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斌

作品数:128 被引量:925H指数:17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7篇期刊文章
  • 40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8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64篇椎体
  • 56篇后凸
  • 56篇后凸成形
  • 55篇骨折
  • 55篇成形术
  • 52篇后凸成形术
  • 48篇椎体后凸
  • 48篇椎体后凸成形
  • 45篇椎体后凸成形...
  • 44篇骨质
  • 44篇骨质疏松
  • 33篇疏松性
  • 33篇骨质疏松性
  • 30篇脊柱
  • 24篇椎体压缩
  • 24篇骨质疏松性椎...
  • 16篇压缩骨折
  • 16篇手术
  • 14篇球囊
  • 13篇球囊扩张

机构

  • 127篇苏州大学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灌云县人民医...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山东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中国康复研究...
  • 1篇纽约州立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127篇孟斌
  • 109篇杨惠林
  • 36篇王根林
  • 24篇唐天驷
  • 21篇周峰
  • 19篇毛海青
  • 17篇陈亮
  • 15篇梅昕
  • 13篇姜为民
  • 13篇牛国旗
  • 11篇朱雪松
  • 10篇张洪涛
  • 9篇干旻峰
  • 9篇刘滔
  • 9篇陆俭
  • 9篇刘昊
  • 7篇史金辉
  • 7篇宋达玮
  • 6篇徐耀增
  • 6篇张林林

传媒

  • 8篇中国脊柱脊髓...
  • 8篇苏州大学学报...
  • 7篇中国矫形外科...
  • 5篇中华医学杂志
  • 5篇中华创伤杂志
  • 4篇中华创伤骨科...
  • 4篇中华骨与关节...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脊柱外科杂志
  • 3篇中华解剖与临...
  • 2篇实用骨科杂志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中国血液流变...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国外医学(骨...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年份

  • 4篇2024
  • 3篇2023
  • 6篇2022
  • 5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 15篇2016
  • 28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6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10
  • 6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1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下腰椎骨折疗效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下腰椎(L3~L5)骨折的特点及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该类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0年6月间在本院行PKP治疗的66例骨质疏松性下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的特点,通过测量本组患者术前、术后3 d与末次随访时标准侧位X线片上椎体前缘、中部高度及腰椎前凸角的变化,以及记录各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数字法(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PKP的疗效;同时记录骨水泥渗漏、临近节段再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本组中93.94%患者仅遭受轻微暴力或无明显暴力;50%骨质疏松性下腰椎骨折发生于接近胸腰段的L3椎体,68.18%骨折椎形态表现为双凹型;极少数患者(3.03%)经保守治疗后发生骨不连。平均随访27.21个月,术后3 d与术前相比,伤椎高度、腰椎前凸角、VAS及ODI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同时末次随访时各项指标同术后3 d相比无明显丢失(P〉0.05)。骨水泥渗漏仅5例,均未出现临床症状;随访期间2例患者出现新发远隔椎体再骨折,1例临椎再骨折。[结论]骨质疏松性下腰椎骨折有其独特的临床特点,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安全有效,可以较好恢复腰椎前凸角。
干旻峰钮俊杰朱若夫王根林孟斌邹俊杨惠林
关键词: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脊髓损伤模型的评价标准被引量:10
2003年
建立一个客观的具有代表性的脊髓损伤模型需要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标准。随着脊髓损伤模型的发展,评价标准也在发展。目前的标准主要评价其运动、感觉功能,此外还发展了病理学评价标准。
杨惠林孟斌
关键词:脊髓损伤动物模型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周壁硬化型Ⅲ期Kummell病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 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周壁硬化型Ⅲ期Ku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77例周壁硬化型Ⅲ期Kummell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1例采用PVP治疗的患者设为PVP组,66例采用PKP治疗的患者设为PKP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术前、术后1 d及末次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椎体前缘高度和病变椎体局部Cobb角。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且均获得随访,PVP组随访16.00(14.50, 18.00)个月,PKP组随访16.00(14.00, 18.00)个月。PVP组术中骨水泥注入量为3.00(2.00, 3.00) mL, PKP组为4.00(4.00, 5.00)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63,P<0.01);PVP组手术时间为30.00(27.00, 33.00) min, PKP组为50.00(45.00, 57.00)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91,P<0.01)。术后1 d及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 d及末次随访时,2组椎体高度均高于同组术前,Cobb角均低于术前,且PKP组椎体高度大于PVP组,Cobb角小于PV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PVP与PKP均可有效缓解周壁硬化型Ⅲ期Kummell病患者腰背部顽固性疼痛,但PKP可更好地恢复椎体高度,改善局部后凸畸形。
周鸿猷傅栋铭李然吴志凯韩灏孟斌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勿忽视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强化术后病椎再骨折被引量:23
2015年
椎体骨折是骨骼运动系统常见损伤,其中发生在胸腰椎骨折约占全部脊柱损伤患者的90%,而椎体压缩性骨折(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VCF)占椎体骨折的17%。在患有骨质疏松症的老年人群中VCF发病率更高,20%的≥70岁老年人及16%的绝经后妇女发生过VCF。骨质疏松性VCF患者常因顽固性背痛致使日常活动受限,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统称经皮椎体强化术,20世纪末开始应用于骨质疏松性VCF的治疗。经皮椎体强化术创伤小,可有效缓解腰椎疼痛症状,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临床疗效已得到脊柱外科医师的广泛认同。
杨惠林李茂王根林孟斌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强化再骨折术后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椎体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Genant Ⅳ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Genant Ⅳ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5年6月行PKP治疗的GenantⅣ级OVCF26例35椎;其中男5例,女21例;年龄59~89岁,平均74.2岁。在C形臂X线机引导下,经皮穿刺进针,建立工作通道后放置球囊,扩张球囊复位骨折,形成空腔,退出球囊,向形成的空腔内注入骨水泥。观察术前、术后伤椎椎体前缘和中央的高度以及后凸角;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手术疗效;并分析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平均随访24.1个月。VAS和ODl分别由术前(8.2±1.1)分、(74.0±10.0)%降为术后的(2.9±1.6)分、(33.8±8.1)%(P〈0.01),椎体前缘、椎体中部的高度分别由术前(32.1±12.2)%、(39.1±12.2)%增至术后(57.1±12.4)%、(64.3±13.2)%(P〈0.01)。椎体后凸角由术前(22.3±9.6)。矫正至术后(16.5±9.3)。(P〈0.01)。随访过程中矫正度无丢失。6例8椎发生骨水泥渗漏,未出现临床症状。3例出现其他椎体骨折,1例手术椎(T11)及T12发生骨折。结论PKP可以治疗GenantⅣ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且安全有效。
孟斌张洪涛杨惠林周峰姜为民汪恒王根林梅昕
关键词:脊柱骨折骨质疏松椎体后凸成形术
胸腰段爆裂骨折伴不完全脊髓损伤的手术疗效分析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探讨创伤性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4年3月手术治疗的创伤性胸腰段爆裂骨折伴不完全脊髓损伤52例(61椎),其中男45例,女7例;年龄19—67岁,平均41.8岁。其中29例伴多发伤,损伤严重度评分(ISS)16—50分,平均23分。其中T11 2椎,T12 10椎,L1 29椎,L2 20椎,共61个胸腰段椎体骨折呈爆裂性,合并2个椎体骨折10例,合并3个椎体骨折2例。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B级16例,C级15例,D级21例。2例行前路减压固定融合,其余行后路复位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长节段或短节段内固定术。按手术距受伤时间分为1~3d18例,4~7d23例,9~22d 11例。分析不同手术时机感觉运动评分的变化、术后椎管狭窄、Cobb角改善情况,以及术后ASIA分级改善情况。结果52例获13—50个月[(32.8±10.4)个月]随访。术后ASIA分级B级3例,C级14例,D级16例,E级19例(P〈0.01)。感觉、运动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伤后1—3d内手术优于伤后4~7d、9~22d手术(P〈0.05或0.01)。伤后4—7d手术椎管狭窄及Cobb角改善不明显,但好于9~22d手术(P〈0.05)。结论对创伤性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伴不完全脊髓损伤,应争取在伤后3d内手术,手术减压及纠正畸形不超过伤后1周;早期手术选择后路减压固定融合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彭展陈亮顾勇张志明孟斌周峰杨惠林唐天驷
关键词:脊柱骨折胸椎腰椎脊髓损伤
骨科急性骨丢失防治专家共识被引量:13
2021年
因病情需要制动数日至数周,甚至更长时间的患者,当某部位或全身活动功能受限时,破骨细胞活性增加,溶骨速度大于成骨速度,出现局部和全身急性骨丢失现象。急性骨丢失一般发生在急性制动后的6~8周,这个阶段患者的骨量将急剧下降至最低水平,是预期骨折风险最高的时期,之后会出现骨量的逐步恢复,但骨形成和骨吸收的速率仍不平衡,恢复到一定水平后骨量将继续丢失,这个时期持续2~24个月,称为进行性骨丢失。患者经历急性和进行性骨丢失后,大量骨质流失,骨骼强度降低,且往往多年无法完全恢复到骨折前的骨量水平,增加骨质疏松、骨折固定、关节置换失败等风险。针对临床常见的急性骨丢失现象,国内外骨科医师的认知各有不同,治疗差异也很大,且国际上尚未有急性骨丢失方面的共识和指南规范。本共识结合已有研究及临床经验,对急性骨丢失研究历史、现状、病因、评估以及防治等进行归纳总结,以期加强临床医师对急性骨丢失的认识和管理,有效提升骨科急性骨丢失的防治效果,防止骨折,加速康复,改善患者远期预后。
孟斌程黎明海涌李淳德李锋李建军李危石沈彬沈慧勇吴新宝仉建国章振林杨惠林
关键词:骨科骨量加速康复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随访分析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回顾性研究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5月至2012年10月行KP治疗且资料较完整的1 459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从腰背部疼痛(VAS评分)改善率、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存率三方面评价手术疗效。结果平均随访51个月(1~92个月),VAS评分术前为8.7±1.0,末次随访为2.5±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改善率为71.3%;骨水泥渗漏率2.4%;随访4年以上生存率75.3%。结论 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并发症低,安全有效。
王根林杨惠林孟斌郑召民张宁殷国勇梅昕周军朱雪松汪李军
关键词:椎体后凸成形术椎体压缩骨折骨水泥
经关节的胫骨下端(Pilon)骨折42例临床分析
2003年
成人单侧胫骨Pilon骨折患者 4 2例 ,分别采用有限内固定加术后石膏外固定、单纯异型钢板内固定或加外固定支架、单纯外固定支架治疗。结果根据Mazur评分标准 ,优 :30例 ;良 :4例 ;可 :6例 ;差 :2例。 2例发生创面不愈合 ,2例发生踝关节退行变。认为Ⅰ型骨折选择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术 ;Ⅱ型骨折选择异形 (解剖型 )钢板固定术 ;Ⅲ型骨折根据粉碎严重程度选择异形 (解剖型 )
孟斌杨惠林
关键词:胫骨下端骨折PILON骨折有限内固定
过氧化物酶增殖激活型受体γ在大鼠脊髓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组织损伤后过氧化物酶增殖激活型受体γ(PPARγ)的表达。方法将60只SD大鼠以改良Allen法制作大鼠急性脊髓损伤(SCI)模型,分为假手术组和SCI组。在损伤后1、3、7、14d取材,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对脊髓损伤区进行PPARγ 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的检测。结果假手术组和SCI组均见PPARγ mRNA和蛋白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SCI组PPARγ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多,在第3天达到高峰(P<0.05)。结论 PPARγ在脊髓损伤后表达增高,可以成为治疗SCI的一个靶点。
张钦孟斌唐天驷杨惠林
关键词:脊髓损伤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