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孔垂华

作品数:135 被引量:2,264H指数:33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8篇期刊文章
  • 45篇会议论文
  • 8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9篇农业科学
  • 24篇生物学
  • 20篇理学
  • 11篇化学工程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1篇化感
  • 33篇植物
  • 32篇化感作用
  • 24篇水稻
  • 22篇化感物质
  • 14篇胜红蓟
  • 11篇植物化感
  • 11篇土壤
  • 9篇活性
  • 8篇杂草
  • 7篇植物化感作用
  • 7篇生态
  • 7篇作物
  • 7篇羰基
  • 7篇挥发油
  • 7篇稗草
  • 6篇微生物
  • 6篇戊二烯
  • 6篇小麦
  • 6篇环戊二烯

机构

  • 73篇华南农业大学
  • 33篇南开大学
  • 27篇中国农业大学
  • 24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四川大学
  • 2篇湖南科技大学
  • 2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广东省农业科...
  • 1篇山东省农业科...
  • 1篇浙江大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湘潭师范学院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广东省农业厅

作者

  • 135篇孔垂华
  • 46篇胡飞
  • 24篇徐效华
  • 11篇朱应栋
  • 9篇骆世明
  • 9篇黄寿山
  • 8篇高炜
  • 8篇陈雄辉
  • 8篇崔艳
  • 7篇梁文举
  • 7篇谭中文
  • 7篇周秀中
  • 6篇张茂新
  • 6篇凌冰
  • 6篇徐善生
  • 6篇刘爱国
  • 6篇王朋
  • 5篇徐涛
  • 5篇梁广文
  • 5篇张朝贤

传媒

  • 26篇应用生态学报
  • 14篇生态学报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化学世界
  • 4篇有机化学
  • 4篇华南农业大学...
  • 4篇中国第三届植...
  • 4篇中国第八届植...
  • 3篇植物生态学报
  • 3篇植物保护学报
  • 3篇高等学校化学...
  • 3篇2006年绿...
  • 3篇第七届全国新...
  • 3篇中国第二届植...
  • 2篇科学通报
  • 2篇生态科学
  • 2篇中国第四届植...
  • 1篇科技导报
  • 1篇中国科学(B...
  • 1篇自然杂志

年份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8篇2017
  • 1篇2015
  • 4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6篇2009
  • 4篇2008
  • 12篇2007
  • 5篇2006
  • 11篇2005
  • 14篇2004
  • 10篇2003
  • 11篇2002
  • 7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9
1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被引量:47
2012年
采用氯仿熏蒸法、稀释平板法和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fattyacid,PLFA)方法,分析了常绿阔叶林转变成杉木人工林后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和群落结构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转变为杉木人工林后,林地土壤的微生物生物量碳、可培养细菌和放线菌数降低.杉木人工林地总PLFAs、细菌PLFAs、真菌PLFAs比常绿阔叶林分别降低了49.4%、52.4%和46.6%,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PLFAs远低于常绿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可培养细菌和放线菌数显著高于杉木人工林林地土壤,根际土壤中总PLFAs、细菌PLFAs、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PLFAs的含量也高于林地土壤,但真菌PLFAs和细菌PLFAs之比却低于林地土壤.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第1主成分和第2主成分共解释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异的78.2%.表明常绿阔叶林与杉木人工林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间存在差异.
夏志超孔垂华王朋陈龙池汪思龙
关键词:杉木人工林根际土磷脂脂肪酸土壤微生物群落
木栓酮对土壤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
木栓酮是植物合成的重要次生代谢产物,在器官组织表层普遍存在,起保护作用,并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医疗应用。研究已发现森林和农田土壤中普遍存在木栓酮,受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而呈现差异。木栓酮作为指示被子植物的生物标记化合物,可...
董红云孔垂华
文献传递
植物种间和种内的化学作用
植物种间和种内的化学作用主要涉及植物化感作用(allelopathy)和植物化学识别通讯(allelobiosis),植物化感作用和植物化学识别通讯两者均是一种植物产生并释放化学物质到环境中而对邻近植物产生了影响,但前者...
孔垂华
文献传递
胜红蓟化感作用研究Ⅵ.气象条件对胜红蓟化感作用的影响被引量:51
2002年
在田间条件下 ,胜红蓟化感作用与光、温、水等气象要素显著相关 ,有利的光、温、水生长条件使得其化感作用减弱 ,反之增强 .春夏季温度和降水有利胜红蓟的生长 ,其化感作用减弱 ,而秋冬季温度和降水不利胜红蓟生长 ,其化感作用增强 .实验表明 ,30 0 μg·ml-1高浓度胜红蓟挥发油使受试植物不能生长 ,而6 0 μg·ml-1低浓度影响较小 ,在高温、低温和遮光等不利植物生长的条件下 ,低浓度的胜红蓟化感物质对受试植物的抑制效应显著增强 ,显示在不利的生长条件下 ,受试植物对胜红蓟化感物质的抵御能力减弱 .研究表明 ,在不利于胜红蓟及受试植物生长的气象条件下 ,胜红蓟化感作用增强 ,受试植物抵御化感物质的能力降低 ,使得胜红蓟群落中其它植物难以正常生长 ,相应地提高了胜红蓟在自然群落中的竞争优势 .化感作用和光、温、水、气象条件的共同作用是胜红蓟在自然群落中成为优势种群的重要原因之一 .
胡飞孔垂华
关键词:胜红蓟化感作用气象条件
甘蔗不同基因型组织培养特性的研究被引量:18
2002年
通过甘蔗心叶的组织培养 ,研究了 11个甘蔗基因型的组织培养特性 .结果表明 ,用 2 0 0mg/L的PVP溶液浸泡外植体 (心叶 ) 2 0min ,明显降低了诱导培养过程中外植体的褐化率 ,同时大大提高了各个基因型的愈伤组织诱导率 .11个甘蔗基因型在同样的培养条件下 ,外植体的褐化率、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愈伤组织的增殖率、愈伤组织的分化率都表现出显著的差异 .
梁计南谭中文谭志勇张志胜孔垂华胡飞
关键词:甘蔗基因型组织培养特性愈伤组织
化感水稻品种的新二萜化感物质结构鉴定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化感水稻品种本身具有抑制杂草抗病菌的功能,因此深入研究这些化感水稻的中抑制杂草抗病菌次生物质,是研究化感水稻的抑草,抗菌机制的物质基础。对化感水稻的抗菌化感物质的研究报道主要是二萜(1~3),本文...
徐效华高炜刘爱国崔艳孔垂华
关键词:水稻化感物质
文献传递
尿囊素对茶树、苦丁茶的化感作用研究
1996年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尿囊素对茶树及苦丁茶的生化他感作用,结果表明,尿囊素对茶子的萌发、幼苗生长及新梢的萌发都有明显的化感作用,而且作用效果与尿囊素浓度有直接关系,低浓度时有促进作用,高浓度时则出现抑制现象.
曹潘荣陈伟张怀孔垂华
关键词:尿囊素茶树苦丁茶化感作用幼苗生长
小麦化感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83
2004年
小麦是世界第一大粮食作物 ,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然而 ,由于人们为保证小麦产量往往施用大量的除草剂和杀菌剂 ,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小麦化感作用是利用小麦活体或残体向环境中释放次生代谢物质对自身或其他生物产生作用 ,它克服了除草剂和杀菌剂等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 ,具有抑制杂草控制病害的潜力 .本文对已有的小麦化感作用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综合评述 .其中小麦对杂草、虫害及病害产生防御功能的主要化感物质为异羟肟酸和酚酸类物质 .小麦化感物质活性的发挥除了取决于化感物质的种类外 ,还由小麦自身的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所决定 .小麦化感物质在根际土壤中的滞留、迁移和转化过程、小麦化感作用与土壤生物的关系以及相关的作用机理是小麦化感作用研究的薄弱环节 ,其研究方法还需进一步探索改进 .小麦化感作用在植物保护、环境保护以及作物育种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促进了小麦抗逆性的增强以及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
张晓珂姜勇梁文举孔垂华
关键词:小麦化感作用化感物质
中国植物化感作用研究16年被引量:6
2020年
中国植物化感作用研究始于1970年代台湾地区,大陆地区1980年代才有所了解并有零星的研究,更多的研究始于1990年代,至2000年代初期达到相当的规模和水平。这样,2004年5月,由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实验站承办的"首届中国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植物化感作用分会筹备大会"在沈阳举行,来自全国17省市自治区的33家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的81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孔垂华
关键词:植物化感作用
植物种间和种内的化学作用被引量:23
2020年
植物间相互作用是生态学基础科学问题之一,植物能感受和识别共存同种或异种植物,进而调整生长、繁殖和防御策略。植物种间和种内的感受和识别大多是由植物产生释放的次生物质所介导,这类化学识别通讯可以启动相应的植物化感作用机制。近年发现,植物亲属间也存在着化学识别、地下根系通讯调控地上开花繁殖等植物种间和种内的化学作用关系。目前植物通过地上挥发物介导的植物化学作用已基本澄清,但根分泌物介导的植物地下化学作用机制及其信号物质还所知甚少。地下化学作用不仅决定根系侵入(接近)和躲避(排斥)行为,也能调控地上开花时间和花期。这样,植物间的化学作用还涉及植物地下和地上的协调互作。本文以植物化感作用和植物化学识别通讯及相应的化感物质和信号物质为基点,从植物亲属识别、根系化学识别和行为模式、地下化学作用调控地上开花繁殖3个方面综述植物种间和种内化学作用的研究进展,为全面理解植物间相互作用提供新视野。
孔垂华
关键词:化感作用化学通讯亲属识别信号物质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