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节洪

作品数:14 被引量:25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病毒
  • 8篇乙型
  • 8篇乙型肝炎
  • 8篇肝炎
  • 6篇乙型肝炎病毒
  • 6篇肝炎病毒
  • 3篇多态
  • 3篇多态性
  • 3篇基因
  • 2篇单核
  • 2篇单核苷酸
  • 2篇单核苷酸多态
  • 2篇单核苷酸多态...
  • 2篇质粒
  • 2篇突变
  • 2篇准种
  • 2篇临床分离株
  • 2篇酶切
  • 2篇基因单核苷酸...
  • 2篇汉族

机构

  • 14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4篇姜节洪
  • 12篇张欣欣
  • 11篇张东华
  • 7篇于德敏
  • 6篇金根娣
  • 6篇陆志檬
  • 5篇孔晓飞
  • 5篇龚启明
  • 3篇杨之涛
  • 3篇张申英
  • 2篇詹勤
  • 2篇高健
  • 2篇陈立
  • 2篇邓俊
  • 1篇卢敏
  • 1篇郁嘉伦
  • 1篇陈新文
  • 1篇姜昌斌
  • 1篇邓琳
  • 1篇裴桂芹

传媒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解放军护理杂...
  • 1篇检验医学
  • 1篇内科理论与实...
  • 1篇中华临床感染...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1
  • 1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1篇1998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乙型肝炎病毒分离株复制型质粒的构建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乙型肝炎病毒分离株复制型质粒的构建方法,包括(1)HBV全长基因组的抽提、PCR扩增和克隆构建;(2)重组过渡载体的构建;(3)重组过渡载体的酶切与去磷酸化;(4)复制型质粒的构建,所述重组过渡载体由三个...
张欣欣于德敏张东华陈立邓俊姜节洪
药物临床试验中护理人员的作用被引量:16
2006年
目的提高护理人员在药物临床试验中的作用,保证试验的真实性、科学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5年来参加药物临床试验的工作方法,讨论护士的作用。结果药物临床试验取得了真实、有效的结果。结论护士严谨的工作作风、科学规范的研究方法,对受试者无微不至的关怀,将保证临床试验的正常开展。
裴桂芹姜节洪
关键词:临床试验规范药物临床试验护理
表面抗原插入突变乙型肝炎病毒免疫逃避株的生物功能学分析
2013年
目的我们在121例血清HBsAg/抗一HBs双阳性HBV感染者中发现2例HBsAg编码区114-115位氨基酸插入突变,本研究分析了其中1种插入突变(NTT)对病毒生物学特性包括抗原性和复制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对发生插入突变的HBsAg的抗原性改变进行模拟分析,同时构建带有该插入突变的复制型质粒,体外表型研究突变株的抗原性和复制能力变化。结果HBsAg114-115位氨基酸的插入突变对HBsAg的抗原性指数、亲水性、表面可能性和蛋白骨架柔韧区域均产生影响,导致抗HBsAg抗体对抗原亲和力降低,但病毒的复制能力无明显改变。结论HBsAg114-115位的NTT氨基酸插入突变可导致病毒的免疫逃避,同时维持了病毒的正常复制能力。
于德敏张东华姜节洪陈嘉邓琳张欣欣
关键词:突变
恩替卡韦初治耐药的乙型肝炎病毒体外表型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初治患者发生病毒学突破的可能病毒学原因。方法:扩增1例恩替卡韦初治发生病毒学突破的患者在治疗基线和发生病毒学突破时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全长基因组,构建全长基因组克隆并测序,筛选代表性基因组构建1.3倍复制型质粒,转染Huh7细胞后以Southern blot方法观察病毒复制能力,并分别以单克隆病毒和病毒准种群的形式进行恩替卡韦体外药敏试验,Southern blot检测基线及病毒学突破时单个病毒株及准种群的体外药敏情况。结果:在治疗基线和病毒学突破时间点的22个和25个全长克隆中分别筛选出7个和8个代表性克隆,体外药敏结果显示该患者血清中无论是基线还是病毒突破后的病毒株,无论单克隆病毒株还是本研究所构建的病毒准种群在体外情况下均对恩替卡韦敏感。结论:在本例恩替卡韦初治患者未发现与病毒学突破相关的病毒因素,其耐药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于德敏张东华姜节洪余敏杰张欣欣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恩替卡韦准种
乙型肝炎病毒C型重组杆状病毒的构建及鉴定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构建乙型肝炎病毒(HBV)中国株及其拉米夫定耐药相关变异株的重组杆状病毒.方法将1.2倍HBV基因组(血清adr型、基因C型)连接至杆状病毒的转移载体pFastBacI上,然后转化入DH10Bac菌株中,在细菌内的辅助质粒辅助作用下与杆状病毒基因组Bacmid发生位点特异性转座,形成含有HBV基因组的重组Bacmid,转染昆虫sf9细胞后,包装产生HBV重组杆状病毒vAcHBVc.采用连续聚合酶链反应(PCR)引入方法进行定点突变,构建YVDD变异株质粒,并按照上述方法构建HBV YVDD变异株重组杆状病毒vAcHBVYVDD,扩增并滴定.为便于观察重组杆状病毒的转染和扩增效率及病毒滴度测定,同时构建了含绿色荧光蛋白(GFP)的HBV重组杆状病毒vAcGFPHBVc.结果 HBV野毒株和变异株重组杆状病毒均构建成功,通过免疫空斑及TCID50定量测定病毒滴度为106~108pfu/ml左右.结论应用Bac to 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可有效快速地构建HBV C型重组杆状病毒,以用于HBV体外复制系统的建立,为HBV野毒株及变异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及抗病毒药物的筛选提供技术平台.
于德敏张欣欣张东华宋建华陆志檬詹勤姜节洪陈新文
PCR-荧光探针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与DNA序列分析法的比较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评估聚合酶链反应(PCR)-荧光探针法用于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聚合酶区YMDD变异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方法采用PCR-荧光探针法和DNA序列分析法,平行比对检测202份标本中HBVYMDD变异情况。结果以DNA序列检测分析为相对标准,PCR-荧光探针法检测YMDD变异的相对灵敏度为99.06%,相对特异性为97.92%,YMDD变异位点检测的准确性为98.51%。PCR-荧光探针法检测YMDD位点混合变异株稍优于序列分析法。结论 PCR-荧光探针法与DNA序列分析法检测HBV YMDD变异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对单个位点变异的检测该方法临床应用性能较好。
张东华于德敏金根娣姜节洪张欣欣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
干扰素信号传导与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相关性
目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全世界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α-干扰素(IFN -α)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药物之一。本研究旨在对干扰素信号传导系统与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
孔晓飞张欣欣张申英陆志檬张东华龚启明金根娣姜节洪高健
文献传递
汉族人群中部分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结局关系的研究
目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大部分呈自限性,而有一小部分(5%-10%)趋向慢性化。引起这些不同临床转归的因素除了病毒与环境因素以外,宿主的遗传因素也渐渐显现其重要性。本研究旨在通过测定部分可能相关的细胞因子相关基...
张欣欣杨之涛孔晓飞陆志檬姜节洪张东华龚启明张申英金根娣
文献传递
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检测HBsAg
1998年
AXSYM/MEIA是美国Abbot公司在ELISA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测定HBV标志的方法。其原理是在包被有抗体的微粒子与标本中的被检物质结合,然后置微粒于玻璃纤维柱上、洗去不被反应的成分,加入碱性磷酸酶标记抗体使之与微粒上的被检成份再反应形成Ab-...
韦巧美姜节洪
关键词:微粒子玻璃纤维人造无机纤维HBSAG
2′-5′寡腺苷酸合成酶1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易感性和抗病毒疗效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07年
人体感染HBV后,可自身清除病毒或持续性感染,在成人感染者中有5%~10%不能清除病毒,导致慢性病毒携带状态。其造成肝损伤的程度不一,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进程不一、药物治疗的反应个体差异亦很大,宿主的遗传因素对乙型肝炎的这些临床转归起了关键作用。目前干扰素诱导抗病毒基因2′-5′寡腺苷酸合成酶1(OAS1)与HBV易感性和抗病毒疗效的相关性研究鲜见报道,
孔晓飞张欣欣杨之涛许洁黄玲龚启明金根娣姜节洪高健卢敏陆志檬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