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晓光
- 作品数:35 被引量:304H指数:11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医学适用技术跟踪项目河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语言文字更多>>
- 运动不当导致腰痛的康复疗法
- 2003年
- 姚晓光申勇
- 关键词:腰痛康复疗法
- 原切口病灶清除术在腰椎术后椎间隙感染治疗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 探讨腰椎术后椎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评价原切口病灶清除术在此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2001 年4 月至2005年7 月共收治26 例确诊为腰椎术后椎间隙感染患者,其中男性18 例,女性8 例:年龄22~65 岁,平均38.5 岁:病程从1 个月~6 个月不等,平均95d.其中13 例采用抗菌素输液保守治疗(A 组):10 例l 采用经原切口病病灶清除术治疗〈B 组),患者出院后定期随访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随访6 个月~4 年,A 组12 例患者病程迁延达8~16 周,其中有2 例遗有慢性腰痛.B 组中14 例,疗效快,术后症状明显改善,病程为4~6 周.结论 经原切口早期行病灶清除术在治疗椎间隙感染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刘连涛张文武马树伟姚晓光
- 关键词:腰椎手术椎间隙感染
- 颈人工椎间盘置换近期并发症分析被引量:18
- 2008年
- 目的:分析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近期并发症及其原因。方法:2004年10月至2007年1月,对30例患者的33个节段进行了Bryan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男13例,女17例,年龄33~54岁,平均43.3岁,统计并发症发生的情况,并分析其发生的原因。结果:2例发生喉上和喉返神经损伤,可能与术中过度牵拉有关,术后1个月自行恢复;1例颈部切口血肿形成,可能与术中止血不彻底有关,经颈部伤口引流、抗感染等处理后痊愈;1例神经根型患者术后根性疼痛缓解不明显,可能与术中减压不彻底有关,患者拒绝再次手术,给予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全部病例随访9个月~2年,平均15.6个月,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前JOA评分为8.34±1.22分,末次随访时为16.11±1.01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1例术后1年随访时发现假体周围异位骨化形成,2年随访时出现自发融合,原因不明;2例术后置换节段后凸,可能与术后椎间高度的丢失及椎间角度的改变有关,患者无临床症状,未予处理。结论: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间盘疾患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手术操作复杂,有其特有的并发症,应重视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及严格手术操作规范。
- 杨大龙申勇曹俊明董玉昌孟宪国丁文元姚晓光孟宪中张为李宝俊
- 关键词:颈椎病并发症
- 经皮椎体成形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中的骨水泥渗漏被引量:5
- 2012年
- 背景:经皮椎体成形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是近年来微创脊柱外科常用的技术,随着其临床应用越来越多,主要并发症骨水泥渗漏也越来越多地见于临床报道。目的:综述经皮椎体成形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中骨水泥渗漏的研究进展。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2000至2011年PubMed数据及万方数据库有关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和经皮椎体成形治疗骨水泥渗漏的分类、相关危险因素、对机体的影响、防治等方面的文献。结果与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的骨水泥渗漏率低于经皮椎体成形治疗。注射少量骨水泥即可恢复压缩椎体的刚度,一般腰椎注射4-6mL,胸椎可适当加大剂量。术者需准确把握骨水泥的注射时机,注入调制后时间>10min的骨水泥,骨水泥呈面团状,渗漏率低。椎体周壁破损时行两种治疗发生骨水泥渗漏的概率增大。两者骨水泥渗漏引起肺栓塞的概率较低,但一旦发生,后果严重,对心血管系统也有一定影响,因此,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正确选择进针点和穿刺入路,严格把握骨水泥的注射时机和剂量,以精确的术中操作和优质的术中监测将骨水泥渗漏风险降至最低。
- 姚晓光张文武刘连涛马树伟申勇
-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骨水泥渗漏注射剂量生物材料
- 重度虎口挛缩的显微外科修复与一期拇对掌功能重建
- 目的:研究重度虎口挛缩伴拇对掌功能障碍者,在解除挛缩,皮瓣修复虎口的同时行环指屈指浅肌腱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的手术疗效。法:1996年-2005年,对18例重度虎口挛缩伴拇指对掌功能障碍者在切除虎口周围瘢痕组织和粘连带后,...
- Shao Xin-zhong邵新中Li Jian-feng李建峰Qu Xian-fang姚晓光
- 关键词:虎口挛缩显微外科修复外科皮瓣拇指对掌功能
- 颈后纵韧带骨化后脊髓损伤的手术入路选择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颈后纵韧带骨化后脊髓损伤的外科治疗手术入路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颈后纵韧带骨化后脊髓损伤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按照Frankel神经功能分类法分级:A级2例,B级3例,C级14例,D级6例。前路手术12例,后路手术8例,后前路联合手术5例。结果术中无大血管、气管、食管、脊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5—86个月,平均38.3个月,前路手术患者均获骨性融合,内固定无松动、断裂及脱出。后路手术患者术后X线及CT摄片显示无再次关门现象。21例患者脊髓功能获得不同程度改善,4例无改善者上肢疼痛、麻木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结论采用前路、后路或后前路联合入路治疗颈后纵韧带骨化后脊髓损伤均取得良好临床疗效,根据影像学表现结合患者全身情况合理选择手术入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杨大龙申勇董玉昌丁文元孟宪国姚晓光孟宪中张为曹俊明李宝俊
- 关键词:颈椎骨硬化症脊髓损伤手术外科
- 椎间盘的营养及退变因素被引量:1
- 2000年
- 姚晓光陈素欣安胜军张英泽张标
- 关键词:椎间盘营养退变椎间盘突出
- 治疗胸腰椎结核三种手术方式及两种内固定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1
- 2014年
- 目的 比较三种手术方式及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且定期随访的139例胸腰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4例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组、前路内固定组);76例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后路内固定术(B组、后路内固定组);29例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C组、后路内固定组).比较三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手术前后血沉以及两种内固定的后凸畸形矫正情况、植骨融合时间、内固定失败发生率.结果 随访14 ~ 36个月,平均(18.2±8.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平均手术时间,A组、C组明显短于B组(P<0.05),A组、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术中出血量,A组明显少于B组、C组(P<0.05),B组、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平均住院天数、手术前后血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内固定植骨融合时间、内固定失败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后路内固定组后凸畸形矫正及末次随访Cobb角丢失优于前路内固定组(P<0.05).结论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椎结核均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但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后凸畸形矫正情况上存在差异,临床上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 马树伟张文武申勇孟宪国姚晓光丁文元张为
- 关键词:脊柱结核内固定术外科手术
- 骨水泥椎体成形术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 目的:通过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术前与术后的相关指标对比,以及单纯手术与术后应用药物的疗效对比研究,探讨骨水泥椎体成形术以及术后应用唑来膦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3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
- 姚晓光伍鹏欢申勇丁文元张为马雷
-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骨水泥唑来膦酸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
- 塞来昔布和萘普生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2
- 2004年
- 姚晓光陈素欣刘勇肖暖张为申勇
- 关键词:关节炎类风湿塞来昔布萘普生药物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