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新

作品数:9 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新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篇新闻
  • 3篇媒介
  • 2篇新闻时间
  • 1篇动力机制
  • 1篇新闻主体
  • 1篇学科
  • 1篇学科背景
  • 1篇研究议题
  • 1篇扬弃
  • 1篇遗存
  • 1篇议题
  • 1篇异化
  • 1篇中华民族
  • 1篇设计课程
  • 1篇生产力
  • 1篇数字技术
  • 1篇数字新闻
  • 1篇团结
  • 1篇注意力
  • 1篇组织传播学

机构

  • 9篇新疆大学
  • 3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新疆师范大学

作者

  • 9篇孙新
  • 2篇杨保军
  • 1篇郭愚
  • 1篇武运波
  • 1篇布玛丽亚木·...

传媒

  • 2篇青年记者
  • 1篇当代传播
  • 1篇新闻与写作
  • 1篇新闻窗
  • 1篇新疆职业教育...
  • 1篇新丝路(下旬...
  • 1篇中国新闻传播...
  • 1篇未来传播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我国媒介融合研究议题的变迁被引量:2
2021年
伴随媒介融合实践现实及研究者主观认识的变化,我国媒介融合研究议题也在变迁。具体表现为从对“媒体内部的融合”“媒体与其他机构性媒介的融合”的研究,逐渐拓展至“媒介与社会融合”“媒介与人的融合”议题。未来,“媒介融合的日常生活化转向”将成为数字时代等待开掘的新议题。
孙新
关键词:媒介融合研究议题
“技术—组织”互构式驱动:新质生产力赋能文化遗存讲好新疆故事的动力机制被引量:1
2024年
文化遗存不仅是记录历史的载体,更是见证历史的证据。因此,利用文化遗存讲好新疆故事有利于全方位呈现、阐释和传播新疆历史,使国内外受众更多了解新疆、认识新疆、支持新疆。本文以媒介学为理论视角,在明确赋能目标的基础上考察新质生产力如何通过技术创新驱动文化遗存讲好新疆故事的信息传播实践,以及怎样利用组织创新驱动文化遗存讲好新疆故事的文化传承实践。从“技术-组织”的二维框架审视,新质生产力存在四种赋能模式:赋能失效型、传播偏向型、传承偏向型与赋能高效型。本文认为,在利用文化遗存讲好新疆故事的过程中,只有超越技术动力与组织动力的二元对立,建立起“技术-组织”互构式的动力机制,才能更好地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从而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讲好新疆故事,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新疆。
孙新孙新谭征
关键词:文化遗存动力机制
多学科背景不的媒介素养培育路径探析——基于注意力视角的尝试
2018年
媒介素养研究是在多学科滋养、跨学科讨论中发展起来的。本文以媒介实践中注意力的聚焦和配置为切入点,分别从心理学、经济学、组织学、社会学的角度,审视普通大众、专业媒体从业者及公共机构工作人员如何认识媒介、使用媒介和批判媒介,讨论“自我培育”和“他人培育”两个维度中,自我、家庭、单位和社会应形成合力,共促媒介素养提升。
孙新祝敏杨萌
关键词:媒介素养注意力
以人为媒: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的媒介逻辑与融合传播实践
2024年
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形式之一,“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是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融合传播实践活动。当前,从新闻传播学科的视野对新疆干部职工结亲实践的讨论还不充分,且往往要么未意识到干部职工的结亲实践是以自身为媒介的融合传播实践活动,要么仅仅将干部职工视为承载内容和传递信息的通道。为了超越上述局限,本文试图追问:在结亲实践中,干部职工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媒介,何以可能,何以可为?以媒介为视角审视结亲实践,可以发现:干部职工不仅以中介的方式使外部世界与基层群众相互通达,更是在建构外部世界与基层群众之间新的关系的过程中,将自己、基层群众和外部世界都转化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媒介。未来,对于作为媒介的干部职工而言,充分发挥包括“生成可能性”“可见性与不可见性”在内的媒介性,高度重视“身体”在结亲实践中的基源作用,将是“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融合传播实践的着力点。
孙新布玛丽亚木·买买提
超越“速度”:数字时代新闻生产时间的异化与扬弃
2023年
新闻加速是当前新闻时间研究的热点议题。新闻生产加速是新闻生产力发展的体现,它为建构新的、良性的新闻生产关系,进而获得新闻生产自由时间提供了前提。数字时代新闻生产时间异化的扬弃,需要超越“速度”:在新闻时间关系的视角中,以“加速”为手段,充分发展新闻生产力;秉持多重速度理念,着力调整新闻生产关系;在对新闻生产力和新闻生产关系进行双重批判的基础上,追求更多的新闻生产自由时间。
孙新
关键词:新闻时间数字技术
论新世纪以来新闻生产主体的结构变迁被引量:8
2021年
新世纪以来,新闻生产主体结构经历了由"职业新闻生产主导""职业新闻生产主体与非职业新闻生产主体共在"再到"新闻生产‘人主体’与新闻生产‘智能拟主体’共在"的变迁过程。在"大众化新闻活动"与"非大众化新闻活动"从"相互区隔"走向"彼此融合"的背景下,新闻生产主体结构变迁的实质,是不同新闻活动主体的"生产主体化"。当前,人类新闻活动正在由"职业新闻生产和非职业新闻生产共在"的"后新闻业1.0"时代,逐步进入由智能促成的"后新闻业2.0"时代,而"平台新闻生产主体"构成了两个时代的桥梁和纽带。
杨保军孙新
论新闻时间观念的构成与变迁规律被引量:10
2022年
新闻时间是包含了新闻事实发生时间、新闻生产传播时间、新闻收受时间等新闻时间要素的社会时间。人们对新闻时间要素之间关系的认识与评价,生成了由时新观念、及时观念、随时观念、时效观念构成的新闻时间观念系统。新闻时间观念的孕育、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前新闻业时代”的自在新闻时间观念时期,新闻业时代的标准化现代新闻时间观念时期,以及“后新闻业时代”到来后正在展开的弹性化数字新闻时间观念时期。在历史进程中,新闻时间观念的变迁形成了三条基本规律:新闻时间观念对人类时间系统观念的依附性——新闻时间依附律;新闻生产传播时间观念对新闻时间观念系统的主导性——新闻生产时间主导律;自由新闻时间指示新闻时间观念演进的方向——新闻自由时间演进律。
杨保军孙新
关键词:新闻时间
组织传播学视野下的高校就业工作初探
2014年
一、就业工作现状 所谓的组织传播是指发生在组织内部和组织外部,二至多人之间以个人身份或职位身份出现的,组织成员之间发生的代表组织或不代表组织的信息交流过程。组织传播的纵向传播和横向传播,其目的是协调组织的行为、决策、冲突(包括第三方参与的冲突影响)及协调组织与组织间的关系,
孙新
关键词:组织传播学就业工作高校个人身份
数字新闻版面编排与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进路
2024年
数字新闻版面编排与设计课程是新闻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核心课程之一。文章在介绍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等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设计对象由“版面”转向“界面”、技术与人文平衡的打破、设计主体由“一元”变成“多元”等课程教学面临的挑战。在明确构建数字新闻版面课程生态群、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统领课程生态群、秉持“人有人的用处”理念等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思路的前提下,提出创设平台化课程协同系统、形成立体的课堂实践场域、构建多元的课程评价体系等课程教学改革创新举措。
孙新郭愚
关键词:教学改革课程建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