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中伟

作品数:47 被引量:802H指数:16
供职机构: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5篇经济管理
  • 19篇社会学
  • 11篇政治法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19篇农民
  • 19篇民工
  • 18篇农民工
  • 8篇劳动权
  • 7篇社会
  • 7篇外来工
  • 7篇工资
  • 6篇意愿
  • 6篇权益
  • 6篇劳动权益
  • 5篇珠三角
  • 5篇城市
  • 4篇社会工作
  • 4篇问卷
  • 4篇问卷调查
  • 3篇低工资
  • 3篇调查数据
  • 3篇社会学
  • 3篇企业
  • 3篇权益保护

机构

  • 38篇华东理工大学
  • 13篇中山大学
  • 4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同济大学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华侨大学
  • 1篇佛罗里达国际...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浙江科技学院
  • 1篇罗格斯大学
  • 1篇香港大学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德州农工大学

作者

  • 47篇孙中伟
  • 3篇孙辉
  • 3篇刘纪昌
  • 3篇沈本贤
  • 3篇刘飞
  • 2篇贺霞旭
  • 2篇刘林平
  • 2篇郑广怀
  • 2篇黄时进
  • 2篇汪华
  • 1篇刘明巍
  • 1篇孙勇
  • 1篇舒玢玢
  • 1篇杨肖锋
  • 1篇刘一伟
  • 1篇徐彬
  • 1篇魏下海
  • 1篇叶俊焘
  • 1篇方震平
  • 1篇贾海龙

传媒

  • 2篇青年探索
  • 2篇管理世界
  • 2篇社会学研究
  • 2篇南方人口
  • 2篇华东理工大学...
  • 2篇人口与发展
  • 1篇农业技术经济
  • 1篇世界经济
  • 1篇社会
  • 1篇人口研究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学海
  • 1篇江海学刊
  • 1篇社会科学
  • 1篇探索与争鸣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学术月刊
  • 1篇统计与信息论...
  • 1篇西北人口

年份

  • 5篇2019
  • 8篇2018
  • 3篇2017
  • 13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劳动权”到“市民权”:“福利三角”视角下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与意愿被引量:19
2014年
利用2010年珠三角和长三角农民工问卷调查的数据,以"福利三角"理论为分析框架,从家庭、工作和政府政策三个方面探讨农民工养老保险的购买意愿。研究表明,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参保意愿虽然为个人的主观选择,但却同时受到家庭、市场及地方政府等方面的影响。家庭养老与社会保险主要是替代关系,即家庭社会支持功能越强大,农民工的参保意愿越低,而市场及政府养老与社会保险是支持关系,即雇佣关系越稳定、政府福利制度越完善、服务越好,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越高,则养老保险参保意愿也越高。当前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具有"两栖性",不能适应快速工业化和市民化的需要。为推进农民工市民化,须建立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以公民身份替代职业身份,即享受国家提供的社会保障应建立在公民权基础之上,而不仅是劳动权。
孙中伟王滂梁立宾
关键词: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意愿
社会学如何面对雾霾:一个“制度—技术”的分析框架被引量:4
2015年
雾霾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为雾霾治理和防控提出新的技术方案,或者从源头上减少有害气体排放,这是解决雾霾问题的主要途径。但也不能忽略雾霾的社会和制度层面,技术问题背后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利益和政治博弈,理解和认识雾霾形成和影响的社会性以及复杂性,有助于更好地降低雾霾风险和损害,形成一个环境公平正义的社会。文章建议从两个维度来研究雾霾,一个是"技术"维度,表示研究过程中是否需要依赖较高的技术或者旨在开发某种技术;另一个是"制度"维度,表示研究者分析这一问题时是否需要关注雾霾形成的各种宏观的社会、经济或法律制度。以这两个维度为准建构一个由"高技术—强制度"、"高技术—弱制度"、"低技术—强制度"和"低技术—低制度"四个象限构成的坐标体系,可以涵盖雾霾有关的各类研究问题。
孙中伟陈佳
关键词:雾霾灾害社会学环境社会学环境污染
教育不平等与外来工工资的民族差异--兼论少数民族外来工教育获得的“三重弱势”被引量:10
2013年
外来工工资收入的民族差异一直没有引起学术界的充分关注。2010年珠三角和长三角外来工问卷调查显示,少数民族外来工月平均工资为1636.16元,比汉族低约300元,差距显著。Oaxaca-Blinder模型分解表明,个人特征、企业特征、来源地等变量共解释了少数民族外来工与汉族外来工资差异的58.9%,其中主要来自于前劳动力市场阶段的教育不平等。导致少数民族外来工教育落后的原因是他们主要来自西部农村地区,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投入水平相对落后,而少数民族的语言和风俗习惯也影响到少数民族外来工的教育成就。
孙中伟刘飞胡双喜
关键词:少数民族外来工工资差异
“区域、制度与移民:长三角与珠三角比较研究”会议简讯
2015年
2014年11月1—2日,由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系、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和上海高校智库“社会工作与社会管理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区域、制度与移民:长三角与珠三角比较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华东理工大学举行。来自华东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大学等20余家高校和研究机构的40余位专家学者,
孙中伟
关键词:珠三角长三角移民社会学系
产业转移与污染灾难——基于“依附性”省际关系的分析被引量:11
2015年
近年来中国产业转移步伐加快,中西部地区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对国民健康构成巨大威胁。依附理论视角有助于理解中国省际之间的环境不平等问题。中国省际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依附关系,作为边缘的中西部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对东部省份具有高度依赖性,其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动机强,环境管制相对较弱,吸纳了东部地区的大量污染产业,从而不可避免的造成环境污染。欲统筹解决中国环境污染跨省转移问题,须从结构上改变这种不平等"依附性"省际关系。
孙中伟
关键词:环境污染产业转移依附性
政府干预与农民工劳动权益:基于珠三角和长三角的量化研究
近年来,农民工劳动权益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从政府干预的角度探讨农民工劳动权益问题。本文的劳动权益是指法律规定的劳动者应该享受并受到尊重和保护的基本权利,本文并不探讨由这些权利得不到尊重所引发的劳资争议。本文将劳动权益...
孙中伟
关键词: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政府干预产业结构
农民工工资剪刀差及其影响因素的初步探索被引量:13
2011年
对珠三角地区的部分相关数据和访问资料的初步分析,发现农民工工资剪刀差主要体现为四个方面:一是企业内部一线普工与管理、技术层的绝对工资存在巨大差距,二是农民工工资增长速度和绝对数大大低于城市在岗职工,三是农民工工资的增长速度低于城镇居民月均消费支出并且绝对差距较大,四是农民工工资增长速度略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增长速度。从城乡二元结构、劳动力市场分割和制度环境等方面寻求解释,对企业人力资本的低度供应与虚假需求、企业内部的工资决定、GDP主义导向下的制度环境失衡、农民工的工作与劳动力再生产的空间分离以及全球产业链中的农民工用工制度的长期趋势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万向东孙中伟
关键词:剪刀差工资决定
1988—2010年间珠江三角洲农民工就业结构的变化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本文利用四次珠江三角洲农民工调查数据,主要分析了1988年至2010年间,珠三角农民工人口结构与就业特征的变化。发现女性农民工和未使用亲友网络找工的农民工比例逐年增加,普工从业者和在私营企业工作的农民工仍占多数,但比例逐年下降,而在1000人以上规模企业工作的农民工数量逐年增加。性别和工种之间存在工资差异,总体上,男性工资一直略高于女性,且差距有扩大的趋势,历年管理人员工资增幅波动较大,其月均工资水平高于技术工人和普工。
贺霞旭孙中伟
关键词:农民工农民工工资就业结构变化
乡土性、现代性与群体互动:农民工老乡认同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9
2015年
农民工从农村到城市打工谋生既是一个"现代化"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摆脱"乡土性"的进程。老乡关系对农民工外出打工和融入城市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本文基于2013年上海、广州、天津等七个城市3500多个样本的分析发现,随着农民工乡土联系的减少,城市融入的加深和现代性能力的增加,其老乡认同感会逐渐下降。本文认为,在城镇化进程中,"乡土性"与"现代性"之间并非不可调和,传统的乡土性在城市化的早期是建构新生社会资本的主要来源,有助于一个稳定和谐的城市社会的形成。
汪华孙中伟
关键词:农民工
最低工资施行过程中的“地板工资制”及其后果——基于2017年广东省企业—员工匹配调查数据的分析被引量:11
2019年
文章利用2017年广东省2 000多家企业和5 000多名员工的匹配调查数据,分析了最低工资施行过程中形成的“地板工资制”现象及其后果。研究表明,最低工资并非形同虚设,而是形成了一种广泛存在的非正式的薪酬制度——“地板工资制”,导致员工工资增长对最低工资的高度依赖及一线员工严重超时加班,因此,暂缓最低工资调整将可能带来员工工资增长的停滞。文章认为,在缺乏一种行之有效的工资增长机制的背景下,及时调整最低工资依然是保障工人权益的主要手段;未来随着最低工资调整步伐的放缓必须设法提高劳动者的谈判能力,培育工资增长的市场机制,落实劳资双方的集体协商制度。
孙中伟刘一伟范长煜
关键词:最低工资标准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