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飞
- 作品数:44 被引量:50H指数:4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农科院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 乙型肝炎病毒全S蛋白候选相互作用蛋白研究
- 目的:
分子流行病学方法检测厦门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病毒株前前S基因编码的广泛性。酵母双杂交技术自健康人肝细胞cDNA文库中筛选HBV全S蛋白相互作用蛋白基因,并以反向酵母双杂交方法验证候选结合蛋白。通过...
- 周飞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蛋白分子作用
- 文献传递
- 乙型肝炎病毒前前S区和前X区与肝细胞癌关系的研究
- 任建林潘金水董菁周飞许鸿志陈美娅卢雅丕肖鸿敏詹小娟张志平谢晨曦刘明施华秀陈建民王琳
- 乙型肝炎病毒前前S区和前X区与肝细胞癌关系的研究(WKZ0501)是厦门市科技局“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性疾病的防治研究”立项子课题之-。 该研究的任务指标是: 摸清我市乙型肝炎病毒流行情况及我市流行的HBV株基因结构...
- 关键词: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肝细胞癌多肽HBV宿主蛋白
- 乙型肝炎病毒全S蛋白载体的构建及自激活的研究
- 目的探讨 HBV 含 S 编码区全 S 蛋白生物活性,并构建含全 S 基因真核表达质粒。方法用 PCR 法扩增含 Not Ⅰ与 SalⅠ酶切位点的全 S 基因序列,对 pDEST32载体及全 S 基因 PCR 产物经双酶...
- 周飞任建林卢雅丕王琳张波陈美娅董菁
- 文献传递
- 人三叶因子1真核载体的构建与表达
- 目的构建人三叶因子1(hTFF1)的真核载体并在真核细胞中表达。方法从人胃黏膜提取总 RNA,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制备总 cDNA,PCR 扩增 hTFF1基因,TA 克隆至 pGEMT 载体中,测序鉴定后...
- 卢雅丕董菁周飞王琳张波陈美娅任建林
- 文献传递
- 乙型肝炎病毒前-X融合蛋白结合蛋白的筛选
- 2010年
- 目的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自肝细胞cDNA文库中筛选HBV前-X(pre-X)融合蛋白结合蛋白,探讨pre-X融合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方法 PCR扩增HBV pre-X基因序列,根据酵母双杂合体系构建诱饵质粒pDEST32-pre-X,并测定DNA序列验证。将质粒pDEST32-pre-X转化为酵母细胞MaV203,应用Western blot验证pre-X融合蛋白在酵母细胞中正确表达,再与转化为人肝细胞cDNA文库质粒的酵母细胞pDEST22配合,在营养缺陷型培养基和X-gal上三重筛选阳性菌落,提取阳性酵母菌落的猎物质粒进行DNA测序。利用核苷酸数据库及生物信息学技术,对筛选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成功构建pDEST32-pre-X诱饵质粒,Western blot证实转化诱饵质粒的酵母细胞能正确表达pre-X融合蛋白,pDEST32-pre-X及正常成人肝细胞cDNA文库共转化酵母细胞后,选择性培养出45个菌落,经缺陷培养基分离及X-gal检测后筛选出3个阳性克隆,测序结果为一种蛋白,即TCP1蛋白。结论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出1个与pre-X融合蛋白相互作用的肝细胞结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HBV pre-X融合蛋白的作用提供了新线索。
- 肖鸿敏任建林潘金水施华秀许鸿志周飞董菁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酵母双杂交技术结合蛋白
- 熊去氧胆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淤胆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和评价熊去氧胆酸治疗慢性乙肝重度淤胆治疗的作用机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淤胆的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加用熊去氧胆酸),治疗前进行血尿常规、血生化指标检查,以4周为1个疗程系统治疗,疗程结束后复查有关检查项目。根据临床症状改善和复查结果评价熊去氧胆酸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疗程结束后,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的降低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白蛋白(ALB)、白球蛋白比值(A/G)、γ-球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熊去氧胆酸具有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淤胆症状,降低谷丙转氨酶和血清胆红素的作用。
- 陈立刚任建林周静平陈美娅周飞迟宝荣
- 关键词:熊去氧胆酸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淤胆
- 人肠三叶因子真核载体的构建与表达
- 2008年
- 目的构建人肠三叶因子(hITF/hTFF3)的真核载体并在真核细胞中表达。方法从人结肠粘膜提取总RNA,逆转录多聚酶反应制备总cDNA,PCR扩增hTFF3基因,TA克隆至pGEMT载体中,测序鉴定后将hTFF3基因重组到真核表达载体pCMV5-myc中,转染真核细胞293-T,裂解细胞后分别采用鼠抗人c-myc抗体和鼠抗人TFF3抗体行Western-blot了解hTFF3表达情况。结果从人结肠粘膜成功克隆了hTFF3基因并经测序验证,构建了pCMV5-myc-hTFF3真核表达载体,转染细胞后行western-blot提示hTFF3可在293-T细胞中表达。结论成功构建pCMV5-myc-hTFF3重组真核载体并在293-T细胞中表达hTFF3蛋白,为进一步研究hTFF3的功能、作用机制及相互作用蛋白奠定了基础。
- 卢雅丕周飞王琳张波董菁任建林
- 关键词: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载体
-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启动子缺失突变的初步观察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e抗原阴性患者HBV核心基因启动子变异方式。方法自5例慢性HBV感染者血清中分别提取HBVDNA,应用多重PCR法鉴定其基因型。PCR扩增X基因序列,克隆入pMD19T载体,共挑选23个克隆测序,与已知HBV基因相应序列比较该患者体内HBV基因变异程度。结果 5例患者中3例基因型分别为B、C和B/C混合型,2例患者通过现行多引物方法无法分型。16个(16/23,69.6%)克隆在X基因下游出现大段缺失突变,其中15例缺失长度为234bp,1例为245bp。缺失突变区域包括C基因启动子区,并导致前-C区起始密码子ATG编码缺失,这种缺失突变在5例患者中均被检出。结论 CP/HBeAg起始密码子缺失突变可能是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一种变异模式。
- 陈美娅周飞毛乾国卢雅丕陈建民王琳任建林董菁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缺失突变
-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启动子缺失突变导致HBeAg表达不能被引量:7
- 2008年
- 周飞毛乾国卢雅丕陈美娅陈建民王琳任建林董菁
- 关键词:HBEAG表达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启动子缺失突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HBEAG阴性乙型肝炎E抗原
- 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 2016年
- 背景: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一类临床常见疾病,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漏诊。目的:探讨DILI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并确诊的DILI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并探讨临床特征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DILI患者51例,男女比例为1∶1.32,平均年龄(50.6±17.9)岁,其中60岁及以上人群占比最高(43.1%)。肝细胞损伤型为主要肝损伤类型(84.3%)。引起DILI最常见的药物依次为中草药、心血管系统药以及激素和内分泌代谢药,分别占51.0%、19.6%和9.8%。患者合并的基础疾病涵盖全身多个系统。DILI临床表现不典型,实验室检查亦缺乏特异性,5.9%的患者自身抗体阳性。大部分DILI患者预后较好,治愈率和好转率分别为21.6%和66.7%,死亡率为5.9%,死因均为肝衰竭。患者入院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水平和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与预后显著相关(P<0.05)。结论:DILI好发于老年人群,中草药的不规范使用可能是导致其发生的重要因素。DILI临床表现不典型,大部分患者预后较好。入院时ALT、AST、TBIL、白蛋白水平和PT、INR与预后密切相关。
- 周静平周飞陈美娅陈立刚潘金水叶震世
-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伤中草药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