样条函数插值相结合的方法,采用太阳总辐射和日照时数作为评价指标,分析了西北地区近50 a来太阳能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太阳能资源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基本一致,中部青海地区日照时数最长和太阳能总辐射最为丰富,属于资源丰富区,陕西南部及西南部地区太阳能资源相对最为贫乏,属于资源缺乏区;②近50 a来,西北地区年总辐射呈明显下降趋势,年均日照时数下降趋势较缓;③163个气象站近10 a各月日照时数大于6 h的天数有45~327 d,大部分站点在200 d以上,其中每年有15个站点大于300 d;④陕西中及南部、乌鲁木齐周边地区太阳能资源最不稳定,太阳能稳定程度指数K值最高,为12.21,而青海北部及青、甘、新三省交界地带资源最为稳定,K值最低,为1.27;⑤太阳能资源的稳定程度与资源潜力大小分布较为一致,即太阳能资源较为稳定的地区,总辐射最高、日照时间最长。
周扬吴文祥胡莹刘光旭
关键词:太阳总辐射日照时数
气候突变与古文明衰落被引量:18
2009年
世界不同地区的古代文明在其发展过程中大多经历过衰落,其原因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近几十年来,随着测年精度的提高、全新世较高分辨率气候变化研究的进展、古代文明衰落时间的相对精确考证以及对全新世气侯突变现象认识的不断深入,气候突变在古代文明衰落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介绍了目前古代文明衰落的气候因素作用研究的进展,包括人们对气候突变、全新世气候变化以及气候突变在文明衰落中的作用的认识。深入了解气候突变与古代文明衰落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助于理解这些古代文明衰落的原因,而且也将为人类对未来气候突变的适应提供有益的借鉴。
吴文祥胡莹周扬
关键词:气候突变晚全新世
灾害恢复度量框架——Katrina飓风灾后恢复应用案例被引量:18
2013年
灾害恢复的量化判别对于灾害管理者掌握灾害恢复进程及合理优化灾后恢复重建策略至关重要。为了弥补灾害恢复概念不统一、量化判定方法和案例研究不足的问题,首先基于复杂巨系统理论,在灾害恢复理论层面,从"均衡"角度定义了灾害恢复的概念;其次,利用文献归纳法,从灾害影响的基础设施、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四个维度提出了度量灾害恢复的指标体系;进而基于灾害恢复概念,提出了利用灾害恢复指标进行量化判定的模型,系统地构建了灾害恢复的度量框架;最后,以2005年美国Katrina飓风后路易斯安那州的灾后恢复为例,判定灾区恢复进程。结果显示,经过6年多的恢复重建,灾区仍未完全恢复。灾害恢复的定量化研究可以为灾害经济影响评估模型的构建及模型参数的验证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灾害恢复度量框架的有效性尚需要更多的案例对比分析及验证。
吴吉东李宁周扬顾孝天郝晓琳
关键词:自然灾害灾害管理
中国农村贫困化地域分异特征及其精准扶贫策略
长期以来,中国坚持政府主导推动减贫事业,在实践中不断推进扶贫开发的理论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目前中国仍有7017万农村贫困人口,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
刘彦随周扬刘继来
关键词:地域分异
西方农业起源理论评述被引量:7
2010年
自从柴尔德提出"新石器革命"的论断以来,农业起源成为世界考古学战略性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各学科学者运用多种理论从各个角度探讨这一革命性进程,试图回答农业是何时、何地、为何和怎样起源的。西方学者为此作了不懈努力,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简要回顾了西方农业起源的研究历程,然后从环境、社会和人类文化、认知力三个方面对西方有关农业起源的理论或假说进行总结和评述,旨在进一步促进国内外研究者对农业起源进行深入的研究。
张修龙吴文祥周扬
关键词:农业起源认知力
罗霄山区生态用地时空演变及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响应——以井冈山为例被引量:27
2019年
生态用地的可持续利用对人类生存至关重要,而山区生态用地变化及其引起的资源环境效应是山区地域人地关系变化的反映,认识和探讨山区生态用地时空分布和形成机理对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和引导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运用土地利用空间分析模型和Meta分析方法,分析井冈山的生态用地变化空间格局及其生态服务价值损益;利用Logistic回归和地理探测器,诊断生态用地的空间指向特征和时间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1990—2015年,井冈山生态用地变化显著,呈不断减少趋势,其中近城区表现最明显;生态用地转移的主要对象为城乡建设用地。1990—2000年间,井冈山生态用地的总体转移速率远远大于2000—2015年间的转移速率;林地的转移面积及占比最大,转移部分大于新增部分,属于生态用地减少型地类,而草地和水域属于生态增加型用地,且转移速率较大,是井冈山市较“活跃”的生态用地类型。(2)生态用地的时间演化过程的主导驱动因素包括人口数量和产业结构,空间演变格局中的主导驱动因素为到河流的距离和到地域中心的距离。(3)1990—2015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不断降低但减少速率逐渐放缓,19902000年的年均减少量大于2000—2015年的年均减少量。其中,林地对生态服务价值的贡献最大。山区乡村振兴应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目标导向,实现农民生计和生态安全的协同优化,利用山区地域资源优势,强化三产融合,推进山区“乡村振兴”。
璩路路刘彦随刘彦随周扬
关键词:生态用地生态系统服务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