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洪和

作品数:59 被引量:125H指数:7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211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领域

  • 5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2篇手术
  • 21篇脊柱
  • 14篇畸形
  • 13篇手术治疗
  • 10篇痉挛
  • 10篇后凸
  • 10篇脊神经
  • 10篇根切
  • 9篇切断术
  • 9篇外科
  • 9篇后凸畸形
  • 8篇外科手术
  • 8篇脊神经后根
  • 8篇脊神经后根切...
  • 8篇脊髓
  • 8篇后根
  • 8篇后根切断
  • 7篇截骨
  • 7篇脊神经后根切...
  • 6篇脊椎

机构

  • 57篇解放军第21...
  • 5篇北京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黑龙江省医院
  • 2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佳木斯医学院

作者

  • 58篇姜洪和
  • 34篇高吉昌
  • 33篇张承敏
  • 28篇陈庆贺
  • 24篇王长纯
  • 19篇王仑
  • 13篇晁民
  • 13篇王正雷
  • 10篇贾全章
  • 9篇王东卯
  • 9篇徐林
  • 6篇袁梅
  • 4篇刘巍
  • 4篇柳思羽
  • 4篇许战武
  • 4篇王勇
  • 3篇屈金良
  • 3篇芦淼
  • 3篇明小宇
  • 2篇杨东明

传媒

  • 9篇中国脊柱脊髓...
  • 9篇黑龙江医学
  • 5篇颈腰痛杂志
  • 4篇中国骨伤
  • 3篇解放军医学杂...
  • 3篇人民军医
  • 2篇实用骨科杂志
  • 2篇中国急救医学
  • 2篇中华显微外科...
  • 2篇中华医学会脊...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医正骨
  • 1篇医疗卫生装备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罕少疾病杂志
  • 1篇实用手外科杂...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华医学全科...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4
  • 7篇2002
  • 14篇2001
  • 12篇2000
  • 8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4
  • 3篇1993
  • 1篇1992
  • 2篇1990
  • 2篇1987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PR治疗成人脑外伤后下肢痉挛的步态分析及诱发电位研究(附47例术后6年随访分析 )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 :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SPR )治疗成人脑外伤后下肢痉挛 16例 ,进行步态分析及诱发电位研究。方法 :手术前后进行步态分析及诱发电位测定 ,将痉挛下肢的L2 ~S1的脊神经后跟进行分束 ,将阈值较低神经束切断。结果 :痉挛解除率 90 % ,功能改善率 80 %。步态分析及诱发电位测定均有显著差异P <0 .0 1。结论 :SPR能有效治疗成人脑外伤后肢体痉挛。 47例
王正雷徐林姜洪和高吉昌贾丹兵陈庆贺吴方强陈利民袁梅
关键词: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脑外伤痉挛步态分析
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脊髓生物电变化的研究
2000年
目的 :为探讨特发性脊柱侧弯对脊髓生物电的影响 ,手术矫形能否对其改善 ,方法 :应用体感诱发电位仪检测 2组 Cobb角≥ 6 0°共 6 8例脊柱侧弯病人手术前后脊髓生物电变化。结果 :凸侧和凹侧体感发电位潜伏期延长 ,波幅增高 ;手术后改善。结论 :特发性脊柱侧弯影响脊髓生物电 ,手术矫形有助于改善脊髓生物电。
张承敏贾全章姜洪和
关键词:脊柱侧弯感觉诱发电位
SPR治疗成人脑外伤后下肢痉挛的步态分析及诱发电位研究(附47例术后6年随访分析)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SPR)治疗成人脑外伤后下肢痉挛 16例 ,对术前术后进行步态分析及诱发电位研究。方法 术前 3d进行步态分析及诱发电位测定 ,将痉挛下肢的L2 ~S1的脊神经后根进行分束 ,电刺激仪测阈值将阈值较低神经束切断。神经根切断比例结合肌张力、肌力、体重及肌群功能进行量化 ,均 <30 %。结果 本组 16例随访 4年 ,痉挛解除率 90 % ,功能改善率 80 %。术后步态明显改善 ,有显著差异P <0 0 1。手术前后诱发电位测定支持肌张力调节的“大、小环路”理论 ,支持成人脑外伤后肢体痉挛的机制。
王正雷徐林姜洪和高吉昌贾丹兵陈庆贺吴方强陈利民袁梅
关键词: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脑外伤痉挛步态分析
脊柱手术设计与术后结果预测仪主机
一种脊柱手术设计与术后结果预测仪主机,它由减影处理部分、描笔绘图部分和支架9构成。减影处理部分主要由光电传感头、平板玻璃和透镜组件等组成,描笔用球形铰链与可变比例联杆同光电传感头联接并同步动作,对X光片进行减影处理工序,...
何铁春姜洪和王长纯黄新民
文献传递
前后入路一次性手术治疗严重颈椎管狭窄症被引量:4
2000年
目的 :讨论前后入路一次性手术治疗严重颈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法和意义。方法 :采用后路双开门椎管成形和前路长梯形减压植骨的联合术式 ,介绍了该手术的优点和提高手术安全性的几点体会。结果 :2 5例中 2 3例皮肤感觉改善和四肢肌力提高 ,未出现植骨块滑脱或骨不连等合并症 ,具有减压彻底和术后恢复快的特点。结论 :本术式是治疗严重颈椎管狭窄症的一种有效手术方法。
陈庆贺姜洪和高吉昌张承敏王长纯王东卯
关键词:颈椎管狭窄症外科手术
改进的脊椎多平面截骨矫正脊柱后凸畸形——附780例报告
目的:讨论一次性全脊椎多平面截骨矫正脊柱后凸畸形结果。方法:自1985年以来,采用一次性全脊椎多平面截骨术矫正脊柱后凸畸形780例,其中男642例,女138例,发病时间平均11.6年,年龄15-72岁。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
陈庆贺王仑晁民许战武姜洪和张承敏明小宇屈金良芦淼刘巍柳思羽王勇
关键词:脊柱后凸截骨
文献传递
SPR治疗成人脑外伤后下肢痉挛的步态分析及诱发电位研究(附47例术后6年随访分析)被引量:2
2002年
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SPR)治疗成人脑外伤后下肢痉挛 16例 ,并对 47例术后 6年病人进行随访。 16例患者术前3天进行步态分析及诱发电位测定 ,将痉挛下肢的L2 ~S1的脊神经后根进行分束 ,以电刺激仪测定阈值 ,将阈值较低的神经束切断。结合肌张力、肌力、体重及肌群功能对神经根切断比例进行量比 ,均小于 30 %。 16例随访 4年 ,痉挛解除率为 90 % ,功能改善率为 80 %。术后步态明显改善(P <0 0 1)。手术前后诱发电位测定支持肌张力调节的“大、小环路”理论 ,47例术后 6年随访结果疗效满意。提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能较有效的治疗成人脑外伤后肢体痉挛。
王正雷徐林姜洪和高吉昌张承敏陈庆贺晁民孙宏伟贾全章胡乃武
关键词:脊神经根切断术下肢痉挛步态分析运动诱发电位SPR
SPR治疗脊髓损伤后肢体痉挛及神经根的组织化学研究被引量:5
2002年
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SPR)治疗脊髓损伤后肢体痉挛的效果并对其腰骶神经根进行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 ,采用L2 ~S1双侧节段开窗式部分椎板切除 ,保留棘突和棘间、棘上韧带 ,显露双侧L2 ~S1神经根出口处 ,将前后根分开、分束 ,测定各后根束阈值 ,阈值较低的后根小束切断。对切取的神经束进行冰冻切片、染色、固定和组织化学处理。结果发现 ,临床应用 2 9例 ,随访 3年疗效满意 ,痉挛解除率为 90 % ,功能改善率为 80 %。切除的神经后根纤维Ache反应阳性 ,后根同感觉支传入纤维相混合。说明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能有效治疗脊髓损伤后肢体痉挛 。
王正雷徐林姜洪和高吉昌张承敏陈庆贺袁梅晁民王仑
关键词:脊神经根切断术脊髓损伤痉挛神经根组织化学
自体骨髓移植治疗胫骨应力性骨折
2004年
陈庆贺姜洪和高吉昌张承敏王仑王东卯
关键词:自体骨髓移植胫骨应力性骨折手术方法手术治疗
SPR治疗痉挛型脑瘫及其诱发电位研究被引量:10
1999年
王正雷徐林李树春姜洪和
关键词:SPR痉挛型脑瘫诱发电位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