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庆安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成都军区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立体定向术
  • 3篇CT
  • 2篇体外
  • 2篇锥体外系
  • 2篇锥体外系疾病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肺癌
  • 1篇造影
  • 1篇摘除
  • 1篇神经核
  • 1篇神经核团
  • 1篇神经系
  • 1篇神经系统
  • 1篇神经系统疾病
  • 1篇手术
  • 1篇手术摘除
  • 1篇随访
  • 1篇随访观察
  • 1篇系统疾病
  • 1篇脑内

机构

  • 4篇成都军区总医...

作者

  • 4篇袁树斌
  • 4篇顾明
  • 4篇姚庆安
  • 4篇何乾文
  • 4篇徐元昌
  • 2篇胡威夷
  • 2篇高明光
  • 2篇陈明忠
  • 2篇曾凡俊
  • 2篇张捷
  • 1篇黄茂清
  • 1篇匡永勤
  • 1篇王开祥
  • 1篇陈革
  • 1篇何毅

传媒

  • 3篇功能性和立体...
  • 1篇微侵袭神经外...

年份

  • 1篇1996
  • 2篇1995
  • 1篇199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脑内某些神经核团的CT定位研究被引量:6
1995年
观察了100例正常人CT扫描轴位像及正中矢状重建像,30例正常人MR矢状像及轴位像。设计了CT定位扫描基准线─—外耳孔下缘为体表定位标志,其水平延伸线与OM线呈向前开放的10度夹角,及定位基准面─—AC─PC线上4mm层面。从而使CT图像与脑标准切面图谱一致起来,免除了繁琐的靶点坐标换算。这一新的CT定位方法经临床应用治疗45例锥体外系疾病,靶点命中率92.3%。与对照组(X线脑室造影定位)70例靶点命中率86.7%相比较,两组靶点坐标值及靶点命中率无显著差异(t检验,P>0.05,x ̄2检验,P>0.10)。结果提示:CT定位新方法,可代替X线脑室造影定位,且具更多优越性。
袁树斌胡威夷高明光陈明忠曾凡俊顾明徐元昌何乾文王开祥姚庆安
关键词:立体定向术CT脑室造影
CT定位治疗锥体外系疾病初步探讨被引量:1
1993年
用 CT 确定 VL 及苍白球内侧部位置.通过21例正常人从忱骨大孔向上57.35±4.39mm 轴向扫描所得解剖图像.与脑标准切面联合间线上4mm 水平切面解剖结构相一致。此层面中线FM—大脑大静脉池中点长度为23.43±1.79mm(21~26),该线中点旁12.25±1.68mm 为 VL。从基准面向下6mm 扫描,中线旁17~20mm、VL 前6~6.5mm 为苍白球内侧部。临床应用15例,靶点一次命中率为90%。与30例脑室造影定位组对照(靶点一次命中率88.6%),两组坐标值及靶点命中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P>0.10)。提示 CT 可代替脑室造影定位,且具有更多优越性。
袁树斌胡威夷陈礼刚曾几俊高明光何毅顾明徐元昌何乾文姚庆安
关键词:立体定向术CT神经系统疾病
CT定位脑神经核团治疗锥体外系疾病的随访观察被引量:2
1995年
1992年5月至1995年4月,应用CT定位治疗锥体外系疾病101例次。其中23例获得一年以上随访,显效17例,有效4例,症状复发2例。根据23例临床与CT,重点讨论了CT靶点位置与疗效的关系,靶点毁损程度与疗效的关系。
袁树斌张捷黄茂清匡永勤陈革陈礼刚徐元昌顾明何乾文姚庆安
关键词:锥体外系疾病CT立体定向术
脑内小病变的CT导向立体定向开放手术摘除
1996年
我院应用Leksell定向系统,将立体定向术与开放手术相结合,CT定位直视下完整摘除脑内直径<2cm的小病变8例。手术侵袭小,安全性高,无手术死亡及并发症。现将手术方法及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袁树斌张捷曾凡俊陈明忠顾明徐元昌姚庆安何乾文
关键词:CT导向开放手术原发性肺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