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宁厚发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胆管
  • 3篇胆管癌
  • 3篇放射性
  • 3篇肝门部
  • 3篇肝门部胆管
  • 3篇肝门部胆管癌
  • 2篇PTCD
  • 2篇I
  • 1篇周围型
  • 1篇周围型肺腺癌
  • 1篇腺癌
  • 1篇淋巴
  • 1篇淋巴管
  • 1篇淋巴管密度
  • 1篇肺腺癌
  • 1篇VEGF-C
  • 1篇VEGFR-...
  • 1篇X线
  • 1篇X线计算
  • 1篇X线计算机

机构

  • 4篇潍坊医学院附...
  • 1篇潍坊医学院

作者

  • 4篇王秀春
  • 4篇宁厚发
  • 4篇曹贵文
  • 3篇崔新江
  • 3篇杜伟
  • 3篇王雪芹
  • 1篇孙莉宁
  • 1篇孙璐
  • 1篇张永峰
  • 1篇孙业全
  • 1篇王滨
  • 1篇孙顺吉
  • 1篇李丽新

传媒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潍坊医学院学...
  • 1篇第四届全国肿...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125 I放射性粒子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125I放射性粒子对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78例肝门部胆管癌随机分成三组,A组27例(PTCD)、B组39例(125I粒子)及C组12例(PTCD+125I粒子),通过观察术前术后总胆红素的改变、...
曹贵文崔新江王秀春宁厚发王雪芹杜伟
关键词:胆管癌
文献传递
^(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观察125I放射性粒子对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78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CD)27例、B组(125I粒子)39例及C组(PTCD+125I粒子)12例,通过观察术前术后总胆红素的改变、肿瘤大小的变化及患者的生存率,分析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性植入治疗胆管癌的疗效。结果术后半个月,A,B,C 3组总胆红素下降率分别为81.5%(22/27),66.7%(26/39),83.3%(10/12),A,B两组及B,C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术后1年3组(CR+PR)分别为29.6%(8/27),74.4%(29/39),75.0%(9/12),A,B两组及A,C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生存率,B组为89.7%,82.1%,C组为91.7%,83.3%,明显高于A组的59.3%,33.3%(P<0.05)。结论对肝门部胆管癌,125I放射性粒子有治疗作用,PTCD术为姑息性治疗,125I放射性粒子联合PTCD术可取得更佳效果。
崔新江曹贵文宁厚发王秀春孙顺吉孙莉宁孙璐
关键词:PTCD肝门部胆管癌
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I放射性粒子对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78例肝门部胆管癌随机分成三组,A组27例(PTC D)、B组3 9例(I粒子)及C组12例(PTCD+I粒子),通过观察术前术后总胆红素的改变、肿瘤大小的变化及患...
曹贵文崔新江王秀春宁厚发王雪芹杜伟
关键词:PTCD肝门部胆管癌
文献传递
周围型肺腺癌CT征象与VEGF-C、VEGFR-3表达及肿瘤淋巴管密度关系研究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研究周围型肺腺癌的CT征象与肿瘤组织VEGF-C、VEGFR-3表达及淋巴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搜集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腺癌,术前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肿瘤标本行SP免疫组化染色,根据其阳性表达计数、阳性细胞数及淋巴管密度(LMVD),分析肺腺癌某些CT征象与VEGF-C、VEGFR-3表达,LMVD值间的关系。结果VEGF-C、VEGFR-3过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某些CT表现与之有相关性。结论VEGF-C/VEGFR-3结合形成信号通道可促进肺腺癌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肺腺癌淋巴结增大等CT征象与其表达强度及淋巴管生成有相关性,可以一定程度预测肺癌的侵袭及转移。
王雪芹王滨张永峰李丽新曹贵文孙业全王秀春宁厚发杜伟
关键词:淋巴管密度X线计算机
共1页<1>
聚类工具0