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露露
- 作品数:25 被引量:57H指数:4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6~14岁肥胖儿童的体成分特点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分析6~14岁肥胖儿童的体成分特点。方法纳入636名6~14岁肥胖儿童,均行体格测量和体成分分析。比较各年龄段不同性别肥胖儿童之间体成分指标的差异,并分析肥胖儿童的体质指数与各体成分指标的相关性,以及相对肌肉量与相对蛋白质量、年龄与相对四肢肌肉量的相关性。分析青春期前和青春期肥胖儿童的体成分变化。结果(1)在14岁年龄段,女生的身体脂肪百分比(PBF)和脂肪质量指数(FMI)均高于男生,女生的相对总水分和相对肌肉量均低于男生(均P<0.05);在13~14岁年龄段,女生的基础代谢率(BMR)均低于男生(均P<0.05)。(2)肥胖儿童的体质指数与体脂肪、PBF、FMI、内脏脂肪面积(VFA)、BMR均呈正相关,与相对总水分、相对蛋白质、相对无机盐、相对肌肉量均呈负相关(均P<0.05)。随着相对蛋白质量的增加,肥胖儿童的相对肌肉量增加(P<0.05);随着年龄增长,肥胖儿童的相对四肢肌肉量增加(P<0.05)。(3)与青春期前男生相比,青春期男生的体质指数、FMI、VFA均增加;与青春期前女生相比,青春期女生的体质指数、PBF、FMI、VFA均增加,相对肌肉量减少(均P<0.05)。结论6~14岁的肥胖儿童的体成分随年龄增长呈动态变化,但男女生的体成分存在差异。对肥胖儿童进行体成分检测,有利于提供个体化饮食干预和运动方式指导,更好地控制体重,减少成年期慢性病的发生。
- 夏露露闫洁杨文利栗达潘长鹭齐可民
- 关键词:肥胖儿童体成分青春期
- 学龄期消瘦儿童人体成分分析及维生素D水平评价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分析学龄期消瘦儿童的人体成分特点、膳食摄入及维生素D状况,为其提供个体化饮食干预及营养素补充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9—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临床营养科门诊就诊的6~10岁消瘦儿童作为观察对象,检测人体成分及维生素D浓度,进行膳食调查及评估。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个变量间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研究对象共60例,其中男生30例,女生30例。男生无机盐百分比(6.81±0.37)%高于女生(6.3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5,P=0.009)。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的体成分目标值相比较,脂肪含量男生[(2.39±1.25)kg与(4.20±0.95)kg,t=43.05,P<0.001]、女生[(2.66±1.20)kg与(4.91±1.41)kg,t=59.87,P<0.001];肌肉含量男生[(17.35±3.23)kg与(21.57±4.94)kg,t=16.89,P<0.001]、女生[(17.69±3.03)kg与(21.79±4.36)kg,t=20.97,P<0.001];总水分含量男生[(13.54±2.52)kg与(16.80±3.86)kg,t=16.51,P<0.001]、女生[(13.82±2.36)kg与(16.96±3.40)kg,t=20.20,P<0.001];蛋白质含量男生[(3.58±0.67)kg与(4.51±1.04)kg,t=18.68,P<0.001]、女生[(3.65±0.63)kg与(4.55±0.92)kg,t=24.55,P<0.001];无机盐含量男生[(1.42±0.25)kg与(1.56±0.36)kg,t=4.28,P=0.036])、女生[(1.37±0.27)kg与(1.56±0.30)kg,t=8.24,P=0.006]均显著降低。总能量摄入均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儿童推荐摄入能量。其中70.00%(42/60)的儿童早餐能量摄入不足,50.00%(30/60)的儿童午餐能量摄入不足,40.00%(24/60)的儿童晚餐能量摄入不足;按照三大营养素摄入能量计算,53.33%(32/60)的儿童摄入碳水化合物不足,50.00%(30/60)的儿童摄入蛋白质不足,58.33%(35/60)的儿童摄入脂肪不足。男生25羟基维生素D含量为(46.95±14.53)nmol/L,女生为(46.41±14.51)nmol/L,均为维生素D不足状态。结论对消瘦儿童进行人体成分及维生素D浓度检测,以更精确地指
- 夏露露闫洁杨文利赵文利
- 关键词:儿童体成分维生素D
- 超重及肥胖儿童夏令营减重效果及随访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索夏令营减重方式对超重、肥胖儿童减重的效果及出营后随访分析。方法对2023年7月至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临床营养科30例超重、肥胖儿童给予为期2周的短期减重综合干预,以问卷调查、指标监测及回访追踪的方式,分别对儿童在入营前、入营期间及出营后随访2周的体重、体脂肪、腰围等指标及饮食、运动等资料采集,分析影响减重效果持续的因素。结果超重、肥胖儿童经过夏令营期间减重干预后均在体重、体脂肪、腰围等指标上出现下降,29例(96.7%)家长及儿童对健康饮食方式有了新认知。出营后2周内27例(90.0%)儿童能保持减重成果,仅3例(10%)出现了超1.5kg的体重回升。16例(53.3%)儿童体重未回升或进一步减少,继续减重超1.5kg者9例(30.0%)。体重出现回升者14例(46.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出营后不能坚持执行健康饮食习惯是体重回升的影响因素(P<0.001)。结论减重夏令营的饮食和运动综合干预对超重肥胖儿童有良好的减重效果,坚持执行良好饮食和运动习惯是减重效果持续性的重要因素,除了加强健康宣教提升健康生活意识外,还应注重后期习惯养成阶段的监督和指导。
- 王海红闫洁夏露露孟素芹蔺群星宋楠王晨严若华
- 关键词:儿童超重肥胖综合干预
- 8~10岁超重肥胖儿童HOMA-IR指数分布及与人体成分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讨8~10岁超重肥胖儿童稳态胰岛素评估模型胰岛素抵抗(HOMA-IR)指数的分布及与人体成分等测量指标的关系。方法:以2018年北京市某小学8~10岁超重肥胖儿童为研究对象,采集人体测量指标(体质量、身高、体质量指数、腰臀比)、人体成分指标(肌肉量、去脂体重量、体脂肪、体脂百分比、内脏脂肪面积、基础代谢率),检测血液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采用HOMA-IR指数评估胰岛素抵抗。结果:共收集149名儿童,其中超重57名、肥胖92名;肥胖者体质量指数、腰臀比、体脂肪、体脂百分比、空腹胰岛素、内脏脂肪面积、HOMA-IR指数均显著高于超重者,两者空腹血糖比较无显著差异(P=0.108)。男生(109例)在肌肉量、去脂体重、基础代谢率方面大于女生(40例)(P<0.05)。48例(32.2%)儿童存在胰岛素抵抗状态(IR>4),且各检测指标均显著升高(P<0.001)。体质量指数、腰臀比、体脂肪、体脂百分比、内脏脂肪面积均与HOMA-IR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01),其中腰臀比相关性最大(r=0.472)。结论:超重肥胖儿童HOMA-IR指数普遍偏高。HOMA-IR指数大于4时,体重、BMI、体脂肪、体脂百分比、内脏脂肪面积等显著增加。人体成分分析可用于超重肥胖儿童体格评估。
- 杨文利闫洁赵文利杨秀花潘长鹭栗达夏露露杨炯贤桑艳梅魏云芳王银会许嘉巴蕾
- 关键词:超重肥胖儿童
- 生长激素治疗2年对生长激素缺乏症患儿生长指标及糖脂代谢水平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观察生长激素缺乏症(growth hormone deficiency,GHD)患儿使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rhGH)治疗2年,生长指标及糖脂代谢指标的改变,并分析性别及年龄对这些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内分泌营养专业门诊收治的80例GH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均使用rhGH治疗。收集并计算治疗前及治疗3、6、12、18、24个月时患儿生长指标、生长因子、糖代谢、脂代谢等指标,分析性别及年龄对这些指标的影响及这些指标与身高增长速率(height growth velocity,HGV)之间的相关性。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之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表示,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HGV与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80例患儿,男39例,女41例。按照年龄段分组,3.00~5.99岁组20例;6.00~9.99岁组共有41例;≥10.00岁组19例。所有患儿在治疗24个月身高[(135.13±13.17)cm]、身高标准差积分(height standard deviation score,HtSDS)[-0.73(-1.04,-0.41)]、体质量[29.25(23.13,35.00)kg]、体质量标准差积分(weight standard deviation score,WtSDS)[-0.44(-1.03,0.03)]、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5.99(14.90,16.92)kg/m2]较治疗前[(115.44±12.87)cm、-2.11(-2.57,-2.03)、20.00(16.00,25.00)kg、-1.48(-2.12,-0.89)、15.30(14.45,16.21)kg/m2]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00~5.99岁组HtSDS的增幅(1.74±0.29)高于6.00~9.99岁组(1.57±0.33)和≥10.00岁组(1.39±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4,P=0.010)。所有患儿在治疗24个月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329.50(268.00,417.25)μg/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球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globulin-3,IGFBP-3)[6.27(5.50,6.95)mg/L]较治疗前[131.50(96.48,177.25)μg/
- 夏露露闫洁杨文利赵文利
- 关键词:生长激素缺乏症重组人生长激素脂代谢
- 1例努南综合征并发乳糜胸病儿的营养治疗被引量:2
- 2020年
- 努南综合征(Noonan syndrome,NS)是一种先天遗传性疾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发病率为1/2500~1/1000,散发或有家族史,男性女性均可发病。本病主要通过基因确诊,也可根据特殊面容特征、矮身材、心脏畸形、出凝血障碍、骨骼畸形、颈短或颈璞等临床表现做出初步诊断[1]。本病并发乳糜胸的病例十分罕见,营养治疗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1例努南综合征并发乳糜胸病儿的营养治疗过程汇报如下。
- 夏露露闫洁黄金狮
- 关键词:乳糜胸营养治疗
- 中国肥胖儿童人体成分指标与肥胖相关代谢指标的关系(英文)
- Background: Body mass index(BMI) is commonly used as the standard value to evaluate the childhood obesity. Rec...
- 夏露露李苹王美辰潘长鹭李东丹齐可民闫洁
- 关键词:CHILDREN
- 肥胖小鼠DNA甲基化改变以及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影响作用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肥胖状态下脂肪组织基因组DNA甲基化及甲基转移酶表达改变以及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PUFAs)的影响作用。【方法】使用30只3~4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小鼠分别给予两种高脂饲料(脂肪含量为34.9%,供能比为60%)-n-6PUFAs(脂肪来源于葵花籽油)饲料和n-3PUFAs(脂肪来源于鱼油)饲料喂养14周;以正常脂饲料(脂肪含量为4.3%,供能比为10%)(脂肪来源于葵花籽油)为对照。喂养结束后对小鼠脂肪组织基因组DNA总甲基化以及甲基转移酶(DNMTs)进行测定。【结果】与正常脂饲料喂养小鼠相比,两组高脂饲料诱导肥胖小鼠的脂肪组织DNA总甲基化程度均明显升高,但n-3PUFAs高脂饲料组升高的程度显著低于n-6PUFAs组。n-6PUFAs高脂饲料诱导肥胖小鼠的脂肪组织DNMT1、DNMT3a和DNMT3b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脂饲料组小鼠,而n-3PUFAs高脂饲料喂养小鼠脂肪组织中这3种酶的表达无变化。【结论】肥胖状态下脂肪组织基因组DNA甲基化程度升高;鱼油n-3PUFAs具有抑制DNA甲基化的作用。
- 申文雯樊超男夏露露王翠董华齐可民
- 关键词:DNA甲基化DNA甲基转移酶N-3多不饱和脂肪酸肥胖小鼠
- n-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肥胖小鼠瘦素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的影响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从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环节,探讨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n-3PUFAs)对肥胖状态下瘦素表达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方法 3-4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30只,随机被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高脂饲料、鱼油n-3PUFAs高脂饲料(脂肪含量均为34.9%,供能比为40%)以及正常脂饲料(脂肪含量为4.3%,供能比为10%)喂养4个月以诱导肥胖。喂养结束时取性腺周围脂肪组织,应用RT-PCR检测脂肪组织瘦素mRNA水平;应用亚硫酸盐修饰直接测序(bisulfite sequencing-PCR,BSP)法检测瘦素基因启动子区CpG甲基化程度;应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荧光定量PCR(CHIP-RT-PCR)技术测定瘦素基因启动子区结合的DNA甲基化转移酶(DNMTs)、甲基化CpG结合蛋白2(MECP-2)以及RNA聚合酶2(Poly II)的变化。结果与正常脂饲料组小鼠相比,脂肪组织中瘦素mRNA表达在高脂饲料诱导肥胖小鼠明显增加,而在鱼油高脂饲料组肥胖小鼠无变化。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结果显示,高脂肥胖小鼠瘦素基因启动子区CpG位点甲基化程度、DNMT1、DNMT3a、DNMT3b和MECP-2含量均较正常饲料组显著升高,并伴随Poly II含量减少;而鱼油高脂饲料组瘦素基因启动子区结合DNMT3a、DNMT3band MeCP-2增加,但启动子区MECP-2含量与高脂饲料组比缺有显著降低,DNMT1和Poly II以及CpG位点甲基化程度无改变。结论肥胖状态下瘦素表达变化可能与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以及结合的相关调控蛋白、RNA聚合酶等有关;n-3PUFAs对瘦素基因表达的调节也可能是通过对这些蛋白的影响而实现的。
- 王翠申文雯樊超男夏露露董华路媛媛齐可民
- 关键词:N-3多不饱和脂肪酸肥胖DNA甲基化
- 新生儿外科住院患儿营养风险筛查及临床结局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运用STAMP评分对新生儿外科住院患儿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分析其营养风险状况及临床结局,为合理运用营养支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住院的486名患儿为研究对象,入院24 h内采用STAMP评分对住院患儿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收集入院前饮食情况、身长、体质量、住院时间及费用、营养支持等相关信息,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新生儿外科患儿营养风险评分的平均得分为3.15±1.67,25.72%的患儿处于高风险;不同性别的患儿营养风险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胎龄、喂养方式、疾病诊断的营养风险评分均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早产儿的评分高于足月儿(P<0.05),母乳喂养的患儿营养风险最低,食管和肠道疾病患儿的营养风险较高。不同风险程度的患儿在住院费用、收入ICU人数比例和EN管饲人数比例、病情好转人数比例、住院时间等临床结局方面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外科住院患儿营养风险的发生率高,临床工作中应关注其营养状态,给予合理的营养干预,改善患儿的临床结局。
- 夏露露闫洁赵文利杨文利黄金狮
- 关键词:新生儿外科住院营养风险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