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浩华
- 作品数:7 被引量:168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气科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南岭大瑶山雾区锋面降水的雨水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8
- 2005年
- 使用1999年1月和2001年2-3月在南岭山地采集的雨水样品资料,分析了南岭山地雨水的化学组分;对4次典型锋面过程伴随降水的雨水离子浓度及其可能的来源进行了分析;发现酸雨的频率达88%,酸雨的危害十分严重。南岭山地的浓雾伴随的降水,其雨水中的诸离子浓度远低于雾水中的值,因而,雾不但造成视程障碍,而且是高浓度污染的微粒,对人体健康十分有害。不同过程雨水的化学特征变化差异明显,在雨水中浓度最高的阴离子是SO42-,其次是Cl-;在阳离子中Ca2+、NH4+的浓度最高。雨水比雾水更酸,说明虽然雾水中的离子浓度较雨水高得多,但大量的离子成分中存在更多的缓冲物质,比如说NH4+和Ca2+。不同降水过程间雨水离子浓度的富集存在差异,总体而言南岭山地锋面降水的雨水化学成分主要受大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 吴兑邓雪娇范绍佳叶燕翔毛伟康黄浩辉唐浩华
- 关键词:锋面降水浓雾雨水化学成分
- 南岭大瑶山浓雾的宏微观结构与能见度研究
- 本项目研究了南岭山地浓雾的气候规律,开展了两次多学科综合野外观测,内容包括目测能见度、器测能见度、雾滴谱、雾含水量、系留探空、双参数低空探空、雾层湍流扩散、气溶胶谱、雾水样品成分、雨水样品成分。对典型个例进行了天气学分析...
- 吴兑邓雪娇毛伟康叶燕翔唐浩华樊琦万齐林谢兴生吕伟涛张文煜白延林王美华黄浩辉李福娇毛节泰陶善昌范绍佳王安宇
- 关键词:浓雾能见度微物理特征气溶胶分布
- 文献传递
- 南岭山地浓雾的微物理结构及演变过程被引量:37
- 2002年
- 南岭山地冬春季每当有华南准静止锋活动时浓雾发生的频率非常高。根据 2 0 0 1年 2 - 3月南岭山地浓雾试验获取的宏观和微观资料 ,分析该地浓雾微物理结构及其演变过程。结果表明 :南岭山地浓雾属于平流雾和爬坡雾 ,与冷空气活动 (锋面 )密切相关 ,具有持续时间长 ,能见度极其恶劣等特征 ;平均数密度 (N)、平均直径 (D)和含水量 (W)等微物理结构参量随时间变化很大 ,彼此存在关联 ;雾滴谱在浓雾过程中不断变化 ,反映了核化、凝结和碰并 (或碰撞 )、沉降等微物理过程的不平衡发展。
- 唐浩华范绍佳吴兑邓雪娇
- 关键词:浓雾微物理结构微物理过程能见度
- 南岭大瑶山高速公路浓雾的宏微观结构与能见度研究被引量:79
- 2007年
- 南岭山地地处南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区,每年9月至次年5月有华南准静止锋活动时均会有浓雾发生,每月浓雾日可高达15—18 d,尤其是中国目前最长的京珠高速公路通过南岭主脉大瑶山的乐昌—乳源段,路面海拔高度从200 m增至800多米,山地的抬升使雾害更加严重。在南岭大瑶山高速公路开展的两次多学科综合野外观测,内容包括目测能见度、器测能见度、雾滴谱、雾含水量、系留探空、双参数低空探空、雾层湍流扩散、气溶胶粒子谱、气溶胶成分谱、雾水样品成分、雨水样品成分。对典型个例进行了天气学分析,雾的宏观结构特征分析,雾的微物理特征分析。认识到南岭山地浓雾发生频率高,雾害十分严重,是典型的平流雾和上坡雾,实质上是出现在相对较高海拔高度上的低云,与华南锋面活动尤其是华南准静止峰的活动密切相关,局地地形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其特点是浓雾持续时间长、能见度极其恶劣、团块结构明显、雾滴尺度大、浓度不高、含水量较大、雾层内的湍流扩散能力比晴空区强,与中国过去研究较多的辐射雾差别较大。发现雾含水量与能见度呈明显的反相关关系,含水量较大时能见度较小;南岭山地雾含水量等微结构特征量的起伏变化,除与雾体本身的结构不均匀有关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平流因素的影响,南岭山地下垫面的不均匀性,雾体随环境风的平移过程中,不规则的爬坡、翻越山坡的运动是造成雾体结构不均匀、振荡起伏变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该地气溶胶粒子谱是呈单调下降的幂函数谱,次微米粒子浓度甚高,南岭山地气溶胶中含有高浓度的硫酸盐粒子,是优质凝结核,有利于雾的形成。雾的存在可以清除大气中的微量成分,雾滴可以包含浓度很高的污染物成分。同时,较之云滴而言,雾滴也很容易被地表物体(如植被、建筑物等)的垂�
- 吴兑邓雪娇毛节泰毛伟康叶燕翔毕雪岩唐浩华万齐林
- 关键词:浓雾能见度气溶胶分布
- 南岭山地浓雾的宏微观物理特征综合分析被引量:27
- 2007年
- 通过对南岭山地进行的雾野外观测资料以及数值试验的综合分析,得到了南岭山地浓雾和能见度的季节分布特征、雾滴谱微观特征与浓雾形成的物理概念图像。在秋末和冬春季节,南岭山地恶劣能见度出现的频率很高,能见度≤200 m浓雾过程的出现频率平均为24.7%,最高可达41.8%;冬春季节南岭山地出现的雾是复杂的微物理过程、局地地形、水汽输送与影响天气系统等宏微观相互作用的结果,属于平流雾、爬坡雾类型,与辐射雾明显不同,局地山地抬升冷却凝结对雾的形成起重要的作用,迎风坡对雾的形成有利,在海拔较低的迎风坡也可能出现浓雾,从而导致低能见度;南岭山地的雾以小滴谱为主,数密度比城市雾小,小粒子段谱型基本呈下降趋势;在多个微观变量中,含水量与能见度的反相关性最好;雾含水量等微结构特征量的起伏变化,与雾体本身的微物理过程有关外,雾体随环境风的平移过程中,不规则的爬坡、翻越山坡的运动是造成雾体微结构不均匀、振荡起伏变化的重要原因。
- 邓雪娇吴兑史月琴唐浩华范绍佳黄浩辉毛伟康叶燕翔
- 关键词:浓雾能见度雾滴谱
- 南岭山地一次锋面浓雾过程的边界层结构分析被引量:54
- 2007年
- 利用2001年3月上旬在南岭山地进行的综合野外观测资料,分析了有雾和无雾时的天气型和边界层风、温、湿结构特征。分析表明,冷空气影响期间出现的地面雾是低空湿度饱和区向地面扩展,云底接地形成的雾,锋面雾消散过程实质上为雾层底逐渐抬升离开地面的过程。边界层结构受天气系统的影响,锋面逆温结构对雾的维持有重要作用,单层强逆温结构有利于雾的发展和维持,多层(双层)弱逆温结构容易导致雾消散;出现雾与前期低空南风强劲,高空盛行西南或西南西气流,充分回暖增湿,导致整层空气湿度大有密切关系;浓雾维持期间,出现小到中雨时,雨强峰值时间段都出现能见度短时好转的现象,否则则反之,表明云雾中的微物理过程与能见度有密切关系。
- 邓雪娇吴兑唐浩华范绍佳黄浩辉毛伟康叶燕翔
- 南岭山地浓雾物理结构及其演变过程的研究
- 该文主要利用2001年2月~3月南岭山地浓雾观测试验得到的两个浓雾过程的大气边界层探测资料和微观物理结构资料,结合1998年12月~1999年1月试验的结果以及2001年2月~3月的完整常规气象资料,重点分析南岭山地浓雾...
- 唐浩华
- 关键词:物理过程大气边界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