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彬

作品数:1 被引量:11H指数:1
供职机构: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有机包裹体
  • 1篇造山过程
  • 1篇沥青
  • 1篇流体
  • 1篇流体研究
  • 1篇包裹体

机构

  • 1篇长安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作者

  • 1篇朱瑞静
  • 1篇董树文
  • 1篇李荣西
  • 1篇夏彬
  • 1篇张少妮

传媒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2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大巴山造山过程有机流体研究被引量:11
2012年
野外调研和显微镜下岩相学观察研究表明,大巴山构造带不同构造单元有机流体类型多样,特征各异.北大巴山冲断-推覆构造带发育变质流体包裹体和大量有机流体包裹体.大巴山前陆构造和前陆坳陷区发育三期有机流体包裹体,即液态烃包裹体、纯气态烃包裹体以及储层沥青和古油藏沥青,它们记录了大巴山造山过程中油气形成和演化历史有机流体包裹体甲烷气δ13 C1为-17.036‰~-30.390‰,δD为-107.712‰~-156.730‰,表明其为油型运移天然气.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大巴山断裂带运移沥青和古油藏沥青原始有机母质以低等水生生物和藻类有机质来源为主,与下寒武统碳质泥岩烃源岩和下二叠统碳酸盐岩烃源岩具有亲缘关系.结合构造演化特征研究认为,印支构造运动之前,大巴山构造带古生代烃源岩在正常埋藏热演化作用下形成液态烃,印支碰撞造山使液态烃大规模运聚成藏,燕山构造运动形成大巴山前陆并伴随古油藏破坏,同时使大巴山前陆坳陷区液态油热解形成天然气藏.大巴山造山过程有机流体研究表明,大巴山前陆不但有天然气成藏过程,而且有液态烃形成和成藏历史.
李荣西董树文张少妮朱瑞静夏彬
关键词:有机包裹体沥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