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珏 作品数:14 被引量:35 H指数:4 供职机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益生菌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益生菌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将在我院儿科住院的60例ITP患儿分为治疗组及安慰剂组,两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生菌或安慰剂治疗,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均采血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及白细胞介素-4(IL-4)浓度,并以30例健康同龄儿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病例组CD3、CD4、CD4/CD8及IL-4水平显著降低,IFN-γ水平显著增高[(61.67±11.34)%vs(71.00±7.38)%,(35.80±12.81)%vs(45.20±6.59)%,1.83±1.04 vs 2.27±0.67,(11.81±8.21)pg/m L vs(19.01±8.44)pg/m L,(5.94±3.80)pg/m L vs(2.08±0.95)pg/m L]。治疗后8周,随着病情好转,治疗组CD4、CD4/CD8及IL-4水平均显著高于安慰剂组,IFN-γ水平显著低于安慰剂组[41.77±11.86)%vs(35.31±11.12)%,2.26±1.56 vs 1.53±0.80,(18.23±10.15)pg/m L vs(12.30±9.35)pg/m L,(2.36±1.81)pg/m L vs(4.03±3.48)pg/m L]。结论益生菌可调节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其可能通过恢复机体细胞免疫的平衡而对疾病的恢复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阮毅燕 林子惠 唐文珏 冯军坛 胡雪桦 谢翠玲 刘敏成关键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细胞免疫 淋巴细胞亚群 细胞因子 益生菌 广西儿童川崎病特点临床研究 2019年 目的探讨川崎病(KD)的发病、流行特征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7年6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223例KD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典型川崎病(CKD)和非典型川崎病(IKD)两组患儿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①CKD与IKD在四肢硬肿、脱屑,球结膜充血,口唇皲裂,皮疹,淋巴结肿大的发生率分别为(61.0%vs 22.9%,χ^2=30.89;88.2%vs 32.1%,χ^2=74.68,94.9%vs 39.0%,χ^2=83.92;77.2%vs34.5%,χ^2=40.54;80.8%vs42.5%,χ^2=34.74,P=0.000)。②KD发病率1岁左右最高;3月、5月有两个发病高峰期。③两组在白细胞(WBC)(χ^2=6.942,P=0.008)、中性粒细胞(N)(χ^2=23.474,P=0.000)、C-反应蛋白(CRP)(χ^2=12.82,P=0.000)、CD3+T淋巴细胞(χ^2=8.566,P=0.003)、CD8+T淋巴细胞(χ^2=7.416,P=0.006)、谷丙转氨酶(ALT)(χ^2=7.584,P=0.006)、民族(χ^2=3.944,P=0.047)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归分析显示:WBC(OR=0.464,95%CI 0.219~0.980,P<0.05),N(OR=0.319 95%CI 0.138~0.736,P<0.05),与IKD的发生呈负相关。结论汉族儿童典型川崎病的发病率更高;不典型川崎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更低。 唐文珏 张鹏关键词:川崎病 流行病学特点 CD133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1年 目的探讨CD133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方法对34例儿童ALL和10例对照者骨髓单个核细胞进行CD133 mRNA表达的检测。结果儿童ALL的CD133 mRNA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者(P<0.01)。儿童ALL骨髓细胞CD133 mRNA表达与CD34相关(P<0.05)。CD133mRNA的表达与儿童ALL临床危险度分型有关(P<0.05),与FAB分型、外周血白细胞数、淋巴结肿大、性别、年龄等因素无相关性。结论儿童ALL CD133 mRNA表达率较高;CD133 mRNA表达可能与儿童ALL的发生、发展有关。 唐文珏 刘壮 刘红艳 韦红英 雷永红 张鹏关键词:CD133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急性 儿童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川崎病冠脉损伤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在广西妇幼保健院住院的223例KD住院患儿,分为冠脉扩张组和无冠脉扩张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免疫功能。同时与35例正常儿童对比。结果男性更容易并发冠脉扩张(P<0.05);在无冠脉扩张组中四肢硬肿、脱屑、球结膜充血、口唇皲裂、皮疹、淋巴结肿大的发生率更高(P<0.05),且口唇皲裂发生率高达91.1%。两组患者住院天数、WBC、PLT、ESR、CD4、IgA、AST、CK-M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脉损伤组N、PCT、CRP、ALT、Hb更低(P<0.05),CD3、CD8、IgG、IgM明显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川崎病患者WBC、PLT、N、IgA、IgM、ALT明显升高(P<0.05)。而Hb、AST、CK-Mb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男性、贫血、免疫紊乱,为冠脉扩张的危险因素。 唐文珏 张鹏 陆盅伃 林子惠关键词:川崎病 冠脉扩张 免疫调节T细胞在再生障碍性贫血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中的作用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免疫调节T细胞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初发再生障碍性贫血(AA)40例。分组:(1)初发AA,20例,临床诊断符合小儿AA的诊疗建议,且入院前未接受相关治疗。(2)缓解期AA,20例患者再生障碍性贫血经免疫治疗后,临床指标提示造血恢复。(3)对照组,选取与之匹配的正常儿童20例。检测外周血CD 4+、CD 8+、NK及Treg细胞群数量及比例。结果初发组CD 4+及Treg细胞比例(26.8±3.2、3.3±1.1)较缓解组(36.6±3.0、5.9±1.4)及对照组(38.7±7.2、6.0±1.5)低(P<0.05),而CD 8+的细胞的比例(38.4±6.2)、较缓解组(32.1±4.5)及对照组(28.7±7.5)高(P<0.05);初发AA CD4-/CD8+的值为(0.74±0.2)较缓解组(1.2±0.3)及对照组(1.4±0.5)低(P<0.05);缓解组与对照组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初发组(15.7±4.0)、缓解组(18.2±3.2)与对照组(19.2±5.3)的NK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显示AA患者的造血功能的衰竭与T细胞亚群比例失衡有关,支持了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参与AA发生。 唐文珏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 免疫功能紊乱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 阮毅燕 陈瑜毅 唐文珏 胡雪桦 陆盅妤 冯军坛 谢翠玲 刘敏成不同一线治疗方案治疗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比较不同一线治疗方案治疗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2016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ITP患儿76例,结合患儿的临床症状、血小板数目和骨髓形态学巨核产板功能分为A组22例,B组18例,C组36例。A组予以糖皮质激素治疗,B组予以人免疫球蛋白治疗,C组予以糖皮质激素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比较3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和产板巨核细胞、血小板升高时间、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出血控制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血小板计数、产板巨核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血小板计数及产板巨核细胞均升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血小板升高时间、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及出血控制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住院时间短于A组、C组,A组住院费用少于B组、C组(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ITP患儿的不同临床特点采取不同一线治疗方案治疗是安全可行的,能获取良好治疗效果。 张祯健 盘冬兰 唐文珏 陆盅伃关键词:儿童 人免疫球蛋白 糖皮质激素 血小板计数 细胞免疫功能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关系研究 唐文珏 阮毅燕 陆盅妤 潘新年 冯军坛CD133表达与儿童急性白血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CD133在儿童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 A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初步探讨CD133表达与儿童AL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肝脾淋巴结肿大、FAB分型、临床... 唐文珏关键词:CD133 急性白血病 儿童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文献传递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013年8月~2015年7月在笔者医院儿科住院的83例ITP初治患儿及31例同期在笔者医院门诊体检的健康同龄儿纳入研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比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细胞因子IFN-γ及IL-4浓度。结果治疗前病例组CD3 60.07%±11.85%、CD4 34.18%±11.72%、CD4/CD8 1.76%±0.94%及IL-4 11.24±8.42pg/m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70.96%±7.26%、45.05%±6.53%,2.26%±0.66%及21.26±9.34pg/ml,IFN-γ水平5.88±4.02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2.12±1.09pg/ml;治疗后8周后,CD3 65.76%±10.87%、CD4 38.71%±11.81%及IL-4 14.59±11.59pg/ml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IFN-γ3.65±3.15pg/ml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ITP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Th1/Th2平衡失调可能与ITP的发病机制和疾病的活动状态密切相关。 阮毅燕 陈瑜毅 唐文珏 胡雪桦 陆盅妤 冯军坛 谢翠玲 刘敏成关键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细胞免疫 淋巴细胞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